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车祸难阻无人车 最大挑战是自动/非自动汽车如何共存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腾讯科技讯 5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著名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曾经说过:“未来近在咫尺,只不过时隐时现罢了。”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这句话尤其适用。

虽然几个星期前Uber卷入的亚利桑那州致命车祸,导致其无人驾驶测试被“踩刹车”,但它并没有阻止其他公司测试自己的技术。事实上,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继续在亚利桑那州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该公司还在加州申请许可,今年将在凤凰城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Uber事故引发了许多关于无人驾驶技术未来的质疑,包括技术是否成熟,是否会被采用,以及何时将投入使用。不过现在看来,这项技术似乎已经准备就绪,许多人认为它可能会比人们预期的更快被采用。

人工智能(AI)技术加上深度神经网络和激光雷达传感器,以脉冲激光的形式产生对象的精确三维信息,这标志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激光雷达传感器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对卡车、自行车、信号、汽车、车道标记和行人等物体进行分类和检测。

激光雷达、AI和其他创新技术的结合将汽车改造成“轮子上的智能电脑”。如果你把它与飞机技术相比较,我们就远远超过了Kitty Hawk的第一架飞机。事实上,我们可能处在波音707飞机的时代。

特斯拉(Tesla)、Waymo以及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总共已经行驶了近16亿公里的里程,而发生的事故还不到40起,并且只有4人遇难。相比之下,非自动驾驶汽车2017年在美国的行驶里程约为5.18亿公里,致死人数超过37000人。

按照每公里死亡人数的标准计算,无人驾驶技术显然要好得多。诚然,这种比较并非是线性对比,也不太准确,但它至少表明,虽然无人驾驶技术还不够完美的,但它已经相当成熟。

此外,预计2022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转折点。毕竟,大众汽车公司和百度将在2019年发布他们的首款无人驾驶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和丰田公司将在2020年发布类似新车,宝马公司和福特公司将在2021年发布,而Waymo表示:“我们的技术已经准备就绪,我们今天就准备扩大规模。”

在采用时间框架问题上,由于经济、社会和人口因素以及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无人驾驶技术将在2022年被大规模采用。我们正在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时期,创新技术正以加速的方式被采用。

虽然固定电话经过100年时间才达到饱和点,但手机、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平板电脑和其他技术的采用率都非常快,仅用了5到7年时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技术进步将呈指数级增长。

无人驾驶技术很可能会遵循同样的快速采用率,并且有许多理由可以证明这种基于经济和人口统计的论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更方便,帮助减少交通、事故和污染,同时减轻车主的养车负担。

无人驾驶技术将为消费者和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考虑到95%的时间汽车都处于闲置状态,这将促使汽车使用率增加。在今天的经济中,汽车是最少被利用的资产之一。随着利用方式的改变,运输成本将大幅下降,收益将大幅上升。

随着交通成为一项服务,无人驾驶汽车也可能带来更方便、更无摩擦的体验。可以想象,像Waymo、Uber或Lyft这样的公司,他们会利用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运行无人驾驶汽车车队。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按月订阅交通服务,类似于我们今天订阅有线或互联网服务的方式,同时可以预先设定价格、距离和预期目的地。

此外,大城市还存在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可能成为解决之道。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丹妮拉·鲁斯(Daniela Rus)领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算法,可以让3000辆四乘轿车满足98%的出租车需求,取代目前在纽约运营的近14000辆出租车。这将大大减少交通、污染和噪音。

随着共享经济和千禧一代的出现,他们对汽车所有权的重视程度低于前几代人。他们信奉“产品即服务”的消费理念,而不在乎是否拥有这款产品。千禧一代也是数字原生代,他们更喜欢创新技术。

然而,无人驾驶技术还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消费者的怀疑。约56%的美国人不想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但美国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它。

“汽车是自我表达和快乐的源泉”这一概念,也给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带来挑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20世纪初,当汽车开始出现时,许多骑马的人也可能会辩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没有比在大草原上骑马更惬意的事情了。人类的自我表达和快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推动。想想社交媒体和视频游戏吧!

不过,最大的挑战可能是自动驾驶和非自动驾驶车辆混合共存的过渡时期。这一过渡时期可能是最困难的时期,尽管两种类型的汽车在无人驾驶汽车占主导地位之前都能适应共享道路。

显然,无人驾驶技术面临许多挑战,但它可能会比我们预期更快的速度成为一种主导交通方式。消费者、企业、学术机构以及监管机构都需要为这一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好准备。 (编译/金鹿)

随意打赏

uber 无人驾驶 车祸uber无人驾驶汽车uber自动驾驶车祸uber无人驾驶车祸uber无人驾驶事故uber无人车车祸特斯拉无人驾驶车祸uber无人车撞人uber无人车事故uber自动驾驶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