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完成VIE架构搭建,春华资本、腾讯等投资4.6亿美元
[ 摘要 ]喜马拉雅已经完成VIE架构搭建,并完成新一轮融资,春华资本、腾讯等共计投资4.6亿美元,投前估值29.4亿美元,投后估值34亿美元。
根据“IPO早知道”独家消息源,喜马拉雅已经完成VIE架构搭建,并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腾讯、泛大西洋投资、华泰证券、高盛和新天域,共计投资4.6亿美元,投前估值29.4亿美元,投后估值34亿美元。其中,春华资本投资1.5亿美元,腾讯投资1.4亿美元,泛大西洋投资投资1亿美元,华泰证券投资3000万美元,高盛投资2000万美元,新天域投资2000万美元。本轮融资将于9月正式交割。
来源| IPO早知道
编辑|C叔
排版| C叔
喜马拉雅的“付费”史
不久前,喜马拉雅FM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有声书用户收听数据:平均每位用户收听18本有声书,累计收听的总时长超过30.8亿小时。与此同时,有声书为喜马拉雅FM带来的流量超过50%。这些有声书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只有一少部分是付费内容。
最初的几年,喜马拉雅FM每年投入巨资,保证用户免费收听内容,一直到2016年才开始改变:
这一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分答、逻辑思维纷纷推出各自的知识付费产品,并在短时间内聚拢了大量的用户。喜马拉雅FM开始尝试推出“1%的付费内容”,就是从《好好说话》开始的。“当时是我们求喜马拉雅FM合作的,因为我们想做一档教人如何说话的节目。”马东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如是说。
《好好说话》上线首日,限时售价198元/年的课程在一天内共计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此后,吴晓波、乐嘉、陈志武等也都陆续参与到喜马拉雅FM的音频录制当中。当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举办了首届知识付费节,三天卖了5088万销售额。对于这次活动,当时有分析师认为,市场确实喜马拉雅FM看到了知识付费的潜力,并且带来大量拉新;但同时也一次性透支了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容易后继乏力。
不过,今天来看,举办知识付费节更多的是利大于弊。尤其是通过这次活动,喜马拉雅FM一下子在知识付费领域插上大旗,并将其他付费平台远远甩在身后。去年第二届知识付费节内容销售额达到1.96亿。
在进军知识付费赛道之前,喜马拉雅FM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流量广告、社群和硬件这三个部分,“做了四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变现模式。2016下半年,我们就发现整个内容付费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流量广告、社群、硬件这三块的总和。”喜马拉雅FM副总裁张永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蓝血独角兽”喜马拉雅,为新商业文明代言
“移动互联环境下,音频具有唯一的伴随属性,可以发生在从早到晚所有双眼被占用的场景中。”早在2016年,喜马拉雅FM创始人兼联席CEO陈小雨即对移动音频应用做出如此阐述。
她认为,在传统广播时代,每个听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互联网的爆发使得围绕每个人推送音频内容成为可能。同时,陈小雨认为,与传统音频的制播流程相比,喜马拉雅FM等移动音频应用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两点:内容生产方式和内容分发方式。
“从内容生产方面来说,传统音频生产需要的是少数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而在喜马拉雅FM平台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使得整个生产方式会产生巨大变革,更容易孕育出繁荣的‘万物生长’音频生态,这意味着会在无数细分领域中产生高质量的音频内容。”
根据4月发布的《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月,中国在线音频渗透率(APP活跃用户数/全网用户规模)中,喜马拉雅FM的渗透率为5.12%,排名第一;数据可见,在国内音频分享平台中,喜马拉雅FM作为独角兽,优势明显。
2012年8月成立的喜马拉雅FM,于2013年3月上线音频分享平台。在开始几年里,始终是完全免费的模式。通过上游内容的PUGC模式,将中游的大数据撮合,完成下游的智能终端分发,构建完整的音频生态圈。
而喜马拉雅FM在今年喜马拉雅春声音频IP的发布会上,又一口气释放了20余个超级IP,包括了杨澜、郭德纲、王耀庆、姚明、郝景芳、梁冬、蒙曼等众多大咖。喜马拉雅FM在内容方面可谓下了大功夫,签约IP也称得上群星闪耀。
在分众化传播的时代,决定用户选择某一种移动音频产品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能否为用户节省时间,以及能否以快速高效的方式获取实际有用的知识。
但不同音频平台发展模式并不完全相同,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认为,各大移动音频产品之间竞争的焦点在于:如何基于用户需求快速触达受众,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同时基于产品延伸形成的社群,将平台内的内容生产者、用户绑定在一起。所以,挖掘更多优质IP和优质内容,就成了喜马拉雅FM格外关注的重点,也是喜马拉雅FM实行优质内容独家签约策略的原因所在。
内容创业拥有巨大的机会,这如同‘喜马拉雅’是个山脉,喜马拉雅FM也是一个提供‘群峰’机会的平台。内容创业人群很多,细分领域很多,每个人群、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足够可深挖的市场。
喜马拉雅FM用户4.7亿,在进入知识付费领域后,2016年举办的首届“123知识狂欢节”,消费总额就达到5088万元。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中,《蔡康永的201节情商课》销售额也已超过千万,位列榜首,成为又一个内容消费的爆款产品。
狂欢节当日,喜马拉雅FM的内容消费总额达1.96亿元,是去年的4倍之多。
对音频的未来,余建军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喜马拉雅FM从来都不只是一个音频APP,当我们做到足够牛的那一天就把FM给去掉,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音频生态圈。”喜马拉雅FM也在试图通过“硬创新”构建完整音频生态圈,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的音频播放,实现移动互联“新声活”。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7知识付费白皮书》,在2017年畅销内容平台分布情况中,喜马拉雅FM占比达到57%,蜻蜓FM占比为9%,仅这两家在线音频APP便占据了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半壁江山”以上,而喜马拉雅FM表现尤为抢眼。
“新物种”知识付费,全面迎来行业拐点
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有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用户已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随着2018年上半年知识付费市场传播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演进,其市场发展空间仍受人瞩目,近两月以来,知识付费领域更是因成为“吸金大户”而备受瞩目:
8月8日,知乎创始人周源式宣布知乎已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同一天,天天学农召开A轮融资发布会,称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较早之前,知识付费服务商老路识堂宣布完成2160万元Pre-A轮融资,时间知道则完成了600万元天使轮投资……据记者统计,上述四个知识付费平台均是在最近两个月内完成了融资,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在创投风口缺失的当下,知识付费领域再次扛起了领军的旗帜。
而几家龙头企业的举措,更是可见一斑:
今年6月6日,知乎正式宣布将“知识市场”业务升级为“知乎大学”,知乎“超级会员”启动正式售卖,为大众消费者提供综合知识服务。喜马拉雅则今年5月即推出了主打0-14岁儿童市场的“晓雅Mini”AI音箱,专注儿童教育市场的垂直细分领域。
可以看到的是,知识付费行业开始不断迭代“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从图文开始扩张到视频、音频、直播,从线上衍生到线下,从单纯的培训扩张到问答、训练营等多种模式——虽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但知识付费领域却逐渐趋于理性,并开始全面升级为知识服务,行业正式进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