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外卖业安全问题形形色色 亟待完善监管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希望监管的完善能跟上新业态的发展,在有关部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守护好你我“舌尖上的安全”。

无论是传统的“作坊式”还是新型的“工厂式”,食品外卖业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和商家开动脑筋,拿出管用的对策来。

一到饭点儿,就打开手机APP找饭馆——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上班族选择用“外卖”解决吃饭问题。虽省事、美味、价钱不贵,但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却多少让人担忧。近日,有媒体曝光了某外卖餐饮提供商的食品生产过程,再次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曝光视频中,速食包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加工过程粗制滥造,卫生情况触目惊心。

从下厨煮碗面到点一餐丰盛的外卖,折射出我国食品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色香味俱全的外卖开始逐渐替代主妇们下班后的辛苦操持、替代一些单位食堂长期不变的“大锅菜”,这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餐饮服务进一步升级的必然,既能提升消费者体验,也可增加餐饮企业收入——好好的外卖行业如果因为安全问题而不能快速发展,那该有多么遗憾!

民以食为天。事实上,近年来针对外卖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业监管与企业自查在不断加码:在制度上,《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于去年11月颁布实施,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网络餐饮服务者及送餐人员应承担的主要义务;在行动上,各大外卖平台先后推出快递员举报机制、入驻商家证照核查规定、食物袋密封处理规定……这些努力和尝试卓有成效。但也应看到,在互联网时代,食品消费模式处在不断迭代的进程中,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此次被曝光的廉价外卖生产线,正是当前一些外卖品牌采用的中央厨房模式——商家将原料采购、加工等环节外包给标准化厂商,由其统一操作。这样做的初衷是让操作岗位更清晰、工序更专业,提高外卖业的标准化。不过,由于食物加工流程被“切割”开,如果外卖商家对外包厂商做不到全程监控,一旦某个环节的不良商家违规操作,食品的“成品”就会面临安全风险。

无论是传统的“作坊式”,还是新型的“工厂式”,食品外卖业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和商家开动脑筋、同频共振,拿出管用的对策来。

要畅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配餐送餐各环节的“信息流”,建立追溯机制,做到实物来源可查。不妨将堂食的“明厨亮灶”工程引入外卖的食物生产和加工环节,再接入第三方平台,供消费者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后厨环境卫生、食物加工等情况,从而选择更放心的商家。同时,行业管理部门、餐饮协会等应不定时明察暗访,检查外卖食品的生产、加工、仓储和运输环节,严惩以不合法手段生产不达标食品的商家,显著提高其违法成本。此外,外卖行业“养活”了一批第三方平台。这些服务商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以搭建曝光台等方式接受举报、公示不良商家的“黑名单”,给入驻商家划出不可逾越的安全“高压线”。

食品安全是副重担,一头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担着扩大消费、产业升级的期许。我们期待,在互联网时代,监管的完善能跟上新业态的发展,在有关部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守护好你我“舌尖上的安全”。(原标题:食品外卖亟待完善监管)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