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加投单车数量 共享单车战局白热化
6月27日,ofo公司CEO戴威对外宣称,“计划年底前公司单车投放规模达到2000万辆,较目前的600万辆增逾两倍。”戴威称2000万辆车将覆盖20个国家的200座城市。不过,和仍未具备规模的海外市场相比,恐怕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将是消化这批单车的主要阵地。
2000万这一数字并非是戴威的突发奇想。6月27日,小米科技投资部MIUI生态负责人孙志超告诉记者,按照去年年底的规划,ofo将在2017年新投放千万级别的车辆。小米是ofo的股东之一。因此,ofo此次宣布的新一轮投放,是在执行年初的计划。
与此同时,戴威透露ofo的新一轮融资即将完成,目前这家公司的过往融资金额已接近10亿美元,而它的竞争对手摩拜的历史融资金额数量则已经超过10亿美元。今年4月,戴威在一次采访中称,ofo的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ofo重视规模化扩张,摩拜更加重视产品和精细化运营,这也是长期以来外界对于两家公司的标签化印象。
为了吸引用户,打压竞争对手,ofo、摩拜两家公司均推出了不同程度的免费方案,通过周末免费骑行、赠送红包等优惠形式,鼓励消费者更多使用自家单车。
“ofo目前的促销力度是摩拜的数倍。”摩拜的B+轮投资方、祥峰投资总监赵楠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在面向用户进行优惠促销方面,“不能将摩拜和ofo归为一类。”换言之,目前ofo对于免费模式的依赖程度更大,落实促销的力度更为彻底。
无论运营模式有何异同,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各自的市场占有率,才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表现。
记者获悉,以ofo为例,目前其盈利状况大致取决于三个指标,即交易流水、运维成本摊销、单车成本摊销,前一个要素减去后两个,得出的即是利润。由于目前ofo基本全部都是免费送用户骑车,即交易流水约等于零,ofo不可能在目前的环境下盈利。
那为何ofo CEO戴威敢在眼下喊出年底实现财务盈亏平衡?“这句话意味着在年内结束战争。”孙志超告诉记者,换言之,和摩拜的战争不打完、ofo别想盈利。但这类“胜利预言”最终往往难以兑现,在O2O大战期间,曾有一家外卖公司CEO告诉记者,将在当年内不再进行补贴,但最终的结果是,没人愿意主动放弃补贴,因为这等于放弃市场份额。
“我们正在重复一遍滴滴、快的的故事。”孙志超向记者感叹,目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外,“(ofo)不做活动的时候都是盈利的”,因此“等不烧钱的时候随时盈亏平衡。”
但和滴滴、快的不同的地方是,打车市场需要向市场进行投入,即向司机、乘客进行补贴。而共享单车市场仅仅是免费,并非要企业烧钱补贴。恰如戴威当天所说,“ofo并非是在烧钱而是购置资产。”
“目前共享单车融资并非因为缺钱,而是为了打败对方。”孙志超告诉记者,ofo目前的资金储备可以继续烧一年,若非出于继续扩张的目的,公司也没有继续融资的需求。“可惜两边都有队伍了。”
所谓“队伍”,指的是两家共享单车领头羊背后的投资人。目前摩拜背后的投资者包括腾讯、红杉资本、富士康、高瓴资本等,ofo的投资者同样是一长串的名单:蚂蚁金服、滴滴、经纬创投、小米等。摩拜、ofo均争取到了足够的支持方,来为自己继续这场战争提供足够的资金。
笼统来看,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各自分别投资了ofo和摩拜。但关系又不简单,例如滴滴是ofo的股东,而滴滴的主要股东之一腾讯,又在为所投资的摩拜而站台。因此,外界一直存在摩拜与ofo合并的猜想,而巨头的态度仍在这类合并案中扮演着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