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区块链:盈利模式缺失 大规模应用尚不成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把脉区块链:盈利模式缺失 大规模应用尚不成熟

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区块链这一技术概念,由于存在不可篡改、可追溯、共识信任等特征,成为前沿科技的代表。但另一方面,由于其理念发端于比特币,常被币圈捆绑沦为传销、非法集资的代名词。

10月10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举办“2018金融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峰会”,聚焦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峰会可谓集聚了区块链领域的主要头部机构和正规军,既有国家队代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又有金融机构如农行、工行、银联、微众银行,还有金融科技公司如蚂蚁金服、腾讯等(见本报5月11日报道《区块链江湖五大门派PK:坚决不发币,钻研场景应用》)。

峰会现场,围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等问题,业界专家也展开了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表示,区块链作为技术是中性的,需求决定选用什么样的技术。目前区块链还处于初始发展状态,更多关注其发展方向,但大规模应用需要观察区块链的技术成熟度和外部环境,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但区块链的理念给金融领域带来诸多可能性。

近半区块链创业聚焦金融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研,在我国区块链创业项目中,金融类占比最高,达42.72%。

狄刚强调,区块链发展应围绕业务需求,而不是“拿着锤子找钉子”,对一些原有技术解决很好的业务,却要为区块链去改,这不可取。

腾讯区块链业务负责人蔡弋戈就表示,腾讯区块链将围绕场景持续升级技术,做深做透重点场景,并且将会开放区块链能力,支持更多的行业应用参与。而区块链的底层设施将会是比较漫长的更新换代。

而且,区块链有望为金融业务带来新逻辑,为信息共享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陈晨介绍,银联联合银行、支付机构和安全厂商成立互联网安全联盟,共享不良持卡人、不良商户信息。但共享遇到瓶颈,机构动力不强,担心风险数据共享后丧失了对数据的价值控制权等。传统集中共享模式信息时效较差,难以应对犯罪分子流窜作案等。

对此,银联和京东金融联合研发基于区块链的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机构共享数据更新时效也很快。“目前正在推动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互联网大数据企业技术接入。预计在2018年内可以接入3-5家机构,初具共享规模,实现在金融支付行业内风险信息的高效共享。”

商业银行也早已关注并投入到区块链研究中。农行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蔡钊介绍,农行在2015年9月开始技术预研,已制定了农行企业级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标准规范,并落地了数字积分项目和养老金项目。以养老金项目为例,交易可信度提升,处理时间也从12天缩短为3天。农行还研究了包括票据在内的结算、供应链金融、交党费等场景应用。

盈利模式缺失

狄刚指出,金融行业对区块链发展存在四大挑战。一是性能本身。如双十一支付能力要达到25.6万笔/秒,而比特币每秒才7笔交易。二是隐私保护和安全治理。公有链在隐私保护方面就比较差,比如地址、交易是公开的,而联盟链中对交易对手身份的保护要求也很突出。三是互联互通。各个区块链项目都是独立封闭体系,通用性大打折扣,现在缺乏公认的技术标准与跨链的解决方案。四是业务连续性管理。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指出,全球近40亿互联网用户,但当前区块链的公有链参与方还不到2000万,应用非常单一,服务范围局限。此外,区块链应用于“数字社会”,2017年全球数据总量约230亿TB,腾讯处理的业务约480万TB,而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丰富的公有链以太坊,处理的数据还不到1TB。对此,微众银行提出公众联盟链概念,由多个联盟链条组成,有相互的通信,并且要处理海量的交易规模。

蚂蚁金服创新科技事业部商务总监邹涛介绍,技术层面之外,从商业角度来说,主要问题在于产业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缺失。企业都愿意使用区块链,但大多不愿意为此付费,其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邹涛表示,区块链生态必须具备解决实体痛点、创造增量价值、可持续发展三项要求。而一些项目应用区块链后,在预算、计算、存储以及人员运维过程中,反而增加了成本,因此创造增量价值是区块链场景驱动的重要环节。此外,当前区块链没有走到大众化用户群体,围绕小众用户价值很快就会到天花板,不可持续。

“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刚刚是一个开始,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狄刚表示。

随意打赏

流量变现盈利模式区块链与大数据盈利模式有哪些区块链最新应用区块链落地应用区块链商业模式区块链大事件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大咖区块链大赛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