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彭蕾:什么是合格的互联网金融?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月8日,在2016中国(杭州)“互联网+”金融大会上,蚂蚁金服CEO彭蕾首度阐释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门槛,结合2015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门事件,解析了什么是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以及蚂蚁金服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的发展逻辑。

2012年以来,P2P行业出现的违约现象,促使人们更加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合格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P2P平台违约率不断上升,2015年,就有896家P2P平台违约,给用户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伤害。

不同于P2P平台“急功近利”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支付宝到如今的蚂蚁金服集团,过去12年的历史其实勾勒出蚂蚁金服一个自然的发展逻辑:由真实的用户需求出发,在满足用户需求中提升各方面能力,发现创新的可能。

最初,支付宝的面世就是为了解决网上交易的信任问题,为了让网购更简单。类似地,为了让用户的理财更简单,2013年,余额宝应运而生。门槛低至1元、支持T+0赎回,手机可操作、可直接用于消费支付等等特点,让余额宝广受欢迎。这种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蚂蚁金服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使用。同样的业务发展历程也表现在蚂蚁金服的小贷业务上,不断发展的技术水平让蚂蚁金服小贷业务的风控能力、触达能力不断提升,在网络放贷方面能实现“310”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

彭蕾认为,从蚂蚁金服实践来看,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偏离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主要集中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商业驱动、为商业服务。二是要具备两个能力,即触达资金两段、安全传导资金的能力,与风险甄别和控制的能力。“不是把金融放到互联网上就是互联网金融。”从蚂蚁金服的感受而言,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没有银行、传统金融机构的沉淀与积累,互联网金融就是无米之炊”,彭蕾说道。

彭蕾表示,基于此,互联网金融的特质:一是针对大众金融消费者。在中国,很多用户的金融意识薄弱,收入有限,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二是能够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安全、效率、成本带来大幅的提升。

彭蕾指出,服务大众用户,并不代表技术含量低,反而代表了更高的技术能力要求与合法合规的自律意识。这也就是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居于首要地位的是,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其次,技术能力、大数据能力与专业能力同等重要。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中,应该特别注意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

彭蕾总结道,在中国,普惠金融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依然任重道远。数据显示,在中国城镇和农村每万人享受银行类金融服务人员的数量比为329:1,服务覆盖面有待大大扩展;中国72%的成年人不能正确理解风险分散、通货膨胀和复利等重要金融概念。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来看,在发展中国家,仅仅有40%的家庭有储蓄,有贷款需求的人,只有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作为互联网金融,面对这样的金融服务普及情况,有责任和义务来通过互联网技术等,使得更广大用户享受到金融服务。

“新经济需要合格的新金融,新金融需要推进器”。彭蕾表示,2015年,蚂蚁金服正式推出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即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一起探索和实践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经济需要真正的互联网金融,需要规范发展”,彭蕾说道。

以下是彭蕾演讲实录,经《天下网商》编辑:

蚂蚁金服CEO彭蕾

大家上午好。在开讲之前,特别想向传统银行合作伙伴表达内心的感谢。这两年互联网金融特别热,“互联网金融将会改变一切”的说法甚嚣尘上。其实我们心里特别清楚,如果没有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十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互联网也是无米之炊。在当下这个金融变革时期,在这些抓眼球的标题背后,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实践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怎么共同融合、相互助力,怎样向传统金融机构学习严谨、专业的金融能力,互联网金融怎样借鉴技术、大数据、风控等能力做转型。

什么是合格的互联网金融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是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刚刚热起来的话题,现在就谈它的真伪或是下一个定论,对行业都是不健康的。因此我选择了较为中性的表达。

首先,要看金融的前提——需求来自哪里。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能看到巨大的机会。在发展中国家,仅有40%的家庭拥有储蓄;有信贷需求的个体中只有21%的人通过正规渠道来解决融资需求,剩下的79%都是通过地下钱庄和融资借贷完成的;在中国,有72%的成年人不能正确理解“风险分散”“通过膨胀”这些金融概念……这都说明中国的“金融小白”非常多,里面有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作为金融从业者,如何管理管理投资者适当性,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普惠金融任重道远,而互联网金融为它带来了希望。但最近传出了很多P2P平台跑路、众多违约事件的新闻。互联网具有聚合和传播的效益,无论在互联网上做得好或不好,都具有强烈的放大效应。在金融领域,互联网对行业本身带来的风险也成倍放大,说白了,就是来钱快。那么它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我们持有保留意见。很多公司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却带有传销特质。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在今天这个阶段怎么看透这些公司、防范它们,重回普惠金融的初心。

从余额宝开始,互联网金融变成了热门话题,大家看到了它的迅速成长,它背后对接的巨大消费场景。在2015年天猫双11的912亿成交额背后,有好几百亿都是余额宝用户创造的。余额宝不是凭空出现的创新金融,只是因为有巨大的消费场景,与货币基金对接,才产生了这样的效益。今天的金融创新,要问问自己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哪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