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的好时代,恐怕没你什么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有太多的证据在证明,2016年,如果说只有唯一一条赛道是确定的话,那一定就是内容创业

根据不完全统计,微信推出公众号以来,以内容为主的自媒体有不少估值过千万、过亿。罗辑思维估值13.2亿、12缸汽车1.5亿、一条视频1亿、Papi酱估值一个亿、餐饮老板内参1亿、酒业家5000万、十点读书3000万、灵魂有香气的女子3000万等。

而在微信公众号形态之外,内容创业同样在燎原,淘宝头条搭出了一条从内容到电商的基础路径,腾讯芒种计划开辟多种渠道来扶持自媒体人。

当然少不了另一个大平台——今日头条。他们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个有趣的日子,启动了头条号创作空间,一个面向内容创作行业的加速器,首批就有30位内容创业者入驻。

可为什么是内容创业呢?

中产阶级崛起,稀缺时代转向丰饶时代,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美好而买单。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而一个更有趣的视角,是从社交媒体的演进来看。

大众媒介的形态升级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完全变了样。而自媒体则是从最早期的博客开始的,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如今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等。从资深博主面对的零星订阅,到微博明星大V和横行的段子手,再到朋友圈「不转不是中国人」和短视频中的逗逼形象,随着媒介演进的过程,被普遍关注的好内容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

媒体越来越社交化了,当然大家需要的好内容也在变化。以微信为例,如今自媒体面临的是比以往更为明显的社交化趋向。

社交意味着自我形象的塑造,我们的朋友圈中,对内容从点击到转发的行为,都会对外广播,那么,我们除了对内容本身的渴求之外,当然还有了自我展示的需求。

好内容就是那些能够让你骄傲地分享出去,展示自我形象的东西。从最简单的愉悦感,到情感共鸣,再到价值观认同,触发分享的层级越来越高,对内容深度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

当转发一个段子,分享一些奢侈品已经不能让我们高居鄙视链上游的时候,深度长文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当然,能够激发情感共鸣的图文、papi酱式的吐槽段子,也同样在不同层面上符合鄙视链的需求,因为被热切需要着。

说到底,「比谁拥有的物质资源」更多这条鄙视链就算不能说被淘汰了,至少也被隐藏到了更深处,移动互联网社交圈正在建立的鄙视链,是比谁更见多识广,谁价值观更正,谁更具有品味,谁的生活更精致。

我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了喝水的功能而消费一个水杯,我们更在乎水杯背后被赋予的意义。这是一个高感性的时代。

25万媒体人提供的廉价娱乐

什么东西最能赋予意义呢,那当然是内容,而谁最具备高感性能力呢,当然是媒体人。

不久前,腾讯网王永治下了断言,25万媒体人中的大多数,将在2017年到2018年下岗。这话说的,激起骂声一片。

大批纸媒正在倒灶,这是公认的事实。如今这番死气沉沉的样子,是落后的生产环节和客观环境的问题,纸媒的没落恰恰意味着媒体人的新出路。

比如牛文怡的蜜惠、徐建军的开始众筹,左志坚从拇指阅读到如今「好有财」的一次次尝试。媒体人拥有的视角和高感性能力,一旦突破了媒介的限制,总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如果把内容创业分开来看,内容是删选用户的第一层筛子,也是创业者的标配。内容生产是一门手艺,而最出神入化的技巧,永远掌握在专业人士手里。

如今,伴随着自媒体窗口期关闭的是,专业人士入场了。一边是徐建军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始吧批量生产十万家,一边是迟宇宙几小时挥就文章评述万宝之战,连续三篇爆款为商业人物积累了初始用户。

个人化的内容总是以网红、明星的形式出现,而真正能够可复制大批量满足对好内容的苛求的,只有专业化机构了。这背后,符合《社交红利》作者徐志斌提出的「廉价娱乐」。

廉价在这里指的成本并非生产者的,而是用户要获取这部分娱乐所要之处的成本正在越来越廉价。还记得「大约八点二十分发」的故事么,这是人家总结出来的大家刷社交网络最喜欢的时间点,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说,用户在喜马拉雅消费内容的高峰是晚上九点到十点。

这些都是休闲的时刻,用户绝不会正襟危坐,奉上杯茶,清空大脑准备好深入思考,大抵只是靠在枕头上,一边听着歌,一边捧着手机左刷刷,又刷刷。好的内容,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不期而遇的。

不仅是时间成本,用户愿意为好内容付出的心理成本也越来越低了,排版太密集,不想看,长句太多,不想看,字体颜色太扎眼,不想看。

看,大家都是被宠坏的用户,愿意为信息和娱乐支付的成本越来越低,为了满足廉价娱乐,其实反过来就意味着内容生产者需要指出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深夜发嗤曾分享自己的经验,光排版就要花上几个小时。

如果说排版这些成本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来不足的话,那么,生产内容的嗅觉就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了。回到迟宇宙那三篇讲述万宝之争的述评,虽然两个小时就可以写完,但那背后可是迟宇宙十多年的人物采访经验和与万科王石的长期交流。

这部分成本,真只有专业机构能够支出了。

25万媒体人中的25个

然而,内容创业,内容只是定语,主语仍然是创业。一旦跳出原本的媒体机构,投身于互联网大潮之中,每一个曾经的媒体人,最终还是脱胎出一具创业者的肉身,势必要在创业大潮中经历千锤百炼。

当然,以传统媒体通过内容来连接产品和注意力的链路,在今天同样管用,就像公众号《石榴婆报告》,篇篇十万加,一年的广告收入过千万,背后运营者是两夫妻。石榴婆报告是一个让人艳羡的夫妻店,但从投资价值来看,并不具备多大的投资价值。

还有近来最火的papi酱,拿了罗辑思维和真格资本的联合投资。papi酱之火更像二线明星,高估值的意义在于火了之后的商业化。

仅以内容为业,是个小而美且更容易达成目标的生意,却与创业者这个名词背后所应该承载的野心不相匹配。

内容创业是一条赛道,终究还是商业上的事情。如果内容生产是一门收益,那么内容变现才是一门生意。

糟糕的是,普通的媒体人在这方面,毫无优势。

徐建军就不喜欢以媒体人自称,媒体和内容对他来说是工具,是开始众筹整套商业框架中,获得初始用户的最低成本环节。他相信,内容创业一定是越做越垂直。它不是工具,而是带你进入垂直产业的钥匙,进入垂直产业之后,就需要在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跑通。

正是这样的思维,开始众筹在今年年初开始涉足民宿行业,3月12日,红树林度假世界在开始众筹的平台发起众筹。项目在开始众筹平台上线一小时突破300万,七小时不到突破1000万,完成首批众筹目标。

内容完成用户分层的第一步,还远远不够,而最深层次的分层是金融。终究,内容创业者们生意,就在于不断深挖用户的价值,去发现这个社会运行的bug,并且去修复它。

那些已经跑出来的内容创业者,徐达内、余建军、牛文怡,他们就经历过生死。而更多斗志满满的媒体人,扎进内容创业大潮中,却仍然还没来得及完成进化,没来得及从媒体人变成商人,再变成企业家。

对内容生产者来说,可能这是最好的时代,恐怕,也是最坏的时代。

据说,独角兽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它会从你想象不到的角度,天外飞仙降临。25万媒体人之中,真正能跑出来的,也许不到25个人。(文/B座12楼)

轻松掌握更多最新电商资讯,请关注思路网微信(isiilu)【微信搜:思路网】

【版权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