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尺度太大!老司机“开车”的嘀嗒顺风车你还敢坐吗?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星 每经记者 赵成 每经编辑 段思瑶
“一路嘀嗒,越拼越近”,这是嘀嗒出行拼车的广告语。为了实践这个广告语,嘀嗒出行也一路嘀嗒成了“老司机”,频频开车被指宣传存“性暗示”。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9月,前身为嘀嗒拼车,主营业务包括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块。截止2015年5月,嘀嗒拼车已通过三轮融资,获得1.3亿美元的融资。今年1月18日,嘀嗒拼车对外宣布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正式推出网约出租车业务,但目前顺风车仍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注意到,在嘀嗒出行公众号上如“来!共享炮,了解一下!”类似的标题屡屡出现。曾有多位网友称,嘀嗒出行曾“泄露隐私”。目前,其app上仍鼓励用户上传头像,称可提高20%出行率。
对这一现象,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NBD汽车采访时回应,“我们对相关内容不愿做评价。”
性暗示内容不止一次
为吸引用户目光,增加点击率,嘀嗒出行在宣传方面一直在打擦边球,其官方公众号经常用低俗的标题进行宣传。随便列举几个“栗子”大家感受一下:
2015年7月6日,《每天挤公交,挤得事业线都出来了!》;
2016年6月24日,《如何判断ta是爱你,还是撩撩而已》,《这则比杜蕾斯还污的悬念广告,竟然是嘀嗒拼车做的》;
2017年1月26日,《这位美女车主,咱们......》;
2017年5月29日,《你宽衣解带,我款款相送》;
2018年4月26日,《如果没有那次“失足”,他就能实现月薪20万,住进带草坪的大豪宅》
……
“这样的宣传标语,是只为宣传而宣传,在经营上完全不顾及道德底线。”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嘀嗒出行官方公号中的这些标题算不算“性暗示”,要由公众来评断,并不是企业自说自话。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8月28日,一位自称嘀嗒出行顺风车的车主在虎牙平台直播时,私自将女乘客头像截屏发送在屏幕上与粉丝互动。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监管力度不够。他建议,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层面,均要加强对车主的背景核实。
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命脉”
今年以来,两起顺风车命案,让人们对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再次担忧。8月27日零点,滴滴出行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作为与滴滴出行拥有类似业务模式的嘀嗒出行,其顺风车业务虽然没有受滴滴出行风波影响而暂停,不过也问题百出。
有网友在嘀嗒出行贴吧吐槽,由于自己给了车主一个差评,经常受到车主的电话骚扰和威胁。
不仅如此,3月5日,还有网友称,由于自己手机信号不好,导致不能在嘀嗒出行平台付钱,便与司机协商好到办公室后再付钱,结果仅5分钟,司机直接上楼威胁加谩骂。
“这类出行服务平台,对于车主身份,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措施。”贾新光坦言。据NBD汽车了解,在嘀嗒出行APP界面上,车主和乘客可以进行互评,评价信息也会随时给对方。
根据9月10日,由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中指出,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网约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顺风车、快车)平台驾驶员背景进行核查。
与实现业务全覆盖的滴滴不同,顺风车目前仍是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9月,嘀嗒拼车用户总数超7000万,车主总数1200万,覆盖全国359个城市。与顺风车业务相比,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截至今年8月,仅覆盖了32个城市。
在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后,嘀嗒也悄悄关停了夜间(23:00-5:00)的业务,但未公开任何对安全系统的增改措施或承诺。若顺风车业务受到冲击,嘀嗒出行恐将受到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正式出任嘀嗒出行董事长一职。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已获得四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就有来自李斌创办的易车网,C轮融资易车网也有参与,D轮融资则来自蔚来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