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蜻蜓FM发布九大内容矩阵 3年将投10亿扶持音频网红
[ 摘要 ]蜻蜓FM在秋季内容生态发布会上宣布了三个重要战略,包括推出九大内容矩阵、3年10亿现金扶持的主播生态战略,及“两出一入”的国际化战略。
腾讯《一线》作者 韩依民
11月5日,蜻蜓FM在秋季内容生态发布会上宣布了三个重要战略,包括推出九大内容矩阵、3年10亿现金扶持的主播生态战略,及“两出一入”的国际化战略。
本次蜻蜓FM全新推出了九大内容矩阵,根据蜻蜓FM COO 肖轶介绍,整个体系包括文化名家、女性、新青年、财经、儿童成长、原创自制、超级广播剧、影视IP等九大矩阵。发布会上,高晓松还与蜻蜓FM联合推出了他的第二档付费音频节目,被定义为中国首档穿越式漫谈节目的《晓年鉴》将于11月14日正式开播。
同时,蜻蜓FM发布主播生态战略,宣布将在3年内投入10亿扶持资金,打造集生态开放、资金扶持、版权支持、主播职业化的四位一体主播孵化体系,目标每年孵化100名年收入过百万的头部主播、1000名年收入过十万的核心主播及10000名年收入过万元的潜力主播。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肖轶将蜻蜓FM的国际化战略概述为“两出一入”。“两出”,一是指蜻蜓FM中文内容的文化输出将通过亚马逊Audible、全球最大图书馆有声书供应商OverDrive, 以及第二大图书馆有声书Hoopla等合作伙伴“借船出海”,首批覆盖60个语言的103个国家,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65国家。二是将上线蜻蜓国际APP(Dragonfly FM International),聚合和自制多语言外文有声内容服务全球用户。
“一入”是指蜻蜓FM已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加入美国有声读物出版协会(Audio Publishers Association,简称APA),并将引进奥帝奖历年获奖作品等全球优质有声作品,其中,《饥饿游戏》《都铎王朝》等热门IP位列首期引进的作品阵容。
诞生于2011年的蜻蜓FM,与诞生于2013年的喜马拉雅和荔枝FM,最初的定位是网络电台,但经过几年发展,蜻蜓、喜马拉雅、荔枝等网络FM们已突破电台范畴。
在音频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受限于盈利模式迟迟无法得到突破的限制,网络电台曾经走过一段混战路,2015年,网络电台行业曾多次上演互掐戏码。
过去几年,在获得足够用户量产生平台效应后,通过广告、增值服务以及版权分销等方式盈利,是网络电台过去最为常见的商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和视频网站一样,网络电台的盈利建立在用户增长与活跃的基础上。而获得用户需要资金,囤积内容也需要资金,但进账有限,这意味着网络电台出多进少,行业不可避免需要烧钱。
然而受2015年左右的资本寒冬影响,行业从看重用户规模向看重盈利转变,网络电台身负版权等成本重压而盈利难企,行业的激烈竞争与艰难生存最终通过热闹的混战外显出来。
内外部压力驱使下,从2014年开始,网络电台们纷纷谋求转型,知识付费成为一大趋势。
在内容付费的大趋势下,音频平台通过输出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并付费的模式已经被走通,如今,考验各家音频平台的在于对头部内容的把控,以及内容生态的繁荣程度。此次蜻蜓FM推出的九大内容矩阵与三年投入10亿扶持音频主播的举措,即建立在“付费”的商业模式基础上。
尽管内容付费为音频平台的流量变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但行业竞争依然非常考验平台的内容运营能力,要留住用户,平台必须持续提供有差异化的优质内容,因此,蜻蜓FM推出内容矩阵,及培育主播的战略,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丰富平台内容生态。
根据蜻蜓FM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其拥有3亿用户,已聚合有声内容1200万小时,用户单日收听总时长也超过了2000万小时;每年平均上线500万小时有声内容。
在蜻蜓FM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强看来,智能家居、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正在加速渗透人群,5G技术的普及更将推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提早到来,不同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屏幕为人机交互界面,在万物互联的各式终端上,语音成为最重要的交互方式,音频内容的渗透率完全有望比肩视频和文字平台。“过去,音频可能就是一个配角,但它即将站上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