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信息过载时代的传播求解和媒介未来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直以来,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曾长期忠贞不二地坚信美国数学家香农(Shannon)的经典描述:“信息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然而,随着技术尤其是FaceBook、腾讯等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信息本质已被快速解构颠覆。

近日,在备受全球媒体与营销行业关注的戛纳国际创意节(The 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刚刚荣膺第62届"年度媒体人物"的腾讯网络事业群总裁刘胜义在与戛纳国际创意节主席Terry Savaga对话时谈到了一个引发行业深思的概念:后信息过载。

过犹不及的信息灾难

刘胜义谈到: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信息贫瘠的状态,谁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资源、控制力和安全感。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出现,信息的流动速度加快,受众的安全性和确定性也快速提升。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短短十几年后就人类从信息匮乏期进入信息过载期。当信息量太大,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漏掉了什么,人类又一次进入了因为信息量而导致的不安全状态。有专家看来,这种群体性的不安全感对社会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

当信息传播由大众传播时代的“过滤→发布”模式转变为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发布→过滤”模式时,人们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信息过滤成本,同时也总是因“害怕失去”而忐忑不安。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认为后信息过载时代有三个特征(或原因):一是网络容量的海量性,内容生产者无需像传统媒体人那样受制于时段或版位;二是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是媒体;最后,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于信息有一种过度崇拜心理,存在着信息焦虑和信息依赖等心理,人们觉得一刻不能离开信息,人们对信息的过度需求也会刺激信息的超载。

互联网巨头求解后信息过载

《财富》杂志曾在一篇名为《信息时代不可承受之重》的文章中谈到:过载是21世纪最重大的信息难题。如果说上个世纪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视机的贝尔德因为缩小了大众信息鸿沟而流芳百世的话,这个世纪能够解决信息过载难题的公司和个人将被永载史册。

互联网发展早期,谷歌正是将零散的海量信息进行重新搜集才赚得盆满钵溢,一跃成为难以撼动的行业大佬。尽管搜索引擎至今仍是处理海量信息最常用的工具,但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关键词的选择和组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更何况很多时候,用户无法对完全未知的信息进行搜索。

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凭借对社交大数据的理解和沉淀,腾讯在应对“后信息过载”也做了很多尝试。据刘胜义介绍,为了防止用户漏掉最重要的消息,腾讯在PC端通过QQ新闻弹窗形式,向用户推荐最新、最热、最可能匹配用户兴趣标签的重要消息;而在移动端,腾讯每天向用户推荐8条新闻,以保证国内外一切大事都在掌握,帮助用户避免在信息获取上落伍,被主流议程设置所抛弃。

与此同时,刘胜义认为减少后信息过载带来的灾难必须要求内容工作者不断寻求真相,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积极鼓励所有信息参与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媒介未来:连接一切的mega web

好莱坞的天才导演们给人类预测了很多种未来,然而后信息过载下的媒介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趋势:一切都是媒体和一切皆可连接。

小米副总裁黎万强曾说,公司的一切资源,都可以成为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媒介资源。而无论是可口可乐的歌词瓶,还是加多宝的“红罐子就是媒体”;无论谷歌眼镜用来拍摄和观看成人影片,还是西门子中国将自己的大楼做成了事件营销媒体;无论是界面、今日头条这样的新媒体,还是层出不穷的各类自媒体.......传统的媒体概念已被快速解构,未来到处都可能是屏幕,到处都是媒体。而那时,营销人永远不缺媒体,缺的只是新媒体思维。

上个世纪的传播学狂人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已经不仅仅延伸了人体、形成内容与用户之间的特殊互动,媒体也正在连接包括场景、终端在内的一切人、物、时、地。在未来,媒介也许是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导体,而媒体人和IT人也终将在后信息过载时代激情合体。那个时候,智能的媒介不仅可以为用户推荐优质精准的新闻信息、按照用户意图自动订机票和酒店、帮助用户实现智能家居管理,甚至,帮助用户找到心仪的女朋友。这,或许就是刘胜义和他的同事们分之奋斗的一个全新伟大时代:Mega Web,媒介连接一切的时代。(文/苏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