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扩张阵痛:王卫财富缩水985亿 5股东套现33亿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曾经占有民营速递市场半壁江山的顺丰控股(002352.SZ)正处在扩张与转型的阵痛之中。
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下同)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同期,公司核心业务速运物流毛利率下降了2.27个百分点,这也是2013年以来首次下降。
盈利能力下滑源于投资、费用等增加。今年前9个月,销售费用14.46亿元,超出去年全年近亿元。同时,研发费用7.69亿元。
费用增长是顺丰控股积极拓展冷链、重货等新业务的直接反应。此外,公司斥资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在华供应链业务,试图从从传统快递企业转型为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不过,市场似乎不买账。去年以来,顺丰控股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蒸发了1616亿元。公司实控人王卫的财富也随之缩水了985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新业务未到收获期,贡献99%营业收入的速运物流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除了通达系奋起直追外,天猫、菜鸟、京东及中国邮政等竞相亮剑,耗巨资转型扩张的王卫,将如何出招?
上周,针对公司转型、股价下跌等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向顺丰控股发去了采访函,截至本报截稿时止,未收到具体回复。
净利滑坡市值蒸发1616亿
快递龙头顺丰控股似已进入经营业绩调整期。
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3.68亿元,同比增长31.19%,净利润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具体分季度看,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速总体平稳,但净利润却步步下降。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幅为28.58%,二季度为12.39亿元,增幅为11.62%,三季度为7.94亿元,同比下降54.84%。
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看,增幅持续下滑。2017年的增幅为40.08%,今年一季度为19.89%,上半年为16.53%,前9个月为6.49%。
顺丰控股预告,今年前年,净利润变动区间为43.6亿元至52.6亿元,变动幅度为-8.61%至10.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8.17%至 10.73%。由此可见,今年全年,净利润增速下滑已成定局。
值得关注的是,预告的业绩能否实现也存在不确定性,因为顺丰控股的营业收入月增速在放缓。
12月19日,顺丰控股发布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11月,公司营业收入90.30亿元,同比增18.54%,业务量为3.90亿票,同比增14.04%,单票收入23.15元,同比增3.95%。而7月至10月,其营业收入分别为70.04亿元、71.43亿元、81.56亿元、72.9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9.63%、27.58%、24.94%、21.06%。同期,公司业务量分别为3.01亿票、3.09亿票、3.35亿票、3.01亿票,同比增幅分别为27.54%、27.69%、24.54%、18.04%。营业收入和业务量增速持续下降。
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净利润变脸带动其股价大幅下跌。
2016年,顺丰控股以433亿元的天价完成了借壳鼎泰新材。2017年3月1日,公司股价最高攀至73.48元,市值达3075亿元。今年以来,股价持续下跌,至12月21日,股价最低触及32元,最终收报33元,市值为1458亿元。以此计算,一年零9个月时间,股价累计跌幅达55.09%,市值蒸发了1616亿元。
作为顺丰控股的实控人王卫,集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其间接持有公司61.16%股权。截至上周五,其个人持股市值为891亿元,较巅峰时刻整整缩水了985亿元。
百亿扩张投资收益锐减8亿
顺丰控股净利润负增长与其投资增加、费用增长密切相关,而这些投资何时能转化为效益尚是未知数。
今年以来,顺丰控股开启了扩张模式,深度布局供应链、同城、冷运、重货等领域。今年3月,公司收购了广东新邦物流,建立独立品牌顺心捷达,发力重货快运业务。4月,参与了美国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加码国际业务。8月与美国夏晖集团一起成立了新夏晖,顺丰控股为控股股东,加码冷链业务。
最为受关注的投资是今年10月26日的并购,顺丰控股豪掷55亿元收购敦豪供应链及敦豪物流各100%股权,标的系德国邮政敦豪集团在华供应链业务,这单收购还整合了中国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对于豪买模式,顺丰解释称,顺丰处在战略转型时期,希望成为科技驱动行业。因此,公司将会从传统快递企业转型为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而让顺丰在短时间内获得国际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整合公司是最便捷途径。
今年前9个月,公司投资现金流流出424.18亿元,流入288.54亿元,净流出135.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24.25亿元的净流出。
大肆扩张转型也让顺丰不可避免地承受着阵痛。目前来看,冷链、重货等新业务尚未到收获期,且需要投入,这也就是顺丰控股净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
从财务数据看,今年前9个月,频频投资的顺丰控股获取的投资投资急剧减少。其投资收益为2.6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0.98亿元,减少了8.38亿元。
此外,公司的销售费用大幅飙升。今年前9个月,公司实现653.68亿元销售收入产生的销售费用达14.46亿元,而去年全年,销售收入为710.94亿元,销售费用为13.5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31.19%,销售费用增长了46.84%,远高于销售收入增速。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直接拉低了毛利率。今年前9个月,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8.41%,较去年同期的20.51%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作为公司核心业务速运物流业务,其同期毛利率从21.12%下降至18.85%,下降了2.2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受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43亿元及系统优化、人才引进等影响,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也增加了4.6亿元,增幅为29.10%。
股东减持同业围剿突围临考
从一个6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占民营速递半壁江山的巨无霸,王卫带领顺丰缔造了传奇。但在如今的转型过程中,市值蒸发超1600亿元,王卫能否继续带领顺丰走向大物流,有待时间验证。
顺丰正面临着同业围剿。近年来,通达系(申通、中通、圆通及韵达)纷纷跻身A股市场,齐齐加入追剿顺丰的行动中,相继宣布进军中高端快递市场。新物流巨头菜鸟、京东也在持续发力。此外,中国邮政也在做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EMS和邮政合二为一,其竞争力不容小觑。
当然,对顺丰威胁最大的或许是京东。
上周,一快递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去年以前,拥有空运能力的顺丰几乎霸占了冷链物流90%以上的市场份额,最典型的莫过于阳澄湖大闸蟹。而今年,顺丰垄断优势已被打破,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争相抢食阳澄湖大闸蟹蛋糕。京东物流还宣布“300个城市48小时配送到家,150个城市24小时到家,上海苏州等最快6小时到家”,其承诺若因京东物流问题导致死蟹,最快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理赔。
公开信息显示,京东已试点无人机链接生鲜物流“最后一公里”,这使得京东冷链物流竞争力大幅提升。
京东冷链物流竞争力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京东在冷链物流领域对顺丰的狙击。去年6月,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放言,未来的物流巨头只有京东和顺丰。仅过一年,刘强东又改口称只有京东物流才是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没有第二家。
其实,不只是冷链物流领域,在个人快递业务领域,京东也相继推出了同城即日、特惠送等,团队为自己组建,以此狙击顺丰。
王卫能否带领顺丰成功突围尚不可知,而目前,股东还将大幅减持,这将对顺丰股价形成挑战。
今年4月23日,顺丰控股披露减持计划,参与定增进入的嘉强顺风、元禾顺风、顺达丰润、顺信丰合等4名股东拟减持不超过7.53%股份,减持价不低于45元/股。以此计算,4股东合计将套现149亿元。截至目前,因股价跌至45元以下,4股东只完成少量减持。此外公司监事刘冀鲁也完成了部分减持。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截至目前,4名股东及刘冀鲁已经合计减持套现了33.40亿元,其中刘冀鲁套现4.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