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谷歌、Facebook会诞生在什么领域?美国风投大亨知道答案
【AI世代编者按】美国知名媒体近日刊登了对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专访。安德森认为,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下一波科技浪潮的主导,并改变整个世界。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最近取得的突破可以让电脑更好 地理 解世界,并通过更加智能的方式作出响应。 谷歌 ( 微博 )已经在Android系统中拥抱这项技术,但该技术还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从无人机到医疗诊断,这项技术将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至少,美国风投大亨、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持有这一观点。
事实上,他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20年前,他通过开发网景浏览器积累了巨额财富,而他的风险投资公司最近又成功投资了 Facebook 、Twitter、Airbnb、Slack和Lyft等明星企业。安德森一直都在与创业者和投资者展开密切接触,希望打造新一代科技公司,他的投资公司掌管着27亿美元的资金。
安德森表示,最近的科技突破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催生新一代科技巨头。与此同时,他也承认某些行业始终对科技变革十分抗拒——他表示,需要通过更多的措施将软件的影响力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
外媒9月末通过电话进行了沟通,以下是经过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编译整理的采访记录。
人工智能领域将诞生下一个科技巨头
问:你认为下一代科技公司将会来自何处?1990年代是谷歌和 亚马逊 ,2000年代是Facebook和Uber。很明显,或许存在一些我们尚未听说但却即将实现重大突破的公司。不过,我很难想象过去6年创办的公司有哪家可能发展到谷歌、Facebook或亚马逊这种规模。
安德森:从传统来看,这会伴随着新的平台和架构而出现,同时还将涌现新一代技术。最近一波重大技术是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应用。智能手机在2007年实现,很多应用类别则在2010或2011年确立。
很明显,有很多围绕智能手机创立的大型公司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企业。但四年甚至两年以前,情况显然并不像今天这样。
所以,如果智能手机架构是最新一波科技趋势,那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化、语音和物联网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波重要科技趋势。目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能够明显感觉到,有一批新的产品和公司将会把人工智能作为它们的核心。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都在这一领域付出了最尖端的努力。但我们也看到一系列创业公司在努力发展这项技术。我认为将会涌现出一批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公司——它们中的很多现在才刚刚创业。
问:人们讨论人工智能已经很长时间,但如何取得商业成功仍然令人捉摸不透。是什么让你感觉现在的情况已经改变?
安德森:我起初很怀疑。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1980年代曾经出现过人工智能泡沫,当时有大批公司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但它们当时都失败了,所有的钱都烧光了。
我们感觉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最大的变化就是2010年的ImageNet竞赛。2012年,电脑从图像中识别物体的能力超过了人类。这是一场真正的比赛,组织者已经对衡量方式进行了细致调整。
事实上,我们过去4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相继涌现。首先是在静态图片中识别物体的技术实现了突破。现在则是在视频中识别物体的技术实现了突破——带来了全新的视频归类方式。如果能够实现视频识别,便可在实时视频中识别物体,从而实现自动化。
我们投资了一家名叫Skydio的公司,他们正在开发全自动消费无人机。这是一款与目前的无人机截然不同的产品,具备与众不同的功能,甚至令人觉得很怪异。它可以在完全无人指挥的情况始终跟随你左右。你可以在丛林中奔跑,它可以自动识别路径,完全靠自己在树林中穿梭。价位也在消费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我们已经看到深度学习应用于心脏病的预先诊断。还有一家名为Freesome的公司在将深度学习应用于癌症诊断的血液切片,效果似乎很好。
大公司将主导AI领域发展
问:科技行业有一个经典的问题:“这是一款产品还是一项功能?”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都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很多资金。Siri最初是一家创业公司,但很快被 苹果 收购。那么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孕育拥有新产品的独立大公司?或者,这些创新是否更有可能被现有公司吸收,用于改进其现有产品?
安德森:两年前,我认为大公司将会占据主导。这些大公司有几大优势:
-没有多少人知道该如何开发这些东西。大公司可以投入比创业公司更多的资金。大公司支付的薪水可以跟体育明星媲美。所以,大公司可以雇佣这些人才,导致小公司没有人才可用。
-这些项目很大,很复杂,而且这是一个很先进的新领域。亚马逊的Echo项目共有1500名工程师,历时4年才开发完成。作为创业公司,你不可能在这方面与之对抗。
-另外还需要数据。从理论上讲,你需要这些庞大的数据库。ImageNet的部分突破就在于可以通过庞大的数据库对算法进行训练。理论认为,谷歌和Facebook等大公司可以接触到海量数据,但创业公司永远无法与之媲美。
过去两年,其中的每一项因素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由于这成为了新兴的热门计算机 科学 领域,所以突然之间有了更多了解这项技术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曾经在大公司从事这类项目的员工现在意识到,他们也可以创办自己的公司。
现在有一批新的无人驾驶公司都是从谷歌分拆出来的。最近被Uber收购的Otto就是一个其中很著名的一家,但还有另外6家公司也表现不错。
与此同时,这项技术本身也变得更易驾驭。很多有趣的新项目已经不再需要1500人,只需要5个人。谷歌推出了TensorFlow开源项目,这也成为了深度学习的一大基石。我们还看到各地的创业公司都在利用这个项目——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在进步。人们都在学习利用小规模的数据库开展深度学习。有很多创业公司找到了一些聪明的方法来获取大数据,或者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对数据的需求。
问:这些潜在的人工智能应用有很多似乎都是可行的业务,但未必是大业务。但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等真正重大的机会,大公司似乎仍然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安德森:我还是感觉你似乎认为应该在现有产品上增加一些人工智能技术。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们发现,可能出现一些之前不可能实现的产品。
咱们来谈谈无人机。你今天购买一台无人机后可以自己操作,但20分钟后可能就会撞到树上。你说,“这很好玩”,但你还是得再买一台新的。
传统无人机制造商讨论所谓的“跟着我”功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是希望增加这项功能的传统无人机企业,有的则是在Kickstarter上通过众筹开发这项功能的公司,总数已经达到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但至今还没有人把它变成现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并不是一项功能,而是一种全新的架构。无人机必须要从头开始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进行开发。大疆和其他无人机制造商都将其视作一项功能,而我们认为,需要一种全新的架构才能实现。
这就是一个彻底革新的例子。如果我们的假设正确,那么所有现存的无人机都会过时。它们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它们并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跟汽车厂商沟通,会发现他们都认为自动驾驶是一项功能,可以增加到现有的汽车上。而硅谷企业则将其视作一种全新的架构。这是对根本性假设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革新。
仍有很多传统行业未被科技颠覆
问:如此看来,似乎有很多创新正在涌现。与此同时,利率保持低位,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当利率保持低位时,就很容易借到钱,很容易融资,投资就会大幅增加。但统计数据似乎表明,储蓄仍然远大于投资。你认为未来趋势如何?
安德森:现在有两种持有不同观点的行业,有一些行业的技术普及速度在加快,生产效率在提升。例如电视机、计算设备、媒体、视频。彭博社有一篇报道称,由于食品生产方式进步,食品价格正在暴跌。
所以,如果是在这些生产效率快速增加的行业,价格就会迅速下滑。在这些行业里,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失业,或者岗位被转移到中国、日本或墨西哥去。人们认为颠覆程度太高,技术变革幅度太大。硅谷那帮人正在破坏经济。
还有一些领域的价格正在快速上涨:医疗、教育、建筑、处方药、养老和育儿。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很少。在这些领域,生产效率的增长以及创新和颠覆活动的增加都不够多。这里有垄断,有寡头,有卡特尔,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还有串谋定价——种种不正常的行为都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上涨。
政府向这些领域提供了更多补贴,但由于这些市场都缺乏弹性,所以补贴只会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这正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
所以在这些领域,人们都心怀怒气,生产效率的增长也不够高。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不够快,导致我们支付的费用过多。
将这些汇总起来,便可发现一种位于二者之间的茫然状态,这也似乎正是我们目前的状态。但这却掩盖了当前的真实现状。
有的领域价格下降速度很快,还有的领域增长很快。久而久之,成本增加的领域便会蚕食整个经济。消费者看到他们的收入被医疗和教育花费蚕食。
在我看来,问题很明显:根源在于这些价格迅速上涨的经济领域没有充分普及技术、创新和颠覆。我的假设是,我们并未处在科技泡沫之中——而是处在科技破裂之中。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技术太多或者人们对技术过于热衷,而是技术还远远不够,导致这些含有卡特尔属性的传统行业难以被颠覆。
科技提升生产效率,也创造大量就业
问:多数低增长领域的一大共性在于,他们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你的很多钱都花在了那些陪伴你的人身上——护士、教师和保姆等。你很可能听说过“鲍莫尔病”——随着制造类产品的价格逐步降低,人们会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稀缺的东西上,也就是人力资源。
所以我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天生无解的问题。总会有一些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也总会出现成本快速上涨。
安德森:从宏观角度来看,我认同这一观点。我认为这是对当前现状的精准描述,我也的确认为“鲍莫尔病”在成本转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我想指出的是,虽然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认为某个行业必须采用劳动密集型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今后也必须延续这种模式。如果你回顾1980年代的历史,会发现在1980年代,我们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但却无法实现零售自动化。
当时的人们认为零售是理所当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认为分销也是如此。必须有人把东西放到货架上,还要有人点货,而且要有人把东西搬上汽车。
当时的一大进步是计算机结账和激光扫描。但激光扫描并没有对生产力起到帮助。激光扫描需要花费时间。它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不起作用,所以还是要查看价格。这种技术甚至降低了生产率,因为你不认为自己需要这样的技术。
所以人们当时形成了很多幻觉,认为零售永远无法提升生产效率。当然,过去20年,零售的生产效率大幅增加。首先,沃尔玛为供应链引入了现代化模式。然后又出现了亚马逊。
另外,我还认为从实体产品转向软件产品是生产率提升的第三个层次,通过MP3或流媒体方式来提供音乐远比通过店面销售CD光盘的效率高得多。
所以,如此庞大的零售行业曾经也是一个完全手工操作的行业。而现在,它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有一段时间,人们都在为零售岗位的消失而难过。
问:他们的日子很难过吗?各类零售店大约聘用了500万人,美国劳工部预计今后10年还会增长7%。
安德森:没错,很多卢德分子都会在这方面不断犯错误。这是你所说的理论的一种体现,稀缺的东西变得更有价值。零售人员在增加。
几十年来一直在增加的还有银行柜员。这一数据或许终于下滑。但在ATM和网络银行逐步涌现的同时,银行柜员的岗位数量却在过去30年持续增长,原因正如你所说:那就是突然之间可以通过人工来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从而实现差异化。
文诺德•柯斯拉(Vinod Khosla)曾经撰文称,医生将会消失。他认为电脑的诊断能力将远好于医生,导致人类医生没有生存空间。我认为他的想法完全错误。我认为医生的职位会发生变化,成为一种更加重要的高层次工作,薪水也会更高——因为医生的能力会在更加智能的电脑的帮助下而得以增强。
正因如此,我才对经济如此乐观。也正因如此,我才认为卢德分子和那些认为增长会放缓的人是错误的。我们既可以创造大量就业,还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尽管现在有很多人的确这么认为。(编译/长歌)
推荐:关注“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回复“斯坦福”,可获取《斯坦福大学报告: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报告 下载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