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猫眼因电影评分过低被批,但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文/腾讯科技 俞斯译
《长城》、《摆渡人》这些大片轮番上映帮助中国电影市场在岁末创造了新的票房记录,而一场围绕豆瓣、猫眼等互联网公司平台电影评分可信度的舆论风波,又把这个行业混乱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
《中国电影报》在这两天发文,质疑豆瓣、猫眼平台上的电影打分因为大量“水军”、“恶意刷分”、“影评人不靠谱”等原因而不再可信,并表示这些“恶评正在伤害电影产业”。
这篇文章经过《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后,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大量讨论,豆瓣和猫眼相关负责人因为“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猫眼“专业影评”功能在昨天晚上也已经悄悄下线。
《中国电影报》的文章质疑《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这三部正在上映大片在豆瓣、猫眼上的评分低于实际电影的品质,并把这种“不正常现象”归结于豆瓣人为操纵评分、豆瓣账号被窃取后恶意评分,以及某些影评人为了博眼球故意打低分。
先抛开一部电影给多少分才反映“电影的品质”这点上差别巨大,单就这篇文章其中的论据和逻辑,就存在不少漏洞。
文章指出《摆渡人》23号零点场公映还没结束,豆瓣上就出现了上千个1星评论。同时表示豆瓣上的4星、5星好评“被消失”,1星却被保留,由此质疑豆瓣人为干扰评分。
这种情况其实和豆瓣的打分显示机制有关。在豆瓣的评分机制中,用户可以在一部电影上映前进行打分,但整体分数只有在电影公映那个时刻才会显示。所以这上千个1星评论,绝大部分都是用户在《摆渡人》上映前打分,在0点之后就才得以显示,而不是上映后短时间内“人为制造的1星差评”。
文章另一个质疑是豆瓣账号会通过“撞库”成为“肉鸡”--就是被盗号,然后被盗号分子集中用来给电影刷高分或者低分。但在豆瓣此前回应腾讯科技采访时就表示,确实存在被盗号用户,但这个用户数量相比豆瓣整用户量来说非常小,根本达不到全面影响一部电影评分的结果。
猫眼在观众打分的基于上增加了一个“影评人打分”选项,原本是希望通过更专业的视角给观众观影提供一个参考,而这个功能在昨天晚上已经被紧急下线。
《中国电影报》对于豆瓣和猫眼的突然“发难”,如果放在整个中国电影增长放缓,电影质量也没有大幅提升的大环境来看,就显得合理了。无论是电影局还是电影公司,都希望能够“多传递正面的消息”,对产业和电影加以鼓励。
豆瓣和猫眼或许需要在评分算法和对抗各类“干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但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的问题,并不是由这些提供互联网技术的公司造成的。
恰恰相反,在这个市场快速增长,大量资本进入导致电影质量参差不齐的时代,豆瓣这样的平台和民间的影评人正好扮演了“看门狗”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在豆瓣评分被质疑后,有大量用户和意见领袖站出来为豆瓣“辩护”。
因为其中一小部分“害群之马”就对整个评分和影评人进行痛批,认为这些低分而不是烂片伤害了电影市场,是否有一点本末倒置呢?
推荐:上线至今已发售50000份!企鹅智酷年度白皮书限时特价3天(音频+电子书仅售19.99元,原价29.98元),29日0点恢复原价。微信搜索关注zhikulive,一键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