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不约”的社交软件 如何慰藉孤独人群的需求? | 产品+
[ 摘要 ]在Lyf社区中,内容发布者和消费者能够针对一个话题进行持续、深入交互,充分满足发布者情感诉求的同时,也能让消费者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持续关注和跟踪。
腾讯创业推出「产品+」系列,每周搜集一批可能持续火爆的新产品,寻找下一款“霸屏”朋友圈的爆款。
文/腾讯创业 周小燕
近期,我们发现澳大利亚一款有趣的社交产品——Lyf,这款产品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目前只有 iOS 端提供下载。
在 App Store 中搜索出 Lyf ,一句 “You are not alone” ,配上一对情侣接吻素描画,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
又是一款 Yue Pao 软件?
然而,完成注册正式登录 Lyf 界面后,几句显眼的提示语推翻了我们的设想:
“Lyf is not a dating app”.
Lyf 带来“约”的直观感受,又有着“不约”的明确定位,这样的前后差异勾起我们的好奇心,它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持续跟踪主题,将话题聊透聊深
经过一番研究,我们发现在 Lyf 社区中,内容发布者和消费者能够针对一个话题进行持续、深入交互,充分满足发布者情感诉求的同时,也能让消费者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持续关注和跟踪。
看到这里,会不会想起曾经的“天涯只看楼主”?
Lyf 类似移动端的“只看楼主”。
Lyf 就像一本将不同的感想、日常生活等话题,分门别类进行归类的日记本。主题内容包含:节食减肥、旅行、两性婚姻、运动、音乐等各类话题。
内容生产者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悉数记录在相应的主题中,每一个主题被命名为一段 Journey (旅途),并实时更新;
内容消费者 follow 某个主题后,可在主页持续跟踪主题帖的内容。
以一位匿名用户创建的“My diet journey”为例,该用户可以持续发布与节食、减肥瘦身相关的帖子更新在这个主题之下,记录自己的节食经历。
Follow 这则 Journey 的用户可在首页“Following”标签内跟进主题动态,并在评论区与创建者进行交互。
总之,在每一条 Journey 中,用户可以肆意写出自己的故事、心情感想,不断发帖持续更新,并可以选择“公开/匿名/只对自己可见”。
每一个 Journey 中不同符号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信息,比如头像后方显示“星球”,表明 Journey 主人以公开身份发布信息;如果显示“化妆眼镜”,则表明社区主人以匿名方式发布帖子。
(左:公开身份 右:匿名身份)
Lyf 的产品形态,有利于用户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持续深入交互。
此外,Lyf 有助于帮助用户关注分散的、个性化的内容,满足用户对内容和信息提取的“长尾”需求。
当某个热点事件爆发的时候,多数人只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很少能够感知到整个事件最初的起因。Lyf 以类似时间线的方式记录平凡事件的点滴,或许能够帮助用户在面对相关爆发性话题时,从中了解事件最初始的面貌和更全面的原委。
为孤独人群提供倾诉窗口:用“话题包”包裹每一类心绪
当人感到孤独的时候,更会将内心进行自我包裹,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只愿意自我消化。
很多社交 App 也试图通过在产品界面上的创新,赢得这批“孤独”的用户。
比如社交产品“一罐”:
它将用户的心情归类,进行打包放入“罐子”,如果你此刻觉得“丧”,或者“开心”,就可以进入相应的心情罐子,读取与你有着同样心情的用户们的状态,也可以写下自己此刻的心绪。
Lyf 的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Lyf 界面的每一个小方块中都承载着一位用户对某个特定事件的心路。
不同的是,在生产内容环节,相比于“一罐”用户只能选择平台设定好的心情罐进入,讨论当下的心情而言,Lyf 给予用户充分的自主权,用户可以随意建立“Journey”,并为其命名。
在内容展现环节,“一罐”的话题构建模式类似微博,以话题为中心,聚合相同主题的用户帖。而 Lyf 的模式更突出每一位个体的故事展现,即以个人为单位,展示其 Journey 动态。
若干天后,或许用户会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情绪,也忘记在面临同样境遇时的解决方式,查看以往的 Journey ,还能够回忆起曾经的遭遇,也能重温曾经有过的甜蜜。
许多社区产品要么花大力气邀请知名度的大 V 或能生产高质量内容的群体 ,要么通过投放刺激性话题造势,以此提升社区互动频次,构建活跃的用户氛围。
而 Lyf 建情感社区的逻辑,几乎“违背”了多数社区产品的设计规则:
既没有邀请具备高知名度的大 V ,也没有刻意投放引导用户生产争议性较高的话题,普通用户平淡地阐释其所关注的任何日常话题,Lyf 更关注用户对兴趣话题的跟踪和探讨。
克制的社交功能
正如 Lyf 强调其不是一款约会软件,其在社交功能设计上做得较为克制。
用户在 Lyf 上既可以做熟人社交,也可以构建陌生人社交。
(左:邀请好友 右:系统匹配陌生人)
在熟人社交方面,Lyf 用户可以通过 Facebook 等方式引入熟人关系链。
在陌生人社交上,Lyf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匹配方式获得交友机会。
然而,Lyf 在好友匹配方面做得极为克制,每一个用户每天只能匹配一次,双方交换身份信息后,才能交谈,且交谈时间限于 24 小时以内。这也契合了 Lyf 在登录界面的那句提示语:
“Lyf is not a dating app”.
除了利用 Lyf 发泄情绪、交朋友,在疏导用户糟糕的心绪上,Lyf 也提供了解决方案——引入心理医生供用户免费交谈 15 分钟,长于 15 分钟的咨询则需要用户付费:
30 分钟咨询费 30 元;
一周咨询费 318 元。
(注册地区为中国,咨询费单位默认为“元”)
总体而言,Lyf 的产品思路是,为用户提供一款情绪自我管理社区及解决方案。
Lyf 为孤独、不爱在现实生活中表达自我的群体,提供更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他们可以向亲朋好友公开分享开心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只向陌生人分享压抑、苦闷的事情并找到具有类似经历的人倾诉。
然而,目前 Lyf 依靠心理咨询师咨询费用盈利,但真正愿意为自己的坏心情付费治疗的用户群,在孤独的人群中,占比可能并不多。
未来,挖掘有意思的 Journey 故事做成 IP,或许也是一种盈利方式。
「产品+」系针对互联网内容、社交和游戏等新产品的即时体验、评测和分析栏目,旨在为创业者、投资人及产品经理提供最新鲜的一手信息。
点击进入专题,查看更多产品分析:
发现新的、好玩的产品?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微信号:aiyukuailetongz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