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你为什么发朋友圈?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众多品牌为了让人们转发其信息已经开始丧心病狂了。
“如果你能拍张我们餐厅的照片并发到朋友圈,我们会送你一盘免费的沙拉。”
“转发朋友圈并截图,领10元新年红包。”
“转发朋友圈并集齐50个赞,送移动电源一个。”
让别人分享你的信息就这么难吗?需要花很多钱才能诱导分享吗?
其实只要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别说你不给钱,即使你有机会罚他们的钱,他们还是会分享的。
有一个心理学教授曾召集一批人做一个关于三明治喜好的测试,作为回报,被试者可以拿到一定的实验酬劳。
在试验中,这些被试者有2个选择:
1,什么都不做,多获得25%的酬劳;
2,可以把自己关于三明治的喜好分享给周围的人,酬劳不变。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部分人宁愿放弃25%的酬劳,也要把自己关于三明治的喜好分享给别人。
也就是说,分享转发本身就是向吃饭一样的天生欲望,是不需要金钱激励就会自动去做的事情。
再举个例子,请想象一下你的一个男性好朋友——我们暂时叫他A。
然后某一天你从A朋友的口中得知:
他前几天在一次展会结束后,和世界知名的俄罗斯超级模特发生了一夜情,而且还是在展会楼下的一辆黑色宝马车上!还有,这个俄罗斯模特原来是普京的私生女!
更重要的是,你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而且A并没有要求你为TA保守秘密。
假设这个时候上帝突然出现,给你2个选择:
1,禁止把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并且奖励你100元;
2,你可以选择告诉任何人,但是上帝不会给你任何奖励。
你会怎么选?我想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2。
甚至,当你还没完全听完这个消息的时候,头脑中就已经产生了迫不及待想要告诉其他朋友的冲动了。
想想吧,为了这么大一个谈资,100块又算什么!
既然分享本来就是一种基本的需求,那么与其花费巨额资金诱导他们分享,比如直接创造他们会分享的内容。
那么如何让别人分享呢?
我们需要考虑的并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分享什么”(比如产品质量好),而是我们产生的信息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也就是: 我们想要让用户分享的信息本身,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什么社交任务?
用户可能会完成的社交任务有:
1,寻找谈资——“看看有什么好聊的”
2,表达想法——“想要说服某人”或者“想要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
3,帮助别人——互惠行为,为别人提供帮助
4,塑造形象——在别人面前塑造一致性的形象
5,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竞争中胜利
所以如果你创造的信息能够帮用户完成上面的某些任务,他们就会分享你的信息。而 这些信息就像社交中的“货币”一样,能够产生价值:
1,寻找谈资——你的信息能给别人提供谈资吗?
2,表达想法——你的信息帮他们说出了内心想说的那句话了吗?
3,帮助别人——你的信息能够让他们帮助自己的朋友吗?
4,塑造形象——你的信息能否代表他们的形象?
5,社会比较——你的信息是否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
所以,与其给用户“人民币”诱导分享,不如直接给他们这5种“社交币”:一寻找谈资社交往往从聊天开始,而聊天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寻找谈资”——想想你缺乏谈资的情形吧,你们不得不通过询问对方的家乡等来辛苦地寻找谈资,这是有多么无聊。
因此如果你创造的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谈资”,就相当于给了他们“社交币”,让他们可以拿去聊天。
那么如何为别人提供这种谈资呢?
重要的办法就是“寻找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布隆代尔曾经说过,最适合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就是:《我在FBI工作时如何通过与狗熊发生关系而找到了上帝》
所以,你需要找出你想表达的庞大信息中,真正违反别人的第一直觉的地方。
比如:
好奇心系列:“你知道吗?麦当劳其实是个地产投资公司。它真正的赢利点并不是卖汉堡,而是……”
营造反差系列:“我们是初创的手机品牌,但是却是世界上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或者“我们用豪华跑车送煎饼果子”。
“最”系列:“XX发布了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或者“XX开始售卖世界上最长的烤串——足足2米长”
“首先”系列:“XX发布了首款能识破谎言的手机”或者“XX研发了可以飞的自行车”。
“傍大腿”系列(把信息附着在一个知名概念上):“我们卖的煎饼被李克强吃过”或者“创始人砸掉100台iPhone,跟苹果宣战”。
……
这些信息之所以容易成为谈资,是因为他跟我们日常所见的现象不同,违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预期和直觉。
而大脑一直是变化非常敏感,但对固定的事物并不敏感。所以警示灯才会出现明亮和颜色的闪烁变化,以提醒人们的关注。
所以如果想在“谈资”领域创造“社交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出你的产品、创始人等一切信息中,违背别人第一直觉的部分。
而一个重要的检验方法就是,当你创造出这样的信息后,你觉得别人会不会这样说:
二表达想法“哎,你知道吗?刚刚……”
“你听说了吗?昨天……”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
在社交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影响他人。而如果你的信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帮助,他们就会转发你的信息。
请想象这样一个情景:
在酒桌上,小李突然咳嗽了一声。
“这是外寒内侵啊,你多吃几片梨就好了!”小张提醒到。
“原来你还信中医啊!这么伪科学的一套理论你还信?”小王作为长期的反中医者,看不下去了。
“谁说中医是伪科学?销售部的谭总上次得了严重感冒,吃了好次西药没有好,结果最后找了一个老中医,竟然就好了!”小张反驳到。
“你那个是单独案例,不足以证明中医的有效性的,有本事让这个老中医的药通过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
“我听不懂你说的试验是什么,反正老中医的效果是周围小区公认的!”
“……”
双方陷入了持续的辩论中,最后不得不转移话题。而小王也根本没有说服小王,没有让小王相信“吃梨治疗咳嗽”并不科学,双方不欢而散。
但是如果在这场辩论中,小王掌握一些“社交币”的话,就容易多了。请看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在酒桌上,小李突然咳嗽了一声。
“这是外寒内侵啊,你多吃几片梨就好了!”小张提醒到。
“小张,我转发你一个有趣的视频,你看一下。”说着,小王把《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你怎么还信中医》发给了小张。
通过这样一个视频,小王不再需要费力地解释什么是“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疗法的有效性”,反正都在视频里了。
在这个例子中,“罗辑思维”的视频就成了小王的“社交币”。
小王转发了这个视频,是为了免去自己亲自解释的麻烦,他觉得罗辑思维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话。
在“说服小张”这个社交任务中,“罗辑思维”的视频帮了小王一个大忙。
而如果你的信息也能够帮助别人表达想法、说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他们就会自动分享、传播你的信息。
所以我们在朋友圈中经常看到公司老板们分享这些文章:
《致加西亚的信:全力完成任务的,才是好员工》
《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
《情商为王:跟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
同样,我们在朋友圈中也经常看到基层员工分享这些文章:
《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
《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
《员工更加勤奋,就能弥补高管在战略上的失误吗?》
老板有很多话想跟自己的员工说,但是自己并没有强大的表达能力,也没有那么多耐心慢慢解释。这时候如果有一篇文章正好说出了他想表达的观点,他就会分享这篇文章。
同样,员工也有很多话想跟老板说,但是自己没有强大的表达逻辑,也没有勇气当面直接说。因此这些文章的出现也帮了员工一个大忙。
无数的自媒体作者、知乎达人、微博大V都在创造这种“社交币”。
以至于将来可能我们沟通问题时,可能不再需要自己组织任何语言,只需要转发各种“社交币”就完了。
比如以前的情侣讨论可能是这样的:
女:我觉得你有些毛病需要改改,并不是我理想的男人。
男:具体是哪些啊?你也不能对我要求太多啊!
女:比如你不够体贴啊,不够“成长思维”啊。
男:什么意思啊,我也不知道改怎么做,你也应该从自己角度考虑下啊!
未来的情侣讨论可能是这样的:
女,转发:《知乎-应该清楚男友哪方面才能嫁给他-回答者:李靖》
男,转发:《什么样的女朋友喜欢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
女,转发:《情商的5大法则:面对不想改变的人,我应该怎么办?》
男,转发:《每日鸡汤:为什么甘地要说“欲变世界,先变自己”?》
女,转发:《知乎-如何优雅地提出分手?》
男,转发:《知乎-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vczh的回答》
女,转发:《凤凰传奇火爆单曲:爱情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