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O2O创业的“云、霾、雾、雨、晴天彩虹”!
2014年O2O
模式
炙手可热,其工具属性已经被所有行业认可,其
商业
生态属性也日益展现。当人们感觉能看清楚一些什么的时候,
创业
潮也就势不可挡了,各个行业的人都开始了O2O创业的计划甚至是行动,我作为一个已经半只脚踏上
汽车
后市场O2O创业潮的骚动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O2O创业的认识,欢迎指教斧正!
针对
汽
车后市场
从业者,我认为O2O模式的发展从现在起可能要经历“云、霾、雾、雨”四个阶段,最后我们才能看到“晴天彩虹”的终局。
从“听风”到“看云起”!
对于汽车后市场,几十年来从不缺乏
创新
,科技、产品、模式等等,一直在创新,但一直受制于汽车前市场发展,一直像一个影子一样存在,尽管这个影子很长,很大,很厚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6年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超过6000万亿的产值!
O2O概念从一开始问世就受到了汽车后市场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原因就是这个概念貌似有可能将这个广大的市场带到阳光之下,尽管两年前,很少有人能说清楚O2O模式是什么。我认为这个阶段是一个“听风”的阶段,很多IT业的精英言论真的让汽车人深感“不明觉厉”!听得多了,也就麻木了,因为汽车人深知“先驱”与“先烈”的差别是很大的,“领先一步是先烈,领先半步是先驱”,所以都在“听风”,“看云起”!结果IT人开始
跨界
创业,现在想来他们的确有
互联网
思维
的精髓,从
用户体验
思考问题,研究需求,做的都对,但结果很不理想,到现在都在烧钱,折戟沉沙者比比皆是,
盈利
模式貌似清晰,但总也是云里雾里。
随着BAT的介入,云已经起了,所以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也真的有了机会。首先,专注线上的
平台
类
服务
商
目前可能只思考两条道路,一是赶紧投靠到BAT阵营当中,因为以点评、
团购
、导流为主体盈利模式的公司几乎都是可以被拥有
大数据
与
支付
平台并且不差钱的BAT秒杀,二是赶紧融资下沉式拓展,寄希望于在局部市场与局部地域拥有的优势尽快与线下服务终端融为一体,迅速实体化,然后在与BAT的讨价还价中处于有利的态势,至少能长时间的存续下去。
一直在线下的服务终端
运营
商真正迎来了机会,因为汽车后市场真正的有价值的
商业模式
都在线下,这些东西是数十年沉积下来的,真不是线上巨头能够一朝一夕可以复制的,可以完成
标准化
,规范化以及能够迅速下沉拓展的。而一些真正拥有核心技术与产业链控制能力的汽车后市场巨头,现在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商务电子化,与线上巨头可以很敞亮的谈战略合作,因为
互联网巨头
手再长,钱再多都不会去改造一个产业链的源头。BAT的终局是做出来一个互联网商业生态,绝对不回去染指任何一个
传统行业
的产业链改造。
现在,O2O模式已经很清晰了,已经是整个汽车行业抬头就能看见的云,这个云也足够大,都不能无动于衷了。要想利用这块云创业就要看懂这块云,算准节奏,调整好目标。
做好走过“霾”的准备
“春风化雨”固然美丽,但在汽车后市场一定是“梦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景象。在O2O模式实现的道路上,在“风”到“雨”之间一定要经历“霾”这个没有人愿意经历但必须经历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考验线下创业者的坚持与执着。
汽车后市场有复杂的一面,有太多的产品游走于灰色地带,有太多的业态介于概念引导与用户需求的似是而非之间。信息不对等,
渠道
垄断,技术壁垒,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水货、过度
营销
,从业人员素质等等能够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汽车后市场全有,当互联网技术渗透其中之后,很可能像龙卷风一样把这些东西统统卷到到空中,这个行业其实已经被霾笼罩了,用户与从业者都在其中同呼吸共命运。互联网从PC端发展到
手机
端,屏幕貌似小了,但信息放大镜的效应倍增。其实有个不争的事实,传媒越是发达,用户体验就越差,越是要打破信息不透明,越是雾霾重重,互联网思维倡导的“完美用户体验”在这种环境中,就像个“响屁”,听着轰轰烈烈,闻起来真不咋地!
汽车后市场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为主体的市场,“用户体验”的确的最重要的,但是服务供应商与用户之间横断着一个“最复杂的商品”汽车,良好的用户体验几乎没有可能通过不会说话的汽车来体验,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来完成,而且要基于供应商的主动交流。话语权一边倒的在卖方的时候,诱惑就太大了,趋利的商业本性就会让这条路偏离“打造完美用户体验”的方向,而是“向钱看”,而看到的都是蝇头小利,失去的却是做强做大的格局。改革开放几十年了,
餐饮
行业有了
品牌
,出现了巨头,
酒店
行业已经品牌化了,同样是服务行业,同样输出的是“用户体验”,但汽车后市场巨大的刚性需求推动下,却还是“小作坊,大市场”的局面。我觉得解决方案也不难,就是IT人跨界去解决技术,
信息化
等擅长的问题,而汽车人要觉醒,甚至是要觉悟,从自律开始真正的做好自己的服务体系,在经营中不要一味的跟着新产品,新概念走,一味的做加法,而荒废了服务体系的建设,该到了做减法,做深入的时候了。
我非常认同一位业内前辈的说法:“我们这行是个勤行,是靠勤赚钱的。小聪明在这行赚不到大钱。”在汽车后市场开一家200到300平米的
汽车服务
店,只要做好一项服务,一年老板赚100万没有问题,这个市场就是这么诱人,因此每天都有人挤进来。但是真正做好的老板凤毛麟角,做好的人在赚到钱的同时来自也能赢得用户的真心尊重,在业内业外都会有地位,太多的机构都在举着钱去求着合作。没做好的原因很多,但共同有一点就是没有做好自己,在一个勤行里把业精于勤的简单道理忘了。
要抬着头雾里看花
霾过去之后就是雾,雾是落地的云。汽车后市场的霾终究会过去,O2O模式这块美丽的云就会落地,
线上线下
就会不可避免的融合在一起,这个阶段汽车人一定要抬着头雾里看花,不要因为自己的局限性丧失了机会。我一直认为,现在的O2O模式是云中模式,是IT人的O2O,还不是汽车人需要的O2O,而在融合阶段双方必须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妥协。O2O模式不会一直发挥工具的属性,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商业生态,这个生态体系中“用户体验”是核心不会变,其他的都可以改变。目前IT人总是强调线上支付是O2O模式的核心,我觉得是一个误区,是一个站在卖方立场的片面观点,线上支付应该是用户一个很好的选择,绝不是必须与唯一的选择。O2O模式失去了线上支付可能不会是一个闭合的体系,但仍然是一个线上营销,线下服务的互利共赢体系。
雨过便是晴天彩虹
雾过去的时候,O2O模式就真的春风化雨了,整个汽车后市场都会沐浴其中,线上营销,线下服务。雨过便是晴天,定会有彩虹当空,一定会出现有影响力的品牌,有优质的服务体系去缔造完
美的
用户体验,去带动整个行业走向光明的未来。为了这个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梦想,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希望那些拥有更多行业资源的企业和前辈能行动起来,能真正为这个行业的改变做出表率,也希望IT人能早日跨界成功,并且我个人不介意这个行业最终是由IT人主导发生改变。在汽车后市场赚点钱不难,但能为这个行业做出点什么,挺难的,但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领军
人物
出现。
当有朋友来向我说,我们做一家基于互联网营销,基于O2O模式的汽车服务公司的时候,我只问了三个问题:
“我们要赚钱,我们能不卖
假货
吗?”
“能,尽量做到吧。”
“我们能向
投资
人实在的去描述这个市场,并下工夫去做实在吗?”
“能,我们就是要实在的去做,我们其实已经有成功的局部市场成功
案例
了。”
“好,什么时候开始?”
“越快越好!”
于是,我们就上路了,看着O2O模式这块云就出发了。我们知道困难很多,知道行业中的霾很厚,也清楚雾里看花是时候,我们也许早就被同行消灭了,即便我们熬到了落雨时,也可能不会滋润到我们快速成长成为一个品牌,也许看到的晴天彩虹是别人的,但是我们还是坚定的出发了,因为我们想做创业者,我们愿意为了梦想将自己的所有清零,从头开始,去扎实的完善线下服务体系,并勇于去尝试线上营销。
我是王可汽车后市场的从业者,关注互联网营销与O2O,可以通过
微信
公众号
“可言梦语”关注我,欢迎交流拍砖!
品途网
专栏作者:王可
责编: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