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这么高,但携程还不是一个技术公司
在 2015 年先收购了 艺龙 、又从 百度 手里接下“去哪儿”的盘子之后,携程已经在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上建立了绝对的垄断地位。对这些业务的整合速度,比想象中也要快一些——从今年开始,携程的各项业绩指标里,已经加上了来自于去哪儿的部分。
在赚钱的能力上,“去哪儿”对携程的拖累有点严重:昨天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的单季净亏损达到了 5.21 亿美元,其中有 3.73 亿美元的亏损都来自于“去哪儿”。同样大幅增长的还有研发方面的支出,涨幅达到了 116%。
如果你仔细研究携程每个季度的财报,会觉得这家公司比想象中更加“技术流”:携程的“研发费用”支出,这一季接近 40%,远高于其对标的美国在线旅游网站 Priceline。要知道,即使是 Google、Amazon 这样以技术见长的大公司,2015 财年的这个数字也只有 16.4% 和 12.4% 而已。
那携程为啥还没改变世界呢?
过去好几年的分析师会议上,公司高管都要对这个问题解释一通:由于统计方式不同,携程的“研发费用”里除了真正用于 IT 技术开发的费用外,还包括了一大块与各类供应商对接的人员、沟通成本。
在很多大公司里,这些岗位会被叫做“渠道管理”或是“商务拓展”,跟销售部门放在一起。
而且,携程的 CFO 王肖璠还说:“随着我们对投资的公司的整合,互相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很强,因为一旦平台建成之后,我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在携程去年经历了一次长达 12 小时的宕机事件、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能说出这句话,还是挺有勇气的。
携程一直不被外界看作是一个技术公司,更大的原因在于对人工服务的热衷:在南通,他们拥有一个占地 8 万平方米、有 12000 个服务坐席的服务呼叫中心,是全球旅游公司中规模最大的。
而且,即使提了几次“要将客服机器人与人工服务结合起来”、也开发出了效率更高的“微领队”功能,携程客服的总人数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
在先前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携程的“微领队”之一童琳表示,他在日常工作中要解决的,其实是那些更“偏”的旅行需求:简单的东西年复一年被机器代替,沉淀下来的问题都是更复杂的。
携程还不是一个技术公司——它可能暂时也不想变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