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无人便利货架,会是下一个共享单车吗?
无人便利货架最近太火了。
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团队创办的猩便利,获超亿元天使融资;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创办的办公室自助零售企业“果小美”近期完成超过1000万美元A轮融资;在企业办公空间内售卖饮料零食的七只考拉、哈米均获得两轮以上融资……
新零售智库根据IT桔子数据和公开资料梳理发现,2017年开年至今,
每月发生的无人便利货架投融资事件越来越密集。
2017无人零售融资情况不完全统计
来源:IT桔子及公开报道
办公室中真的需要一个便利店吗?
工作紧张的白领解决早餐、下午或加班时补充零食,通常得下楼去一趟便利店;一些公司会设置茶水间或提供免费的饮料点心,但品类有限;同事之间“下次一定请你吃饭”的千年谎言多希望能在办公室迅速破解。
办公室这一场景天然凝聚了较为清晰的用户画像,需求明确、集中,且消费能力较强。所以,满足办公室忙人和懒人即时需求的无人货柜和货架应运而生,同时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购买频次。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年产值在2014年就已突破万亿(10620亿),年复合增长率17.2%。而无人零售又是2017年最热闹的风口之一,相比无人便利店,货架成本相对降低、占地较小、库存处置灵活。一时间,切入办公室场景的无人货架遍地开花,融资消息不断。
据36氪报道,七只考拉A轮投资机构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钱坤认为,依据大商超-社区超市-便利店-无人便利店的演进逻辑,未来的零售空间要更小、更智能,才能降低成本、贴近用户。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也撰文肯定办公室无人便利店背后的需求判断,同时,对于扫码支付购买商品,用户已经被市场教育得很好。
但投资人也都指出,由于进入门槛不高,办公室无人便利店的赛场上玩家众多且齐头并进。这种势头不免让人联想起先前的共享单车大战和方兴未艾的共享充电宝,经历快速增长、泛滥成灾后,大批企业因运营不善或资金断裂快速死亡。江澜就表示:“扩张阶段,在规模化并且形成绝对市场优势之前,这个领域要做好烧钱的准备。”
热钱驱使下,我们无法预知无人便利货架的上半场是否会像单车一样,最终在办公室楼道里堆积、然后闲置。目前,选手们离独角兽距离甚远,他们要和彼此、线下便利店以及更加成熟的外卖王国竞争。快速地跑马圈地是要做的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升级服务。在接下来的野蛮生长中,快而单薄的服务将被舍弃,唯有懂顾客、有温度的创业项目,有机会成为办公室里的7-11。
给投入成本算笔账
设备:办公室无人便利店常见形态为开放货架、自动贩卖货柜和冰箱冰柜三类,后两者设备单价并不便宜。腾讯科技援引匿名业内人士言论称,一台零食和饮料自动售货机在北京的采购价约为3万元。
一些创业者通过简化改造传统货架或货柜来压缩设备成本,例如,便利客做法是在传统冰柜上每格加设智能锁,除去研发成本,据称每台生产成本为3000元,规模化后可降至2000元。
人工:做到无人化收银的便利店,以缤果盒子为代表,通常采用在每个商品上粘贴射频识别标签(RFID)的手段自动生成电子账单并付款;非自动贩卖的办公室开放式货架或货柜多采用贴二维码、让消费者扫码付款的方式解决问题。两种策略均涉及到标签本身的成本和为每个商品手工贴标的人工成本。
扫码付款也折射出办公室无人便利店与Amazon Go、淘咖啡等综合场景无人零售之间的差距:虽然移动支付、物联网、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框架先后进入成熟期,但出于成本考量和现有技术条件限制,多数办公室里的创业项目应用程度还比较初级,因而购物便捷程度和店铺数据能力的提升有限。
渠道:许多企业客户本身就有在办公场合提供零食的需求,这使得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货柜的业务拓展难度远低于无人便利店,后者涉及公共空间占用、社区安全等复杂问题。
然而,大多数办公室无人便利店的BD工作仍然依靠“扫楼”方式实现,逐个洽谈签约。江澜在其文章中称,货柜货架的拓展速度通常为每人每月10个,签约周期为两个星期;规模越大的公司谈判周期越长。
其他:还需考虑产生的租金、设备本身的电费和可能的维修开支,上述自动售货机每年每台场地租金约5000元,电费1000元。
制胜点在哪儿?
更快的供应链
与以往一切零售业态一样,最直观的能力PK依然体现在供应链。以线下的7-11便利店举例,鲜食占到其总销售的50%,再加上乳制品,占到店铺毛利的60%。在中国,7-11的冷链可以做到每天配送两次,由于开店密度高,配送和补货由统一的供应配送中心安排。
办公室无人便利店单个库存小,且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工作人员,但配送和补货也会因此趋于高频次、小批量。点位布局分布越稀疏,平均配送成本就越高;货柜或货架容量越小,补货的频次越高。
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就供应链而言,目前业内还没有形成适应新零售模式的成熟解决方案,因此企业必然需要在供应链系统上加大投入;一线的物资配送人员要变成全面手,负责补货、盘点、整理客户反馈等事务。
同时,开放式货架设备成本更低,但货品遗失或破损的机率比封闭带锁的贩售机和货柜更高;主打新鲜水果、乳制品的无人便利店毛利更可观,但由于货品本身娇贵,货损率也更高。
了解用户的货品规划
7-11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指出:“真正的便利店并不是超市的缩小版”。中国大多数便利店在选品上的首要考虑是品牌厂家的返佣。
而7-11的选品出发点是“畅销”和“需要”,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再做订货或与工厂合作开发商品。每6到7个店铺配一名运营督导,每周对一家店至少拜访两次,调研运营和销售变动情况。按照同样的逻辑,在场景更为明确的办公室,如果暂时没有能力运营诸如包子、豆浆、关东煮等鲜食产品,简单地将普通超市或便利店的一些SKU搬运过来,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堪忧的。
一些创业公司正在尝试了解白领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品类规划方案。
专做鲜果的果酷,专做口感好、健康的鲜切水果。哈米科技则称,哈米魔方货柜通过数据加人工的方式选品,20%是大众产品,80%是进口或小众零食,并基于此精细化运营,例如为女性消费者提供品牌和口味不同的姜茶。
值得注意的是,生鲜产品也成了被争抢的品类。每日优鲜利用其城市仓库及冷链孵化了针对写字楼场景的每日优鲜便利购,提供水果、奶制品和冰淇淋等零食,每日补货一次;哈米科技与易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利用易果的生鲜供应链体系为其增加水果和冷饮两类商品,未来还计划扩展到鲜食。
下半场获得数据和流量
规模化的意义最终指向盈利。每一家无人零售店都对外宣告了对数据采集、分析和运营能力的重视,这应当是新零售的看家本领和核心所在,也是新零售形态特有的盈利想象空间。
理想状况下,数据可以指导店铺进行精细化运营,例如预测销量,及时补货、替换或更新;根据消费数据对办公室消费者实现千人千面的细致选品;基于消费者偏好,像7-11那样与厂商合作,定制自有商品。
而且,每一个无人终端都可以变成距离消费者足够近的流量入口,抓住办公室社群有机会发展广告或消费金融。
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曾对媒体表示,果小美真正希望做的事情,并不是简单地把便利货架搬到办公室里去售卖快消品,更关注的是办公室这个场景的价值。“这是一个用较低成本获取高价值用户流量的地方,是一个很高频的最贴近用户的流量入口。通过现在的方式将流量汇聚起来,可以做很多更有价值更有想象力的事情。”
但是,现阶段的办公室无人零售还在切入渠道环节前后摸索方法,谈系统盈利为时尚早。在玩家大量涌入、尚未形成规模时,也难以获得量足够大、足够有价值的数据。
相关服务
B2C全渠道零售系统
¥面议元
相关服务
云商城
¥4800-12800元
相关服务
全渠道o2o、新零售解决方案
费用面议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