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刷屏朋友圈,这一次知识能成功变现吗?
腾讯科技 文姝琪 5月17日报道
又一个问答类的产品在朋友圈刷屏了,这次是姬十三( 微博 )的“分答”。
所有人都可以向所有人提问。回答者设定自己的价格,限制在1块到500块之间,然后通过对其他人问题的答复得到这笔钱——必须是语音,时间被限制在60秒内。除此之外,这个产品设计了“分成”机制:当回复者的语音被其他人“偷听”时,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
问题千奇百怪,从“智齿需不需要提前拔掉”到“能浅显易懂的解释一下量子物理吗?”热门榜上的问题一般会有三位数的“偷听”,这意味着提问者与回答者都至少通过分成收到了一笔打车钱。
当然,除了知识,也不缺八卦。鹦鹉史航在其中是“影视类行家中收费最高的话唠”,每个问题收38元。截至今天上午10点,他已经在“分答”里回答了132个问题,赚了10361.5元。
这个编剧最近作为奇葩说第三季的热门选手,知名度正在迅速上升。作为奇葩说的爱好者,我也在其中饶有兴致的付了一块钱,然后史航只用47秒就有理有据地搞定了这个问题:如果选女朋友的话,他到底是会选马薇薇还是范湉湉。
从周日下午上线开始,姬十三和团队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加班。数据爆发是在周一晚上,这位果壳和在行的创始人半夜2点才走出办公室。
走出办公室之前,姬十三答了两个问题,赚了二十多块钱,正好够自己从办公室打车回家。他收到了100多个问题,但实在太忙了,目前为止只回答了4个。
60秒的答复限制并不意味着回答者不需要花费精力。“这个设计能激发人的表演欲。它有点像奇葩说第三季的海选环节,在一个限定时间段里面,你就特别想语出惊人”,姬十三对腾讯科技说,“我会反复反复录一个音频,录到流畅为止。”
这个产品在一天之内增长了10万量级的付费用户,具体的数据姬十三还不愿意透露,他想等至少一周的时间再去复盘。
问答并不是一个新鲜模式。AMA——Ask Me Anything从Reddit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分答的讨论从去年12月开始,姬十三想把一个更轻的模式带到在行。“最开始给我们启发的是一款美国产品TipTalk,这是一款明星通过语音和照片与粉丝互动的产品,也会收钱”,姬十三说,“但这个产品都是粉丝讨论八卦或者索要照片,传播机制不是那么的好。”
直到今年4月,分答的形态才在一次脑暴会中完全确定下来。最新的数据是有50%的问题都被回答了,而分成机制也促进了提问数量的增长,让这个平台里的玩家都能持续获得类似版税的收益——只要内容能持续发行,就能有收入。第一批KOL是从在行引入的,而在昨晚上的暴增之后,许多他认为不那么好搞定的KOL也自己加入了进来——更快和更轻的变现方式,确实更具有吸引力。
这不得让人想到前两个月同样在朋友圈刷屏的值乎——一个被知乎两三天开发出来的付费知识产品。对此,姬十三的评价是“风马牛不相及。值乎更独立,像是知乎的一次Campaign,而分答是在行产品线的补充。”
但知乎和在行越来越像直接竞争对手了,尽管姬十三认为“分答”的对标是线上版的奇葩说或者有140字限制的 新浪 微博。
就在分答上线的前一天下午,知乎发布了新产品“知乎Live”。这个产品同样是语音形式,分享者在某个擅长主题下分享知识、经验或见解,听众可以向其直接提问并实时获得解答。对此,更有媒体称之为知乎版的“在行”。而在行内部还有一个正在研发的产品“吱”,姬十三透露它将会是一个能通话十五分钟左右的语音产品。
目前为止,两家公司都在想办法把知识变现,但依然困难重重。
在行是一个新的尝试,但上线一年来,它的瓶颈越来越明显——规模化和标准化都难以建立。对于一个无法标准化,也很难从评价中获得质量参考的产品,愿意付几百块钱的用户并不算多。
我的朋友师北宸曾经是非常高产和知名的行家,在这个平台上他甚至有一门标价6499元的系列写作课。但他约见学员的数量从最初一周四到五次锐减到了一个月两次。生活状态的改变,以及持续反复输出的疲累,让他不得不减少自己出现的数量。
据一位在行的前员工透露,产品的用户增长一直是瓶颈,而这家公司一个接近百万的营销Campaign推广出去也收效甚微。目前,互联网创业、美妆和健身是最受欢迎的话题。前者意味着在行的大部分用户仍然没有脱离出互联网的圈子;而后者,看起来相比提供知识,其实更像在提供手艺。
而知乎开始尝试发行自己的付费电子书《一小时》系列,他们还在做一个授权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知乎授权自己的内容被媒体付费转载,从而让自己获得收益。但对于“到底怎么赚钱”这件事,也很难说知乎已经摸着石头过了河。
对于如何避免“分答”成为下一个瞬间爆发、后继无力的朋友圈爆款这个问题,姬十三显得有点谨慎,没有告诉我接下去的推广计划,而是想“等等看结果再说”。
我相信知识的价值,也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付费,但如何真正让它产生持续稳定的收益,这个答案或许确实还需要再等等看。
知乎 CEO 周源发布新产品「值乎」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