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家罗军:分享经济是共享经济的下一站
编者按:《亚洲旅游人物访谈系列》为亚洲旅游产业年会 专题 报道。旨在透过经济观察者的视角,探访和对话行业内的榜样力量,通过追溯和还原旅游业的成长轨迹,发现旅游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并从他们的眼中,展望旅游经济的未来蓝图。
“虽然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浓厚的情怀,说分享经济的明天会到来,但是靠这个分享经济的情怀,吃不了今天共享经济的饭。”如此语惊四座,来自途家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军近期在执惠主办的2017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上的一次公开演讲。
会后罗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在他看来,途家所在的行业并不能称为非标住宿,从商业逻辑角度讲也不能够称为分享住宿。“共享经济的特征是拥有者和使用者往往不是一个,换句话说就是租赁经济,比如去丽江住一个客栈,客栈是经营者从房东手里租过来的,并不是他自己做。
“但是分享经济本质上来说所有者可以自己消费。”罗军介绍,途家五年前就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商卖的房子,购房业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住,平时途家就可以撮合让游客住进去,得到的钱与购买者分成,这便是分享经济。
罗军认为,按照经济模型来讲分享经济更有价值,因为边际成本趋为零,效益和利润会更高,也因此,如果碰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将产业模型和分享经济模型结合在一起,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产业,但是现阶段来说,能接触到的所有机会都是共享经济。
2015年8月,途家网完成D+轮3亿美元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成为又一个共享经济的“独角兽”。2016年,途家先后并购蚂蚁短租及携程、去哪儿旗下公寓民宿业务,被罗军认为是打通更多流量的来源,让消费者有统一的服务策略、一致的客户体验。
《21世纪》:2016年10月,途家宣布成立“一大机构、两大运营公司”,包括途家控股管理机构、线上平台运营公司和线下运营公司。你曾说,线上的核心就是交易系统,包括流量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系统,那么线下的核心是什么?
罗军: 线上将经营的房源放到平台上,游客也上平台,平台撮合交易拿佣金,线下更多的是将资产运营、维护和管理好,类似于PM(Property Managemen,物业管理),有自己的标准操作程序和系统等等。
《21世纪》:途家花了哪些精力让平台上的经营者专业化和非标部分标准化?目前达到的程度算成熟了吗?
罗军: 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对房源进行现场实拍、验真,大量的分片区培训,统一布草的租赁和洗涤,请阿姨为商户独立服务,还有统一智能门锁,都是将非标准行业里的部分标准环节予以优化。这些在全国100多个目的地都在做,途家的团队在当地,也会衔接第三方,比如阿姨的部分。这些工作做得很辛苦,但收效很大。第一,经过这些工作之后,消费者游客端接受度明显有提高,房源的品质在上升;第二,经营者得到实际培训,他们知道原来这样做我可以成为优选商户,可以获得更多订单,定价也可以更高;第三方面,途家摸索了更多的成长空间,未来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我们实践过之后会知道2.0、3.0的迭代在哪里。
《21世纪》:你认为途家做的事情与酒店管理公司做的事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罗军: 住宿分享类与酒店类一样分三个层面,最上面是交易层面,包括OTA以及类似途家这样的住宿分享交易平台,消费者流量是自觉自发的,不是宣传就有用。最下面的层面相当于各种各样的PM(物业管理),比如花间堂、途家的斯维登,有各种各样的运营实体,与资产资本相关,具有资本和情怀驱动性。而中间这层运营管理服务层,比如说酒店对应着的是品牌和管理输出,具象化之后是SOP(服务标准流程),包括门锁、布草、洗涤服务等等,以及PMS(物业管理系统)等等——而这一层未来的成长空间决定着整个行业的成长空间。
《21世纪》:自去年年初途家开始连续并购,你曾说这样的布局是因为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在推动过程中的商业逻辑不同,共享经济靠的是大量资本、大规模的流量和交易,而现阶段还是共享经济为主导。那么您认为分享经济靠的是什么?
罗军: 分享经济也靠这些,但分享经济还会更靠社交和互动,不再局限在因为你租赁给我,我去用就可以了,他还会更多的涉及到我们在那边一起做了分享和互动的活动,这是一部分。第二部分不单是一个产品驱动,因为可能配套的不是租房子和住房子,而是体验一种生活。
举例来说,途家分享经济类的产品有一个是苏州一个82岁的老奶奶把自己的房子分享出来,然后别人来住,主要是来体验超过百年历史的苏州老宅子,体验老奶奶做的茶叶蛋和桂花粥,而房子里放了很多苏州的老物件,游客会体验到原来苏州百年之前是这样。
分享逻辑和共享逻辑其实是有一定差别的。不仅是途家,现在行业里几乎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属于共享部分,当然分享部分也在逐步增加。
《21世纪》:途家上也有代表分享经济领域的产品,包括RBO(房东自营Run By Owner)和RBA(代理经营Run By Agency),这些途家是如何孵化、培育和激励的?
罗军: RBO和RBA产品其实是分享经济C2C下面的一个延伸或是细分,我们主要是通过RBA、RBO产品的设计,贯穿到经营者中去,因为这个市场其实并不缺消费,缺的是房源和房源的经营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孵化这些房源的经营者就有RBO和RBA的概念。
《21世纪》:你曾说,途家不能轻易地把规模推得非常大,而要让市场逐步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要去抓的不是教育市场,也不是规范消费者市场,而是在既有的房源供应端做好工作。市场要想逐步成熟还需要哪些条件?
罗军: 这个市场的成熟是供应端和消费者两端,供应端是有限的,而消费端是无限的,消费端很难被影响,消费者有十几亿,除非大规模烧钱,你没法到达和教育他们。市场想要成熟,最主要的条件是消费端对消费逻辑是接受的。旅游住宿领域中,消费者的旅行住宿需求发生了“多人、多天、个性化、高密度”的变化,这个消费的逻辑实际上要靠消费者自身成长。以前不叫旅游,现在叫旅游,未来叫度假,所以时代在变化,消费逻辑也在变化。大家刚开始小富的时候,想去看所有的山山水水,看别人没有看过的,当你如果出行多了之后,会讲求像本地人一样生活,当旅行的逻辑变成像本地人生活的时候,他不会在意这个房子好与坏,而是在意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这个时候消费群体就成长了,对我们这类产品的“多人、多天、个性化、高密度”的需求就会非常旺盛,海外就是如此。我对中国的90后、00后有充分的信心,因为物质对于他们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对于 生命 价值和生活体验的追求远超过前面的几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市场的成熟是很有可能的。
《21世纪》:共享或者说分享住宿市场兴起之后,对酒店市场有怎样的影响?是侵蚀了他们的份额,还是倒逼了他们改革?
罗军: 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不一样,而且阶段性不一样,我们就看中国市场的今天,我认为是有益的补充。举一个例子,三亚非酒店的住宿产品几乎接近一半,而三亚的酒店业去年到今年为止一年的数据也在增长,所以非酒店这么大的量其实并不影响酒店业。相反当旺季到来的时候,酒店业是不能满足的,因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是脉冲式的,到了旺季的时候供应就不够,所以这个时候非酒店的分享产品就帮助酒店业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这其实是有益的。
当然另一方面,分享住宿会给酒店业以触动。你想一个班级同学在学习,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人往前冲,在一个学科上有成绩,其他同学怎么跟呢?所以一定要有人搅动这个市场,酒店业的从业者也会通过分享住宿去做更多的变革,所以可以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酒店管理公司都开始做公寓业务。你说引起酒店业变革的是这些分享住宿公司吗?不是的,是酒店业自己,至少今天是这样的,明天更是这样。
《21世纪》:途家接下来会有哪些新动作?
罗军: 可以透露的是我们始终会在用户体验和消费端以及房东商户端这边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已经聚合了大量的流量,也是行业流量最大的,也有最大量的房源,最大规模的团队和交易,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做到什么样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