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几个生鲜电商死亡案例后,这些“坑”坚决不能踩!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6年是生鲜电商的“死亡之年”。

?2016年初,联想佳沃CEO崔晓琦写下《我暂时不会再碰生鲜电商了》,直呼生鲜电商“到处是坑”;

?3月,上海抢鲜购创始人鲁振旺在微博上自述“放弃生鲜电商,很艰难,但是我还能怎么做”;

?7月,吴世春和王啸A轮投资,明星项目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被曝出,因投资跳票公司陷入崩盘困境;

?10月,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直言“优菜倒了,死得很不甘”!

的确,2013年生鲜电商发展元年到来之后,接下来的两年间,生鲜创业者们奋不顾身纷纷“下海”,誓要在生鲜这片蓝海市场中掘金。谁能料,风正起时,却遭遇资本寒冬,2016年生鲜电商“倒闭潮”来势汹汹,一时间行业“哀鸿遍野”。

研究了几个生鲜电商死亡案例后,这些“坑”坚决不能踩!

谁“死”了?为何会“死”?生鲜创业者究竟何去何从?迷茫之际,零售前沿社梳理以下生鲜电商“死亡”案例,以期能给创业者带来启发。

消费者的假需求

实际案例:青年菜君、小农女

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在2014年成立之初,可谓并不差钱,梅花天使创投、九合创投、平安创新投、真格基金等争相为其注资。资方背景如此雄厚,但不到两年时间,青年菜君最终还是因为资金断裂而死。极盛而衰,创始人任牧感慨“头上的光环有多耀眼,背上的情怀债就有多沉重”。

同期,和青年菜君模式如出一辙的生鲜创业项目小农女,死得更快,只活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其创始人总结道,这种模式本身就有明显缺陷。

现在看来,青年菜君和小农女之“死”,究其本质,还是未回归消费需求。

青年菜君和小农女将目标人群锁定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饭吃又没时间买菜的城市白领,实际是,经常买菜做饭的白领用户并不够多,做饭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饭后洗碗、收拾等问题,导致白领根本不会买菜做饭。即便是经常在家做饭的人,用户本身已经养成了去超市买菜的习惯,所以大部分人也不会为这个服务买单。

也就是说,两个项目最大的缺陷是消费者需求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伪需求,目标客户购买频次低、配送成本高、复制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所以,这种创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对于很多生鲜O2O创业者而言,找不到足够大的消费需求,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一旦定位出现偏差,就会面临死亡危险。

死在最后一公里

实际案例:优菜网、谊万家

物流配送问题,关乎所有生鲜企业生死。生鲜企业若是想把O2O概念做成现实中的成功模式,物流配送至关重要。

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不断扩充店面或是线下自提点。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扩充店面不仅会提升运营成本,还会拖慢自己的成长速度,并不能从根本解决物流问题。

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此前称,生鲜电商最核心的思路是解决生鲜物流问题,希望通过“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让低成本生鲜物流成为可能。但在线下物流环节,恰恰没有社区渠道,也就不能解决物流成本问题,使得像优菜网、谊万家等先行者们在这个环节耗费太多资本,最终走向死亡,谊万家甚至仅仅成立半年就夭折了。

生鲜O2O创业者,面对这个不可逃避的现实,也在无奈地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青年菜君选择在地铁站附近用户自提,这种半途配送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但相对于电商高度发达的配送体系,这种方案着实不能令人满意。

标准化你学不会

实际案例:福州家百福

2011年,被誉为二代网超的代表企业——福州家百福线下旗舰店关门。作为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的生鲜电商,家百福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化模式一直没办法解决,导致其售卖的生鲜食品价格几乎是其他地方的两倍左右,造成成本过高,消费者望而却步。这是电商的大忌之一,因此关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家百福此前销售各种有机或无公害生鲜食品,包括无公害蔬菜、土猪肉等。初衷虽好,但因其售价过高,与市场上售卖的正常价格存在明显差异,令消费者无法接受。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标准化模式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电商的标准化包含很多内容,货源充足,价格透明,配送统一,品质保证,退换简单等等。但目前来说,生鲜电商面对用户消费频率不高,对价格比较敏感,品质苛求等现状,双方会产生很大的供需矛盾,因此标准化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作为生鲜创业者,不妨先从价格、品质和配送这几个最主要的方面着手来解决,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如果将消费者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并不会成为其再次购买的主要因素。

品控问题

实际案例:菜到啦

本来农产品就并未实现标准化,谈品控的确很难。但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又特别看中,所以,生鲜电商平台必须加大品控管理,那就意味着必须要投入更多资源和钱。

在这方面,“菜到啦”在融资之后,自建60人规模的物流团队上门配送,收取商户返点。这样一来,每笔订单提高返点费用后,商户又会涨菜价。品控作为生鲜的生命线贯穿始终,对于平台而言,难以对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进行把控,“菜到啦”最终以一个月亏损五六十万元的结局告终。

专家指出,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生鲜电商在上游缺乏控制力。为避免投诉,生鲜电商不得不在购买货品后自行分拣选货,这必然会使货损进一步提高,加之生鲜电商的货源渠道和线下实体区别不大,议价能力并不高。因此,如何在品控上发力,需要生鲜创业者去创造出一套更新的模式。

冷链物流太烧钱

冷链物流,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为该领域的“珠峰”,在生鲜电商行业中,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由于冷链不完善导致商品储存和配送中无法保证品质,进而导致损耗和物流成本过高,致平台失败告终的例子比比皆是。2016年4月,“美味七七”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这家知名生鲜电商死在了C轮融资前夕。美味七七曾是亚马逊在华投资的第一家生鲜电商,B轮融资达2000万美元,接连启动了自建冷链物流、加工中心等重资产运营模式。但在未构建起盈利模式、缺乏资本输血的前提下,美味七七还是没能逃过“断奶就死”的魔咒。

缺少基因,还盲目跨界

实际案例:顺丰优选、中通优选、EMS极速鲜

2016年3月初,顺丰优选第四任CEO连志军离职。这是顺丰优选上线不满四年,第四次换帅。很显然,王卫对顺丰优选的发展并不满意。事实上,顺丰优选这几年的发展确实不如其它几家垂直生鲜电商平台。核心原因在于,电商和快递的业务结合虽然紧密,但实际上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相差甚远的两类公司。

隔行如隔山,即便拥有“资源”优势,但是缺少电商基因,跨界很难成功。

生鲜电商生死局

做生鲜电商这一行就是站在刀尖上起舞。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一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实现账面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面对如此艰难的行业现状,每日优鲜在发展初期也曾想在墙上刷一行字:每日优鲜离倒闭只有100天,但最终因为担心供应商看到不敢供货,未能成行。由此可见,即便是拿下腾讯巨额融资,光环笼罩的每日优鲜也是如履薄冰。毕竟对于耗资巨大的生鲜电商而言,一两亿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那么,生鲜创业者究竟该何去何从?

首先,作为一个烧钱的重资产行业,如何活下去成为创业者的首要难题。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由于生鲜产品保鲜期较短,在生鲜电商产业链中,优质的生鲜产品品质和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做好终端服务的关键。产品、用户、物流作为生鲜电商主要关注的三要素,如何保证品质与供应成本之间的平衡,具有完善盈利模式的生鲜电商,是投资方考察项目时主要参考维度之一。

其二,新零售下,电商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融合多种资源、多种业态将成为一种趋势。对生鲜电商来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或许能开启一片新天地,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已经为大家开了先河。

在电商分析师李成东看来,消费者在传统垂直生鲜电商方面无法满足的消费体验,只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场景方式满足,“生鲜电商线上格局已定,2018线下必有一战”。

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生鲜创业者的偏执,他始终相信“生鲜电商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关服务

食品(含生鲜)代运营服务_五流五链

¥5000-100000元


相关服务

生鲜行业O2O解决方案

费用面议

研究了几个生鲜电商死亡案例后,这些“坑”坚决不能踩! 相关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费用面议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思路商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死亡生鲜电商生鲜电商案例生鲜电商死亡生鲜电商平台水果生鲜电商跨境电商案例电商坑位生鲜电商电商案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