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ICO为何会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文读懂ICO为何会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

中国监管部门终于对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开售币)出手了。

据财新网报道,本应于9月2日召开的区块链盛会被有关部门(北京金融局)叫停。该会议叫停的背后,系监管已经对ICO做出了判断,相关规范文件将于近期发放。

什么是ICO?

ICO,英文全称initial coinoffering,即首次公开募币,是以初始产生的数字加密货币作为回报的一种筹措资金的方式,是币圈类比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创造出的一个概念。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巨大差异。简单而言,IPO是用法定货币买股权;而ICO是将股份或收益权变成加密货币,公开出售——你买的是虚拟货币,相当于买了没有“决策权”的股权。

ICO是如何形成的?

回溯ICO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但当时还没有形成ICO这个概念。早期的ICO项目被视作众筹的一种形式,后期才逐步被提炼成ICO的概念。

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在Bitcointalk论坛上发起了众筹,共众筹5000个BTC,被认为是明文记载最早的ICO项目。2013年底-2014年,币圈内涌现出了大量的ICO项目,其中便包括至今依旧活跃的几个大币种。

2013年12月,未来币NXT成功发起ICO募集,募集21个比特币,当时约为6000美金,NXT发展势头很好,被称为竞争币三剑客之一,后来竞争力下降,目前NXT位居数字加密资产市值排行前50名,约为1亿美金左右。

2014年,比特股Bitshares和以太坊Ethereum先后发起ICO,将ICO推上高潮,以太坊也被视作迄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2013年年末,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2014年7月份,团队创建了以太坊基金会,在24日开始了创世纪预售,为期42天,累计募集31,531个比特币,共发行7200万以太币。

2015年以来,随着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区块链平台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区块链创业和ICO发行的成本,ICO几乎成为区块链创业企业融资的标配。进入2016年以来,随着区块链概念的火爆,基于区块链的创业项目开始在国内受到关注,国内开始出现专门为ICO提供服务的平台,生态链的成熟反过来催发了国内ICO热潮。

ICO为何会被监管盯上?

8月28日,美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谨防ICO骗局的警告。其称,部分声称与ICO有关,或者声称正在进行ICO发行的公司,可能存在诈骗。

正如美国证监会的警告: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两种欺诈可能。

一方面,价格在操纵下如同“过山车”,一夜暴涨数百倍的造富神话,在吸引投资者进场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暴跌的风险,倾家荡产者或不在少数。另一方面,资金的大量吸纳,破坏了正常金融生态,吞噬了社会民众财富,ICO通过区块链来组织金融活动,绕开正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监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从事金融活动,更加剧了社会金融的混乱无序。

加之缺乏信息披露,资金筹集与使用欠缺托管机构监管,以及对投资者没有进行适当性提示,便容易诱发资金断链,以及卷款跑路等案件。

数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6年4年里,ICO融资复合增长率达到547%;今年上半年,国内的ICO规模也已逾26亿人民币,国内参与ICO的人数达到200万人。至此,将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已是刻不容缓。

ICO为何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

据财新网报道,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ICO一度被认为巧妙地规避了《证券法》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内容。经监管部门与多位资深法律专家讨论,得出结论:ICO仅仅是穿了合法的马甲,其本质就是变相非法集资。除此,即使ICO可以摆脱非法集资的嫌疑,但也涉及明显的合同诈骗。

这意味着,ICO不得再被允许公开发行,其活动会大量萎缩并转至地下。存量的ICO项目则由交易平台自身消化。同时,根据处置非法集资的责任主体分工,将由各地金融办(局)履行监管职能。由此,ICO被取缔不是没有可能。

(腾讯科技综合新京报、财新网、洪言微语企鹅号等报道)

随意打赏

ico 非法集资一文读懂2017一文不值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