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才是互联网消费的未来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年过完了,狗蛋们终于能恢复成Tom、Michael或Jason了。

在北京的咖啡馆,邻桌讨论的都是如何互联网创业,在老家的网吧和菜市场,听到的都是哪有好吃好玩的。

中国现在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城市消费错位:在最繁华的都市,大部分人忙于劳碌无法享受生活,而在小城镇,人们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悠闲的中产生活,生活成本便宜,手中有闲钱去吃去玩。

正因为这样的错位,三四线城市逐渐有潜力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市场。 当然,除了生活成本低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2014年年底曾谈到乡镇互联网消费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差带来的机遇”。

当下,中国的电商、O2O能对传统零售和消费行业摧枯拉朽,是因为中国的零售业服务业等并不成熟,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商业服务。对比有一定娱乐、零售、服务基础设施的中国一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互联网带来的几乎是城镇居民唯一的购物、娱乐等消费升级入口。

中国人均生产总值将破万,可支配收入大增之下,城镇的消费方式正在被互联网全面“改造”,以下是笔者在回家过年中记录的观察,我用年龄来分层。

(据统计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在没有买房购车压力之下,这些钱大多用来“享受生活”)

一、10~20岁——用互联网娱乐

三四线城镇中,娱乐设施匮乏,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麻将和KTV等娱乐方式对他们吸引力已经有限,但电子竞技游戏如CF(穿越火线)、LOL(英雄联盟)等,正成为10~20岁青少年的集体娱乐方式。这使得三四线城镇网吧体验越来越好,就我去体验的一些三线城市高端网吧,机械键盘+苹果显示屏等配置,已经不输万达少东家王思聪同学在北上广大笔投资的“网鱼网咖”的设备配置和环境。

用游戏每年赚一百多亿的腾讯,主要的游戏用户群体就是三四线城镇青年。现在由于观念、环境的升级,很多女生也都加入了互联网电子游戏娱乐中,我高中曾经两个模范生女同学,已经开始熬夜打LOL了。而和我一波成长起来的朋友,只要当年玩游戏的,也大多愿意砸钱去支付游戏花费。

(互联网娱乐成为大多数“小镇青年”的首选)

一线城市的青少年生活学习紧张,甚至大多数人每天要花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在交通上,娱乐时间寥寥。而小城镇的青年们有大把的休闲时间,互联网游戏、手游等成为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的地方。

二、20~30岁——用互联网消费

一线城市工作后的年轻人,面对的是三四线城市10倍房价压力,3~5倍日常开销,但是普遍工资只能比三四线城市同样的年轻人多2~3倍,其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一个收入8000至1万2的一线城市年轻人,支付3000左右的房租,500~1000左右交通费,1000~1500的餐饮花销,再加上娱乐和交际费用,他如果有了买房买车的心思,只能硬着头皮存钱没法任性消费。而没有房子车子压力的三四线城市年轻人们,如果月收入达到正常水平的4000~5000,除了不到1000的餐饮花销,余下的大部分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消费资金。

面对没有压力的生活,城镇青年反而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资金——这种环境下,最开始爆发的是小城镇电商。据阿里2014年报告显示,有的三四线城镇人均网购额度和次数是超越一线城市的。三四线城市可以没有沃尔玛、Zara、CBD购物中心,但通过淘宝天猫京东,他们可以与一线城市享受同样的购物资源,网络电商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消费出口。

而且,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们不但“有钱”更“有闲”,不像一线城市竞争激烈,三四线城市普遍没那么多加班,交通时间成本也低,所以他们有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服务消费,大众点评美团等周边服务消费已经成为年轻人经常使用的工具,滴滴Uber今年的战略重点也是下沉,而阿里、京东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下沉计划”。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