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大华股份殷俊:人工智能只是重塑业务工具
文/腾讯《一线》 卜祥
人工智能火起来之后,新兴了众多科技公司,比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和依图等,2015年向最容易落地的安防领域发起冲击,以便快速获得成熟商业模式和现金流。不过,在这一层面,新兴公司们绝大多数铩羽而归。
他们遇到坚实的行业壁垒。在大华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殷俊看来,安防领域客户不是要单一产品和单一技术问题,而是要整套解决方案。比如一个城市公安系统,需要从前端和存储等边缘计算产品,配套云计算和软件平台,提供端到端的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
以人工智能算法见长的公司为例,进入该领域之后,首先是要解决算法产品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的工程问题,其次是如何将算法配套到硬件产品,并且实现原有产品和设备兼容。如果大规模投产,则需要比拼供应链的能力,比如需要自建工厂或选择大型代工厂进行制造。“这个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产业沉淀,一般短期内无法达成。像我们大华都有自建工厂,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并确保工艺质量和交付时间。”殷俊告诉腾讯《一线》。
在大华股份看来,安防领域是一个开放市场,不存在政策壁垒,在这个领域里生存,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核心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供应链能力一起,才能构成真正壁垒,人工智能本身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新兴创业公司,科班出身,在学术领域做得强一点,实际上只是整个链条的很小一部分。”殷俊说。
早在2006年,从做交通业务开始,那时人工智能概念还不像今天流行,当时叫智能化。那时候,大华发布了智能交通相机,可以识别道路上的车辆、车牌和违章行为。另外一些被称为智能化的相机,能进行行为分析、密度统计和人流计数,还可以识别有人尾随进入ATM柜抢劫。
在人工智能的投入上,大华搭建了200多人团队,主要面向智慧交通、人脸识别、OCR、行为分析、机器人等领域的算法研发。除此之外,在创新领域,大华也持开放心态与一些算法公司形成战略合作。
深度学习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大华数据收集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超越一些竞争对手,大华科技单独招收100多人团队,做数据标注。深度学习的训练基础是一大堆数据,每周T量级的数据进来后,大华通过机器+人的半自动标注方式处理。
通过日积月累的数据沉淀,以后会成为了一种竞争门槛。认识到数据和标注的重要性,殷俊认为大华真实数据本身就是竞争力,庞杂的大量数据,从各行各业过来,“做新算法迭代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快速识别某个场景,针对这个场景做优化,快速提升算法在该场景下的性能。对于纯算法公司,更适用于通用场景,实战应用上的场景适应能力和迭代速度较弱。”殷俊说。
近年来,大华股份发展迅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4%,其中安防领域成为最大业务来源,比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领域。
去年年销售额过100亿之后,大华下一个目标是二次创业,成为年销售千亿规模公司。
下面是对话摘录:
腾讯《一线》:人工智能火起来之后,兴起的那些公司尝试过向安防领域进军吗?
殷俊:肯定有,安防是人工智能最容易落地的地方。
腾讯《一线》:密集进攻的时候是在2014年吗?
殷俊:从2015年陆续开始的。
腾讯《一线》:结果怎么样呢?
殷俊:目前还在观察阶段,现在安防领域客户不是要单一产品问题,也不是单一技术问题,而是要整套解决方案,比如一个城市公安系统,如果只是卖给一个相机或者一个技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需要从前端和存储等边缘计算产品,配套云计算和软件平台,提供端到端的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
腾讯《一线》:那些新兴公司进入行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殷俊:第一个问题,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兼容性。假如说一个算法公司,提供一种算法技术,需要从解决方案考虑,在产品上的部署,是放在前端相机,还是放在边缘节点,或是放云计算。还要考虑与原有业务系统和新建业务系统的兼容性。第二个问题,假如要开发一款相机,势必意味着要与存储、云服务、软件平台进行兼容,这会是一个很大挑战。
算法公司想要进入硬件产品的开发生产,需要像大华一样,自建工厂或选择大型代工厂进行制造。“这个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产业沉淀,一般短期内无法达成。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保证一年生产出几千万台相机、存储等硬件产品,并确保工艺质量和交付时间。我们的产品都是做高可靠性验证,质检严格,任何一款产品都能经受住长年累月的室外风吹雨打。
腾讯《一线》:这就比较尴尬了,他们算法跑到前面的,并不能很好地商业落地?
殷俊:目前来说还没有看到很明晰的商业落地。
腾讯《一线》:早期听说你们跟算法公司有过合作?
殷俊:我们和算法公司积极合作,这种战略合作对我们来说是开放的。
腾讯《一线》:是付费给他们的吗?版权费用怎么谈的?
殷俊:这个肯定会有,涉及到商务合作肯定是互惠互利的,我们也愿意去承担版权费用。
腾讯《一线》:一些公司做ATM机上刷脸支付,你们怎么看?
殷俊:那块属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我们暂时还没有去做,跟主营业务偏离比较远。
腾讯《一线》:刷脸支付会不会成为一个入口呢?
殷俊:我觉得挺难,刷脸支付只是业务流程中一个环节,你不能指望一个环节成为一个入口。因为你不带来流量,截流也不可能,分流更加不用想,所以不会是一个入口。
腾讯《一线》:那有些公司热衷于这个是什么意思?
殷俊:刷脸支付与生活关系密切,能让大众快速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提升公司影响力的方式。
腾讯《一线》:我看一些公司在四川、浙江等做落地实验,这个市场会不会有地域性壁垒?
殷俊:这个市场是开放的,不会有地域壁垒,目前一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开始进行一些城市的落地试点,以及为后续的的规模化应用做准备。当然,有些地方政府会吸引一些人工智能相关新企业落地,做招商引资,并配套一些项目。
腾讯《一线》:人工智能对于大华意味着什么?
殷俊: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的客户重塑业务流程,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举公安的例子,采用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帮助警察从路面的行人中筛选出可疑份子,提升破案效率。这是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实战应用,而不是说这仅仅是一个很牛的技术,演示一下算法性能指标。这是理论和应用的最大区别。
当然,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像美拍,是一种新展示方式,帮助直播业务重新打造增值服务。人工智能真正未来是隐藏在服务后面的,在前台展示一定是一个新的应用场景。
腾讯《一线》:人脸识别会成为一门生意吗?会支撑起一个公司?
殷俊:我觉得困难,未来算法不断迭代之后,都是有上限的。
腾讯《一线》:有瓶颈?
殷俊:对,任何技术发展到可商业化之后,性能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用场景更为重要。
腾讯《一线》:这个时候还是要靠硬件本身更新?
殷俊:不光是硬件本身。随着算法超越一定指标后,更重要的整套解决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并且适配不断在变化的应用场景。
腾讯《一线》:你们研发架构3+1怎么理解?
殷俊:我们就是3个研究院+1个芯片研究院。3个研究院分别是人工智能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