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腾讯WE大会:他们,让我们看见了未来的光
11月,WE大会将在老时间、老地点如约而至。我们在这里,兴奋地向大家介绍来自全球的九位嘉宾。在此之前,借着今年五周年的特别时刻,我们有些感触想先和大家聊聊。
首先想说的是感谢。从WE大会诞生的那天起,我们便赋予了它许多期待,希望它无关商业、无关当下,希望它把世界上最令人惊喜的 科学 突破聚集在一起,希望它让我们看见一两年后不远的未来。过去4年里,有45位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登上WE的舞台,覆盖了 太空 探索、 生命 科学、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正在改变人类未来的科学领域。
2013年,小马哥在WE大会上发表了演讲《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提到了“互联网+、连接一切”。两年后,“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接”成为了席卷我们的热词。2014年,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Robert Richards带着刚创立的月球速递公司Moon Express来到WE大会。两年后,它成为美国首家拿到“私人登月执照”的私人公司,为人类开采月球资源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感谢WE大会所有的演讲者,让我们可以站在现实世界,眺望更清晰的未来,哪怕只能清晰那么一点。
第二,作为WE大会执行团队,我们也想感恩WE大会,让我们有幸成为“接近未来的人”。团队每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并梳理出大会主题。去年,在定下基因编辑领域专家亓磊、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前首席科学家Barry Barish(也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NASA“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任务负责人Alan Stern等嘉宾时,我们仿佛看到那些百年前的预言者——提出遗传因子假说的孟德尔、预言引力波存在的爱因斯坦和发现冥王星的汤博……如今当这些印证百年预言的人在WE大会同台时,便有了那句关于未来的主题洞察“其实没有什么是未知的,它们只是暂时被隐藏了。”
今年,当嘉宾名单终于落定时,星际迁徙、返老还童、癌症免疫......过去只存在于神话中的事,好像开始变得若隐若现。一时间,关于未来,就像陶渊明在1600年前所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最后,是我们的感动。WE大会五周年,我们设计了早鸟票这个环节,许多关注者在还不知道今年究竟有哪些嘉宾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地购票支持,是你们的信任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我们发现,在WE大会的死忠粉里,不乏许多还在上学的年轻朋友。因此,我们今年会与更多高校合作,借助移动互联网,让大会直播深入校园,为那些身处远方却热爱科技的孩子们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希望WE大会能在长久的日子里,带给他们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美好的未来。
五年,在关于未来的历史里也许不算什么。感谢每一位支持WE大会的人,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嘉宾名单
1. 果壳中的“ 宇宙 之王”
霍金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近几年,他开始关注人类的星际迁徙——“我们拥有可以毁灭自己居住的星球的科技,却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它的能力”,他呼吁世界主要大国在2020年前派太空人到月球,重燃太空探索。他的新愿望就是由光能或其他能源形式推进的核融合太空船,能把人类带到宇宙中的新家。
“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我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这是他的坚定,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2.我来自“星际移民局”
NASA中心主任的头衔,已经足够令人敬仰,可是退休后的他并没有停止继续探索,而是选择加入“突破摄星”项目,更深一步地了解宇宙。他曾表示,向更远处探索将是他一生追求的事。
去其他星球看一看一直是人类的宏伟梦想,但愿有他的努力,“化光年为比邻”的愿望能早些实现。
3. 返老还童,逆转时光
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之间建立了血液循环系统,发现重复输入年轻血浆能够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脑变得年轻。他还尝试成立公司,并启动一项前所未有的临床试验:针对患有阿尔茨默症的患者,输入健康、年轻的血浆,这项临床研究或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或延缓人类衰老提供重要解决方案。
你说返老还童不可能?他说,没有不可能。
4. 图灵巨匠的归来
跨计算机和物理等多个领域,一生成就难以量数。如果一定要总结姚教授回国后的最大贡献,非百年树人莫属。不论是丰富了算法理论的研究多样性,还是带动了计算机科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姚教授对国内顶尖学术人才的培育功不可没。如今,他放弃美国国籍,受邀回国担任清华的全职教授。
巨匠归来,当以科技和未来的名义。
5. 左手飓风,右手核能
当未来学家和发明家这两个头衔合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没错,未来发明家。他在前 微软 高级工程师Nathan Myhrvold的Intellectual Ventures Laboratory中进行未来发明的研究,随便说出一项都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些极具突破精神和创新意义的新新发明,让“黑科技”变成“真科技”。
6. 亚洲首位女性“雨果奖”得主
她是科幻作家,是国家宏观经济研究者,是儿童教育创业者,是第74届雨果奖得主。她用短短2万字创造了一个不需要逃离的“三层北京”,那里没有人在假装生活。不同于其他单纯、奇幻、专业度极高的科幻作品,她的文字散发着诗意的纯粹光芒,不失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认。
她说:“我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7. 《自然》殿堂的守门人
在成为期刊编辑之前,印格致曾经是一个材料物理学家。作为世界最权威自然科学类期刊《Nature》的殿堂级编辑,Ed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研究人员解释如何能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对于期刊发表的秘诀,他曾说:“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8. 破解绝症的新线索
癌症的治疗思路听起来十分简单,就是清除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健康细胞。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科学家们费尽了各种心机。Ugur Sahin 教授针对不同肿瘤突变定制的个性化疫苗,在黑色素瘤患者治疗中大获成功,其开发的疫苗均激发了肿瘤患者体内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强烈应答。
不久的未来,或许癌症不用再和死亡划上等号。
9. 月亮背面的男人
三十余年献身在中国 航天 测控通信及航天系统总体设计领域,他提出并首次实现用一颗卫星开展多天体、多目标探测,获得国际首幅7M分辨率全月立体图。2013年,他将探测器送上月球,这是时隔40年后人类又一次造访月球。他还计划在2018年探访月球的背面,取回中国的第一抔月壤。
中国人对月亮的好奇心绵延了几千年,是他让这个梦想不再只存于神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