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约车骗补产业链:司机带15部手机刷单
男子杨某随车携带十多部手机引起民警注意,调查中杨某承认,是用来干网约车刷单骗补贴的。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大兴区检察院获悉,该院对杨某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
他为何随车携带15部手机?
2015年10月18日晚10点半,民警在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安定公安检查站对车辆例行检查时,发现杨某驾驶的车内有15部手机。民警怀疑这是一起盗窃手机的犯罪案件。调查中,杨某承认,这些手机是他为在网约车软件中骗取补贴款而购买的。
2015年7月,杨某发现某网约车平台对于完成接单的注册司机给予高额补贴,于是他买了多个手机和手机号,分别 下载 了司机客户端和乘客客户端,用乘客号下单,再用司机号接单,开着空车跑完行程后,用乘客号给司机号支付10到18元左右,平台就会奖励司机20元到50元不等的补贴。
杨某先后注册了6个司机号,12个乘客号,通过上述方式骗取补贴款1万余元,后因补贴力度逐渐减小,就没有继续刷单骗补了。
“补贴大战”诱人钻规则漏洞
办案检察官介绍说,近年来,网约车服务作为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在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引发诸多问题。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宁愿跑空车刷单,也不愿意真实接单挣辛苦钱,直接动力就是补贴金额远超跑空车的油费成本。
检察官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还存在审查不严和监管不力的问题。网约车平台信息审核主要以手机号码为根据,未与身份证号和驾驶证号等合并审核,无法识别申请主体,避免一人多号。对已经注册的司机接单运行情况,缺少技术数据分析和监管机制,难以甄别虚假交易,无法予以相应的惩罚,这进一步刺激了刷单骗补行为。
刷单骗补已成产业链
据记者了解,利用补贴规则刷单骗补现已成产业链。在QQ群里,“专车刷单赚钱分享群”等名目的聊天群随处可见。为规避惩罚,群内交流还使用暗语,如“护士”代表专门刷单的乘客,“病人”代表接单的司机,“打针”代表刷单。有的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只要提供注册的司机账号和密码,其余都由职业刷单人操作,双方按比例分成。职业刷单人甚至不需要亲自去跑,通过安装模拟定位等软件即可骗取补贴款。
11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约车新规对车辆和驾驶员都做了限制性要求,使得网约车从业司机数量大幅减少。为扭转司机数量减少态势,网约车平台补贴制度又见抬头。
检察官提醒说,高额补贴虽能带来漂亮的在线用户量和活跃度数据,成为企业快速融资的资本,但规则创设应遵从合法、合规和公平原则,否则不仅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行业健康发展,制定规则的一方最终也会成为受害方。
推荐:iPhone 8长什么样?乐视危机有什么内幕?Note 7炸机后还能买哪款?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qqtech”,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