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说,第一次创业时潘石屹就是一个“二道贩子”!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任志强 : SOHO 中国的两次转型是大势所趋

潘石屹的第一次创业就是“二道贩子”,以卖房为主。后来不卖房了,出租。对开发商来说,这是重大的战略调整,是重新创业。出租物业是最能抗风险的,香港地产的排名前十的公司,大概用了将近二十五年才转换过来。

如今,他的SOHO 3Q项目又是一次转型。原来一个桌子租5块钱,他现在可以提高到10块钱、15块钱。为什么还有人租呢?因为租户省掉了公共空间的租金(过去可能要花20块钱)。如果过去没有互联网,调整起来是比较难,不容易控制,现在有互联网就比较容易了。而且,3Q把创业者集中起来,投资者来这里一次性可以见100家公司,交流、投资的效率都提高了,这样就把两边的需求和利用关系调整了。

对开发商来说,潘石屹的这两次转型是大势所趋,即地产开发商从以生产为主转向以改造为主,从买卖为主转向租赁为主,从相对分散转向相对集中。

目前,中国的创业者中,几乎没有从0到1的,大部分是从1到100、1000,这不是创“新”,而是创“先”,谁第一个把国外成熟的东西拿到中国来,谁就获胜了,所以善于抓住机会非常重要。

我还要提醒一点,就业和创业是不一样的。就业是谋生,而创业是你要当领导,要指挥一帮人,不但要对自己承担责任,还要对别人承担责任。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就不要创业。另外,没有想好第二步的时候,别走第一步。现在很多人是先把脚迈出去再说,但第一步出去就回不来了。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微博说,你肯把房子卖了去创业吗?我觉得这是在害人。在国际上来说,创业成功的概率不到5%,中国可能会达到7-10%,因为中国太落后了,但剩下的大部分创业者是要失败的。

潘石屹:创业就是背水一战,要有断臂的勇气

要想创业成功,你要看大的方向对不对。拿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过去二十年时间建了无数的房子,量已经足够大了。如今,我们都要像把社会上每一平米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这是我们的使命。

我观察过,在传统的办公室里,人也坐满了。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利用率是百分之百,但实际上的工作效率最多只有50%。剩下的50%是伺候领导的。这种办公室文化,怎么能给社会创造财富、提供优质服务呢?所以我们认为联合办公、共享办公是很有前途的。

我们在规划3Q时,思考了大半年,起初是把租期单位从年缩减到月,后来又变成星期,工作量大大增加。我们最近发现真正大量的未被开发的需求是按照小时计算的需求。比如一个补习班,老师上两个小时的课之后,房子就用不上了。如果可以把3Q的办公室按照小时租,有什么不好的呢?划分的越小,越能够激发市场上的庞大需求。我们从课时费里抽取10%,总收益都是非常高的。

如果是基于此考虑,每个城市都有需求。这里面最大的困难就是销售和管理,如果是靠人,不可能完成。所以,逼的没办法了,我们就成立了SOHO Lab,将管理和销售都放到互联网上,一下子变得简单的不得了。

创业就是背水一战。如果做一个决定磨磨蹭蹭的,就不具备企业家的素质。

我们其实可以一边销售房子,一边尝试租赁。但在2012年,我们宣布转型,不再销售房子,就是断臂。股票当时就跌了10%,因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质疑是,当2015年,我们能够记账的销售收入全部记完之后,公司负债会大幅度上升,账面上会没有钱,这个难关我们度过不了。但如今,在我们2015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中,账面上还有100亿的现金,净负债率25%,在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中,只有万科一家比我们负债率低。如果当时我们还继续销售,赚的钱50%以上得交税,剩下的40%不足以再在黄金地段买地,而且也无地可买。

毛大庆 :生意里的情怀比模式更重要

我之所以决定创业,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当时 万科 派我去考察,看看美国资本市场最喜欢投的是什么类型的不动产。我们走访了12家美国投资公司,发现凡是资本市场看好的,都是通过 运营 提效,做出附加值,再把产业链往下延展。当时,我脑子里出现率比较高的公司就是Wework,非常受震动。人家的氛围跟我们的写字楼完全不一样,哪怕就是一张小标语,你都感觉冲击力极强。

第二个是3月9日,我来SOHO 3Q参观以后,彻底晕了。确实跟我在美国看到的一模一样,里面的生态非常有意思。中关村创业大街我很熟,那是孵化器,是买“种鸡”孵化,然后再卖出,而3Q是在养“环境”。(美国)的这种模式可以在北京得到验证,我就觉得我的事儿是可以干的。

另外,我在美国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做共享空间)的创始人特别骄傲的是哪些公司是在我这发展壮大的。当然,生意模式很重要,钱也要赚,但生意里面的情怀更重要,这标志着你是否能看得见未来。你看得见未来,生意就可以持续。

潘总有三个观点,我很认同。第一,要把每一平米的价值都做好。原来我们一直说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但仔细想想,中国的开发商有多少真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比如一套房型用15年,不用改,这怎么会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呢?

而现在,我们开始关注每一平米的价值,开始关注客户是谁、给客户画像,这是不得了的转变。

第二,(这种模式)在二线城市也可以干,不过要选择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如何复制、落地?靠线上,靠系统。

第三,创业不能左顾右盼。你要干成一个新的事,就得下决心(不留后路)。如果我还在万科,一边拿着高薪,一边还想创业,根本做不成。你的 团队 都不可能死心塌地地跟着你干。

总有人问, 优客工场 和SOHO 3Q的区别是什么?我原来认为我们两个不可能是一样,因为他是坐在开发商的凳子上干这个事,我是坐在服务商的凳子上干这个事。最近,我忽然觉得我们越来越往同一个方向上走,而且我们有另外一个点高度一致。他弄了一个SOHO 3Q实验室,我们弄了一个优客研究所,其实干的都是一件事,就是从客户体验推导服务品类和业务模式。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行业,市场才刚刚开始,如果这时就说饱和了、没法干了,抱着“有你没我”的竞争心态,那这个行业反而玩儿不大。我们现在的重要责任就是帮这个行业创造价值,并尝试为行业制定标准,希望我俩能够合作。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品途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