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三星可折叠手机Galaxy X有这些看点
BI中文站 9月5日 报道
多年来,我们听到各种传闻称,三星可折叠智能手机叫做Galaxy X。
这款手机尚未面世。但是,三星的移动业主负责人高东进(DJ Koh)在8月10日称,这款手机距离问世“已经不远了”。
近日,在柏林举行的IFA科技展会上,高东进又声称,Galaxy X可能会在今年11月在三星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
很多手机制造商,包括苹果,据说也都在打造类似的可折叠智能手机。但是,如果三星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那么它可能会第一个推出可折叠手机。而且,它还有一个优势:它是OLED屏幕制造商。
在三星,Galaxy X智能手机的代号是Winner。下面是这款手机的几个看点。
1. Galaxy X在展开后对角线长度是7英寸。这相当于一个小平板电脑的大小,它比传统智能手机拥有更大的屏幕空间。
当这个屏幕“像钱包一样”对折的时候,它的前面有一个更小的显示屏,后面则安装有摄像头。
三星的相关专利和原型机显示了一款可以像书一样打开合上或展开后像便条簿的设备。不管怎样,这种可折叠式设计都可以让它拥有更大的显示屏。它可能还可以让用户分屏显示不同的东西,或在两个屏幕上展示一张大图,就像三星在48英寸超宽电脑显示器上所做的那样——当然,这只是猜测。
2. Galaxy X的一些功能将会让你放弃平板电脑。
拥有一个二合一的设备,既可以做手机,也可以做平板电脑,这是用户的梦想,也是Galaxy X存在的理由。这意味着如果你使用Galaxy X,你就不必使用平板电脑了。
但是,高东进显然担心用户不明白手机和平板电脑混搭设备的好处。“如果展开后使用的体验跟平板电脑一样,那么用户为什么还要买它呢?”他问。
接着他自己回答说,三星将会在Galaxy X添加一些新的功能和创新设计,“这样一来当用户使用它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哇,原来三星做这款设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3. 可折叠设计可能会让它变得更加容易破碎。
可折叠智能手机可以充当其屏幕的保护器,这取决于它采用的外壳材质。但是,正如高东进在今年初所说的,可折叠手机在耐用性方面创造了新的问题。
“我们希望手机上市后能够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反响。但是,我们还需要解决耐用性问题。”今年1月他在CES展会上说。让两个屏幕折叠重合在一起,可能会磨损屏幕。
而且,使用多个屏幕(包括内外显示屏)很可能会让电池出现过热现象。
4. Galaxy X的块头可能比大多数现代智能手机都大。
这些年,大多数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在努力打造更薄的设备。可折叠智能手机相当于将两个较薄的手机叠加在了一起。
被宣传为首款可折叠智能手机的中兴Axon M,是由两个显示屏和一个机械铰链组成的。它的厚度是三星Galaxy S9的1.5倍。
如果说Galaxy X的显示屏已接近平板电脑,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它的重量也与平板电脑差不多。
5. 它的价格将很贵。行业观察家预计它的价格在1500美元或以上,因为它需要两款优质的屏幕。
对比一下,三星最贵的手机是未解锁的Galaxy Note 8,售价约为960美元。
新的显示技术往往会让智能手机变得更昂贵:在过去几年中,消费者已看到三星曲面屏智能手机的价格一直在稳步提高。最新款iPhone的起步价已从640美元提高到了1000美元,部分原因在于苹果从LCD屏幕转向了OLED屏幕。
使用多个屏幕还意味着Galaxy X需要更大的电池和更强大的处理器。如果内存和存储空间提高,这意味着它的价格又会增加。
6. 除了屏幕叠屏幕和电池过热等问题外,Galaxy X可能还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到的问题。
新的技术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问题。等到产品上市,数百万消费者使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我们才可能发现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忽视的一些问题。
它的可折叠屏幕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而这种独特的可折叠设计很可能也会影响手机的其他方面,例如电池续航时间、内存和审美等等。
7. 随着可折叠Galaxy X推出,三星的曲面屏可能会过时。
在Galaxy X上,三星很可能不会使用其招牌曲面屏,因为这款可折叠智能手机需要完全闭合上。
曲面屏上有快捷键,在更大的屏幕上,快捷键可能变得没有必要。而且,现在的曲面屏无法与主屏同时使用。在可折叠手机上,处理多个任务将会变得更容易。
8. Galaxy X在一开始将会限量供应,晚些时候才会扩大供应量。
在过去,限量供应的策略很适合三星:在2013年,三星推出了首款曲面屏智能手机Galaxy Round。它只在精选的几个亚洲市场上推出,这样它就可以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不断改进提高,从而给更广大的用户群体带来惊喜。
次年,它推出了Galaxy Note Edge。这款手机最终成为市面上所有曲面屏智能手机的样本。
考虑到可折叠手机将会面临的审查,在一开始限量供应这一招还是不错的。(乐学/编译)
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的中文相关权益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等。微信公众号:BI中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