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共享单车数量明显少了 “禁投令”该不该放松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摘要 ]只要街头走走,就明显感觉共享单车的寥落。根据有关部门说法,最高峰时上海街头共享单车量达170万,现在恐怕最多也就四分之一。如果再刨去大量损坏而无法骑行的车辆,可能还要再打些折扣。

街头共享单车数量明显少了 “禁投令”该不该放松

近期,“哈啰单车”夜间悄悄在上海市区投放新车引起关注。根据此前约定,哈啰单车原则上投放仅限莘庄地区,而此次突然投到相隔甚远的静安区等市中心,无疑触犯了共享单车“禁投令”。在媒体报道后,哈啰单车方面作出解释,但似乎并不完全能让人接受。

其实,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凸显了单车企业的某种尴尬:虽然有“禁投令”,但现在确有投放新车的需求。那么,问题来了——“禁投令”是否过时了,是否该改变?

时间回溯到2017年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对各共享单车企业下达告知书,明确即日起暂停新增投放车辆,一旦发现将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这就是“禁投令”的出台。彼时,上海街头共享单车超过150万辆,明显供过于求,各色单车挤满大街乱停乱放,既影响出行也损害市容。毫无疑问,“禁投令”应时而出,是正确之举,对处于高烧状态的单车企业也是一帖清凉剂。

然而时至今日,经过“高烧”状态的共享单车,其命运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两家单车企业摩拜和ofo,一个易手他人,创始人退出,一个陷入催债泥潭,曾经身价35亿元的创始人竟被列入“老赖”名单。

与此同时,当初实施“禁投令”的条件似乎也在消失:

一是街头单车数量锐减。其实不用做统计,只要街头走走,就明显感觉共享单车的寥落。根据有关部门说法,最高峰时上海街头共享单车量达170万,现在恐怕最多也就四分之一。如果再刨去大量损坏而无法骑行的车辆,可能还要再打些折扣。

二是市民对共享单车的需求难以满足。共享单车因能有效满足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受到欢迎。即使经历“烧钱暴力”,这种旺盛需求仍没减退。据网上调查,用户目前抱怨更多的是车太破、车太少,找辆好车太难。

三是资本不再冲动如昨。当共享单车处于风口时,资本背着钱袋大肆追逐。一项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超320亿元。由于追求垄断,盲目扩张,实行超饱和投放,最终导致“原本能挣钱”的单车行业,成本猛增、亏损蔓延。如今潮水退却,“裸泳者”无奈上岸烤火,等待下次风口。短期内,资本疯狂投入现象恐难再现。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共享单车从其出生起就与城市治理紧密相关。现实情况千变万化,治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就一项政策而言,虽然不应该朝令夕改,但是也很难管一辈子。根据现实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政策调整也要慎重。事先仍需要进行充分调研,看看相关需求是否具有代表性,会不会因为政策调整带来其他连锁效应。同时,调整也不是原样复制,一下子回到“解放前”。就拿“禁投令”来说,不是一“开禁”就万事大吉了。即便是重新允许新车投放,也绝对不可能是一窝蜂地上。这就对有关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如做好单车企业备案,动态掌握甚至公开单车投放量,加强精准投放、应急调配,引导有序停放、及时清理破损车辆等。

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治理者会遇到很多类似共享单车这样的考题。也许,并非每一次都能给出完美答案,但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中,新的治理理念得以贯彻,新的治理手段获得应用,而这些对于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历练。

随意打赏

共享汽车app共享单车大败局共享单车数量共享雨伞共享充电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