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成立至今从未实现盈利 未来前景仍不明朗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腾讯科技编者按】海外媒体周日撰文指出,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Spotify将于下周二挂牌上市。与科技公司传统上采用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不同,Spotify采用的是直接上市,将不发行新股,并绕过证券承销商为其举办的路演活动。虽然已是全球流媒体市场的龙头,但因为成立至今从未实现盈利,Spotify的前景并不明朗。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在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Spotify创办之初,这家公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仅拥有一个能容纳十多人的小办公室。但就在当时,Spotify联合创始人丹尼尔-埃克(Daniel Ek)总是喜欢拿公司与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进行比较。

Spotify于2008年上线,正值传统音乐产业奔溃之时。虽然Spotify随后向部分欧洲国家推出流媒体音乐服务,但这家公司的壮志雄心在当时看来仍是不切合实际:通过让唱片公司感到恐慌的免费和付费模式挑战硅谷巨头,并成为全球领先的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

十年之后,这家来自瑞典的初创公司已经证明了自己。截至去年年底,Spotify在全球的用户总数达到1.57亿人,其中7100万为付费订阅用户。Spotify付费订阅用户的数量,是三年前姗姗来迟刚进入订阅式流媒体音乐市场的最主要竞争对手苹果的两倍多。

下周二,就如同是所有初创公司为成功所举办的庆典仪式一样,Spotify的股票将有望以超过200亿美元的估值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就像是在招股说明书中标榜拥有破坏者的形象一样,Spotify在上市时绕开常规的首次公开募股,采用极为罕见且带有风险的直接上市。在直接上市时企业不会发行新股,且原有股东能够在上市第一天便抛售股票。

不过Spotify的前景并不明朗。这家公司成立至今从未实现盈利,直接上市也可能会适得其反,令投资者紧张。Spotify的竞争对手包括像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它的业务还依赖于为其流媒体服务提供数以百万计的歌曲的音乐产业,但从创办伊始它与音乐产业的关系就充满了烦恼。

“要不是埃克的坚持不懈,音乐产业绝不会拥抱订阅模式。如果从一开始就屈服于唱片公司,相信他多年前就已经失败了,”BTIG Research媒体分析师理查德-格林菲尔德(Richard Greenfield)说。

Spotify辩解称,该公司对音乐产业的财务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连续15年的衰退让音乐产业成为互联网时代所有传统媒体产业的警示范例,但它却在2015年突然实现了复苏。根据美国唱片产业联合会提供的信息,去年美国音乐产业的营收(包括CD销售、音乐下载和订阅服务)达到87亿美元,创出10年来的新高。其中,流媒体音乐服务占据了音乐产业整体营收的大约65%。

根据Spotify在最近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该公司预计到2018年年底将拥有9600万订阅用户,年营收达到65亿美元。

Spotify掀起的这场对音乐产业的革命已超过了这些数据本身。流媒体也带来了业务的转变,改变了其基本的财务模式,并改写了流行音乐的打榜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改变了音乐的概念,让它成为了一款商品。因为流媒体,用户不需要再付费购买CD或通过下载获得并保留歌曲,他们只需要轻轻点击便能够收听音乐库中数以百万计的歌曲。从设计上讲,流媒体音乐服务与伴随着千禧一代(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熟悉的盗版网站Napster和Grokster并没有区别。

“Spotify的业务模式能够奏效,是因为我们了解用户的行为,”埃克上月在出席投资人见面会时表示。“粉丝们希望能够立刻免费收听全球所有的音乐。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为他们打造更好的体验。”

埃克和瑞典投资人马丁-劳伦特尊(Martin Lorentzon)在2006年创办了Spotify。他们的服务建立在部分的模仿盗版体验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它一直使用P2P网络帮助立即播放歌曲--但与此同时,这家公司合法的经营业务,并向唱片公司和版权公司支付专利费。

“音乐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绝不能让盗版占领这个行业,”埃克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信中写道。截至目前,Spotify对此报道未予置评,称目前正处于上市之前的沉默期。

在创办之初,Spotify曾被认为是一款免费、受广告支持的服务。但在意识到如果Spotify拥有付费服务,唱片公司和音乐发行人更愿意提供版权之后,埃克和他的团队开发出所谓的免费增值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选择收听带有广告的音乐,或者是每月支付10美元删除这些广告,并且可以离线收听音乐。

按照Spotify的说法,免费服务是吸引用户付费的手段。在Spotify的新订阅用户当中,60%最初都为免费服务用户。

参与过早期Spotify版权谈判的音乐产业高管,都对这家公司的技术和做法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当时的其他音乐科技初创公司不同,Spotify为自己塑造了音乐产业合伙人的形象,要帮助音乐产业实现复兴。如今,当时许多的音乐科技初创公司早已不复存在。

不过,单纯的把所有的音乐都提供给Spotify的构想仍令人感到不安。因此作为提供版权的条件之一,大行唱片公司和独立音乐数字版权代理机构Merlin都获得了Spotify的部分股权。如今,这部分股权的估值已达到数十亿美元。他们都表示将把出售Spotify股权获得的收益与艺人分享,只不过现实中要如何操作仍不得而知。

在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之后,Spotify的服务在2011年终于进入美国市场。此时,唱片公司已经看到Spotify的订阅业务能够带来稳定的经常性收入,让音乐产业从原来的季节性起伏中解脱出来。

“一旦接受了与Spotify的合作,它就会让我们摆脱过去经常看到的不可预知的周期,”华纳音乐首席数字官奥利-奥伯曼(Ole Obermann)说。“过去我们经常指望着假日购物季的销售巅峰,让我们的全年业绩实现盈利。”

随着听音乐的成本障碍的消除,消费者的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些独立唱片公司表示,因为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出现,他们的音乐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收听。

流媒体音乐服务和社交媒体还产生了流行音乐高于一切的网络效应。Spotify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该公司的使命“是通过为上百万位创意艺术家提供机会,让数十亿的粉丝享受到他们的作品,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启人类创作的潜能。”但它与艺人之间的关系仍相当脆弱。像泰勒-斯威夫特和阿黛勒这样的流行歌曲天后已经意识到,即便是放弃与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合作,她们依然能够销售出数以百万计的唱片。

但对于独立音乐人、主要作曲家等并不是家喻户晓的人而言,用户每一次的点击只能带来不到一美分的收入,而且还要Spotify、唱片公司、发行方、艺人和作曲家共同分成,这让除明星之外的人很难通过流媒体音乐谋生。

“目前的流媒体模式从根本上反对处于中间阶层的艺人和新兴艺人,”一直公开批评Spotify和Pandora的独立音乐人布莱克-摩根(Blake Morgan)说。“在90%的营收当中,只有区区1%归属艺人。”

因为担心Spotify越来越强大,将会给艺人施加更大的影响力,该公司与主要唱片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Spotify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就提到,该公司希望绕开唱片公司与艺人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Midia Research数字媒体分析师马克-穆里根(Mark Mulligan)表示:“Spotify必须向唱片公司传递出他们是唱片公司第一合伙人,要帮助艺人和唱片公司获得成功的信号。但与此同时,这家公司在介绍自己的未来时,暗示将不再需要唱片公司。”

Spotify凭借自身能否实现盈利?在过去的5年中,这家公司的净亏损累计高达28亿美元,并把绝大多数的营收都支付给了音乐版权所有人。Spotify的免费增值服务,意味着必须为免费收听歌曲的用户产生的数以千万美元计算的成本提供补贴。

“成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的代价非常高昂,”Spotify首席财务官巴里-麦卡锡(Barry McCarthy)表示。当然,Spotify拥有明确的盈利途径。麦卡锡指出,虽然Spotify仍处于亏损之中,但该公司运营亏损所占营收的比例一直处于下滑之中,而且过去两年中自由现金流一直为正值。

麦卡锡还表示,在可预期的未来,Spotify将继续通过投资获取增长。这也就意味着Spotify将会牺牲利润。Spotify未来的股价可能取决于华尔街对这一战略的耐心程度。(编译/明轩)

随意打赏

spotify musicspotify中国spotify上市spotify估值spotify吧spotify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