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商业成功的互联网思维,“私货”太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有没有互联网思维?肯定有。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说法是否科学?我认为不科学,但我也不反对。蒸汽出现了,是划时代的革命,影响大了去了,但并没有蒸汽机思维,但是,有工业文明的思维。工业文明相比于机器,代表一个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代表着信息文明的到来。

如果说互联网思维不那么科学的话,我认为遵循工业文明的说法,叫信息文明的思维更确切一点。

当然,谈这些都很矫情,属于文人没事找事的咬文嚼字。

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多数是商业噱头

目前谈互联网思维的,都是互联网的商业人士,不能说他们不能谈,而是这些挟商业成功的所谓思维,挟带太多“私货”,不可信。

比如雷军,我不否定雷军现在商业上很成功,也用过小米手机,但如果说“七字诀”、降维攻击、极致产品就是互联网思维的话,这就是典型的商业噱头,与互联网没半毛钱关系。

至于什么90后马佳佳,以她们的年龄,说出超越年龄的“深刻”,我只能说就像小孩“卖萌”,或者天真的孩子“装成熟”一样,很可爱,也很可畏,但完全不可能上升到互联网思维的层次。

至于马云出口成章的话,我除了佩服以外,其实都是互联网的心灵鸡汤。好在心灵鸡汤的市场总是很大。好在马云也很清醒,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在外面吹牛,公司有人在做实事,能够把马云吹的牛圆了。这也算马云真有本事。

佩服一个人,与认同一个人,这可以是两码事。可惜很多人弄混了。

营销角度谈互联网思维,都是扯淡

互联网时代来了,我们却在商业或营销角度谈互联网思维,殊不知营销从来就是浅层思考,当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

前有车,后有辙。我们看看工业文明的知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大约150年前,发电机发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以后的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以前的知识体系不适用了,当然需要新的知识体系。

于是,各类管理学家出现了,比如韦伯、泰罗。这是两个奠定科学管理支柱的人。然而,泰罗当时并不为人所接受,既不为劳方所接受,也不为资方所接受。所以,新思想、新思维为大众所接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这个时候,是没人谈战略、谈营销的。这是很晚的事情,大约是在二战后。

早期为什么没人谈战略?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也有一个很长期的不确定状态,既然是不确定的,就没法谈战略。

当时为什么也没人谈营销?

首先,营销是产品过剩的产物,而产品过剩是很晚的时候了;其次,营销从来不是显学,营销从来没有深层思考,营销领域的“大师”,其他领域是不认的;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三条,营销太商业化,或者说太俗。

张瑞敏的互联网思考最深刻

张瑞敏的思考,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一以贯之地深刻。

可惜的是,张瑞敏已经失去话语权了,不再是风云人物了。由于张瑞敏所做的家电业逐渐边缘化,他的话即使再深刻,也只是在小众领域有影响力。正是只有时代英雄啊!其实,最可惜的是,张瑞敏一直没有带领海尔走出家电,他要是早点进入IT业就好了。

张瑞敏的思考为什么深刻?因为他在思考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构、人与人的关系重构、企业内部的关系重构。这些重构必然带来组织方式、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改变,这些都是最深度的分析,这些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信息文明的知识体系,一定建立在对社会关系的重新理解基础之上。

营销角度的互联网思维,都是“新瓶旧酒”

目前,拿任何商业成功的案例,说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成果,都不可靠,也不可信。

比如,雷军反复说“极致单品”,而同样成功的淘品牌“韩都衣舍”却说,“极致单品”是反互联网思维的。“韩都衣舍”因为每天给消费者提供“海量”的新款而让网民产生黏性。

再比如,降维攻击,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讲,也很成功。但为什么这些取得成功的企业却在成功后做升维工作呢?马云在做“生态圈”,雷军也如法炮制。其实,降维与升维,与互联网真的没关系。降维是一个新锐企业突破传统企业壁垒的方式,只不过以前不叫降维,比如,华为在《华为基本法》中就强调“压强原则”,“压强原则”就是降维的另一个说法。

也有人说互联网是“去中间化”,但现在的O2O,以及农村电商,却与中间商打得火热,甚至还在建设新的中间商。

因为互联网企业多数处于前期的创新、突破阶段,互联网企业确实把这些手段用到极致了,但如果硬要把这些做法叫互联网思维,那就是对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误解。

是不是叫互联网思维不重要,但互联网时代确实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很重要,但在商业层面、营销层面的总结,太肤浅了,也太误导人了。(文/刘春雄)

向思路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邮箱huyajie@ebrun.com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