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2017,我很快乐 没亏待投资者 将迎董事会换届选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芳︱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期)
董明珠说,2017年,她很快乐。
这一年,国家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她欣喜于大环境的变化。“我是快乐的,如果单靠我们单枪匹马去应战,确实会很无力。”董明珠说,这一年,她的快乐还来源于,格力不仅创造了销售利润的增长,还步入了智能时代。
增长
在董明珠全力执掌格力电器的过去5年,格力的利润增长是过去21年的3倍。2017年,格力的营收增长了400亿元,净利率达到了15%,税收超过了200亿元。
这令董明珠感到自豪。
回到5年前,2012年5月,董明珠正式执掌格力。当年,格力提出营收千亿目标,并立志到2015年实现2000亿元营收,等于再造一个格力。
2012年8月,董明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坚信,能做1000亿元就有能力做2000亿元。
回看过去5年的业绩:2012年,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净利润73.8亿元,较上年增长40.92%。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净利润108.71亿元,较上年增长47.31%。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净利润为141.14亿元,同比增长29.84%。
但在持续三年的高增长之后,2015年却迎来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降”,当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005.64 亿元,较上年的1400.05 亿元下降28.2%,净利润125.32 亿元,同比下降 11.5%。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10.8%;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23%。2017年,前三季实现营收1108.75亿元,同比增长34.51%;净利润154.61亿元,同比增长37.68%。
再造一个格力的目标终究没能在5年内实现。
但得益于空调业务毛利率高,格力电器始终保有的高利润是同行所望尘莫及的。以2013年为例,在收入增长不足20%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接近50%。
不仅如此, 据媒体报道,2016年,格力电器的账面上,还预提了579.83亿元费用和4.14亿元职工薪酬,形成了高达96.68亿未来可用以抵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在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格力电器因此被认为是低调的、隐藏利润的“真土豪”,最优质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甚至有评论认为,即便格力电器未来两年经营遇到瓶颈,“只需要从鞋垫里,刮一点金子出来,利润也能维持稳定增长”。
至少在中国企业贷款盛行、不少家电企业纷纷陷于困境的大环境下,格力电器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现金流,强大的财务优势明显。
董明珠也慷慨地给投资者们大手笔分红。
2016年,格力电器向全体股东共计派发现金108.28亿元,一举打破格力电器历年来的现金分红纪录。据统计,在2012年至2015年间,格力电器已累计现金分红高达255.68亿元,平均股息率为8.5%,在A股排名第一,分红金额远超美的和海尔的总和,因此被称为“最有良心的上市公司”。
因为格力电器慷慨的分红,董明珠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对投资者直言:格力没有亏待你们。
多元化
带出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董明珠功不可没。
然而,格力没有走出对单一品类空调的依赖,或许也是董明珠没能实现5年内再造一个格力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格力的盈利能力仍然高度依靠空调业务。以2016年为例,格力营收的81%来自空调销售。
在空调市场上,格力的绝对优势不言而喻,其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12年领跑全球。但格力空调在国内和全球市场均居第一的市场占有率也令格力电器的增长触及天花板。
在执掌格力之初,董明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同5年前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所言,“格力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40%了,想再提升就很难了。我们把它扩大到制冷行业,那是一个大行业,市场非常广泛。要实现2000亿元,中央空调肯定是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我们中央空调增长的速度要强化。”
但现在看来,若仅局限于制冷行业依旧无法实现2000亿元目标。
2016年7月,格力正式宣布进入多元化时代。2016年也是格力调整转型的关键年,在巩固现有空调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加速在智能装备、模具等领域的产业转型。按其官方表述:多条赛道上并驾齐驱——在家电制造等传统领域迈向纵深,在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不断开疆拓土。
如同董明珠所说,2017年快乐的是,不仅把空调做好了,最重要的是进入了智能装备领域。
“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迅猛,我们拥有100多款智能装备产品,同时拥有一支智能装备的独立研发团队。”按董明珠的说法,智能装备是格力另一个惊艳的科技力量。她所投资的珠海银隆,“现在清一色是格力的装备。”
从战略选择上,董明珠还看好新能源产业是另一个最好的选择。她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颠覆性的,颠覆了制造业汽车行业一直以来的跟随性。这是她的梦想。
所以,她帮格力选择了珠海银隆,但遗憾的是,最终没能收购成功。董明珠转而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珠海银隆,持股比例至17.46%,成为第二大股东。
董明珠入股珠海银隆之后,正值各地政府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珠海银隆也在全国加快“跑马圈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珠海银隆至今已在全国各地签约7个生产基地,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
有分析认为,这是在为珠海银隆加速IPO做铺垫。业界更进一步的猜测是,董明珠为其个人及格力电器进行长远的谋篇布局。
按董明珠给格力规划的未来:除了用格力空调以外,还用格力的电饭煲煮饭,出门打格力的手机,坐上银隆的汽车。
“这就是格力的未来。”
换届
格力的未来,董明珠还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2018年,格力电器即将迎来董事会的换届选举。
在董明珠“大权独揽”的时代,格力电器已经打下了鲜明的董明珠烙印,甚至外界已将董明珠与格力画上了等号。董明珠自带流量的“网红”体质令其连任问题引发市场热议。
目前,坊间有很多猜测,有传闻称,董明珠或将继续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总裁之位则由他人接替。
这也只是传闻,一切仍有待2018年5月的股东大会后方能有定论。
不过,董明珠已年满63岁,关于“退休”和“接班人”难免成为话题。
董明珠也多次公开谈及接班人问题,她的态度前后有过反复。
对于将满的任期,董明珠对媒体表示,五年内不谈接班人的问题,“我只要不退休就会一直冲下去”。“我们来提这个事,我觉得为时过早。我真的希望能够把整个团队培养出来,现在来讲我们的团队应该是很优秀,但确实缺一个真正的领军人物。”
在2012年,董明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年龄没有限制,但我也随时做好退休的准备。”
那时候,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全面执掌格力电器第一天起,就开始有意识地按自己的标准,从奉献精神和挑战精神两个方面培养接班人,希望接班人不存私心,但她知道,这太难了。“有些人现在看起来可能很好,但掌权之后也许就不一样了,现在你是看不到的。怎么找一个知足的,甚至愿意为了企业付出一生的人,真的很难。”
董明珠说:“这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9期(12月19日)《董明珠:对野蛮人说“不”》
《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0期(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靠买技术不能让企业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