拨开社交产品的迷雾:社交产品的需求该如何定位?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张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社交产品,熟人社交有微信,陌生人社交有陌陌,还有一类是场景社交,就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的社交模式。

现在是个创业狂热的时代,在社交领域几乎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还是涌现出了很多冒着重炮轰击的后果前仆后继的创业者,他们游走在巨兽的缝隙之中,有些产品成功了,但大多数都会灰飞烟灭!那么最终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认为每一款社交产品的需求定位是否准确,才是一个项目能否真正存活的基础原因,至于盈利模式、团队执行能力等因素都要放在定位后面考虑。

用户

这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你是先考虑服务于哪个用户群还是先想你要做什么?曾经跟一个做大学生交友软件的人聊过,他认为首先定位一个群体,然后根据这个群体的特性找出相应的需求,再通过产品体现出来。对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个人认为首先是发现了某些需求,这个需求对某一部分人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然后再把目光锁定到这个用户群体。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很多需求,不同的需求通过不同的产品体现出来,如果单纯从某一个用户群来定位需求那绝对会让人崩溃的,你到底要满足这个人的哪些需求?

产品:

大家都知道社交产品就是人跟人的交互,是通过某个媒介来连接用户进而产生交互行为,但是本人认为真正的交互行为是由需求来决定的,同一个类型的用户群不一定真正能产生互动行为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我喜欢美食,他喜欢旅游,这样怎么产生有效的交互?即将上线的社交APP“粉啦啦”,充分诠释了这个概念,粉啦啦是一款明星和粉丝交互的APP,艺人需要提高知名度、增加粉丝量,需要通过粉丝来最大化自身所产生的价值并将其变现。粉丝想通过社交行为与崇拜的偶像产生近距离互动,需要满足虚荣心。比如说我小时候喜欢的一个演员巩彪(三毛从军记里饰演三毛),本人非常喜欢他,第一次见到毛哥的时候就很兴奋,谈完正事后就要求合影,毛哥很爽快,我都没等到回家,在路上就把合影发到朋友圈了,这其实就是人的崇拜心里造成的,是人的潜意识行为,每个人都有崇拜的欲望和基因。

本人一直认为真正的需求是人的潜意识需求,只有满足下意识的行为需求,才能真正做到需求和需求之间的互动,并因此形成一个良性生态闭环。粉啦啦通过艺人不断产生特定的价值属性为媒介,对接两个群体的潜意识需求,并且让粉丝在这个平台产生相应的内容,造就一个集自媒体和交互于一体的社交平台,将最大化的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

那么找到潜意识需求就可以开始打天下了吗?答案是:不一定!某个社交产品号称“约炮神器”,不论是别人给冠名还是为了营销的需要而自黑的,这个应用以人内心的原始欲望为切入点来定位产品,不可否认,这个产品需求找的很准!但是有个问题,它敢给吗?敢通过产品来为需求用户提供啥吗?需求找到了但是不能满足用户,最终一定会慢慢消亡。

所以不论什么类型的社交产品,一定是以需求为导向来延伸出商业模式的,现在见面就聊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劝大家还是先回头看看你的产品需求是否准确,能否满足用户需要。否则一切不以需求定位为基础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运营:

本人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8年,见证了网络营销从简单的seo、sem到现在的大数据营销,从搜索引擎到自媒体传播的变迁,从广而告之到现在的广而传之。过去提起互联网项目,第一个念头就是要烧多少钱,并且烧的钱大部分都烧在了运营推广方面,那么有没有低成本获取用户的办法呢?答案就是:口碑传播!我在这里叫它广而传之。

广而告之是商家把产品送到用户面前,但别忘了:卖家和买家本来就是天敌!用户最信任的不是卖家而是同一个群体的另外的买家,所以怎么和用户合谋经营产品才是运营的正确方向,让用户帮你传播产品才是王道,这就是广而传之!粉啦啦利用艺人的需求来带动粉丝的需求传播,从而能够快速、低成本的获取用户,就是利用“艺人带着粉丝一起玩”这个运营思想来让用户自主并快速的传播产品,形成广而传之的效果。

总而言之,需求定位是社交产品最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然后才是盈利模式等后续工作,不论是产品还是运营,一切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思考与实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