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社交野心不死?是未来生活皆社区化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亚布力论坛上,面对庞大的腾讯社交帝国,马云直面挑战表示,腾讯现在做社交,阿里未来要做社区。“因为互联网很快会成为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如何共建共创,如何持久的创新是阿里所感兴趣的,无论是来往也好,钉钉也好,阿里巴巴都不会放弃。”

从最早的阿里旺旺,到马云一度力推然并卵的来往,再到现在大热的公办通讯平台钉钉,以及春晚推出但狂遭吐槽的支付宝集福卡活动,我们都看到阿里的社交野心不息,折腾始终不止。

马云说商场如战场,但他已放弃你死我活,言外之意似乎表明,并非阿里要将腾讯从社交龙头上赶下台,而是阿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你会以为马云就是纯忽悠,以为这明摆着就是想要抢腾讯饭碗呐,但这一次我却深以为然。

为什么呢?

未来皆社区

如同微信极力拓展金融服务,因为移动支付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阿里布局社交网络,因为生活社区化必然成为我们基本的生存需要,无论腾讯拓展金融,还是阿里布局社交,其实都是基于未来趋势的必然选择。

未来皆社区,什么是社区呢?

社长不妨这样定义社区:有共同表达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产生交叉性社会关系的组织结构。社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聚集在一起而展开交流的父母,因为DOTA而展开讨论的寝室室友,吐槽公司领导聚在一起的同事……社区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里,成为我们情绪表达的基本需要。而互联网无疑极大地释放了我们情绪表达的需要。微博是基于话题关切点的社区结构,豆瓣小组是基于兴趣关切点的社区结构,站酷是基于设计关切点的社区结构,哔哩哔哩是基于二次元关切点的社区结构……

社区结构具备下三个基本特征:

参与者:有共同的表达需求;

关切点:有共同的话题焦点;

互动性:产生交叉互动关系。

社区本质是基于表达需求而建立的组织结构。举个栗子,当我们看完春晚第一个节目就忍不住想吐槽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与我们有相同表达需要的人是怎么看待春晚的,即我们首先要找到同类人。微信是基于关系网络的社交平台,大众的表达需求处于混沌状态,如果我们将对春晚的吐槽发布在朋友圈,很可能造成生活圈里的熟人,因你的激动言论而与你的现实形象形成割裂。

而我们的表达需求始终存在,我们的表达欲望需要释放。比如,最近看《最强大脑》,看完节目后最想做的事,当然不是想趁着年轻赶紧提高提高智商,而是赶紧对节目嘉宾展开讨论,千万别憋出内伤,这时候最需要的只是一个社区组织。

为什么未来社会皆社区呢?社长认为,社会的高效配置,必然要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内必然聚集起一批有相同工作背景、相同工作技能、相同知识储备等等的人群,他们有共同的表达需求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此个人岛屿式表达需求就将化整为社群表达需求。

兴趣即社区

传统时代的社区,无非是基于地理坐标的圈子文化,人为关键要素。而未来的社区模型,一定根植于大众垂直兴趣的领域内,这时候内容成为关键要素,即大众关切点成为核心,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点,通过大众的关切点有效整合参与者互动交流。

我们有深刻感受的事实是,我们当初加入很多微信群只是为了方便与大家交流,但是渐渐地我们深受其扰,群里每天都接收着五花八门的信息,而很多信息我们根本没有浏览就直接删除。为什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微信群内,我们的关切点是分散的,没有形成有效聚焦。

事实上,社区并非什么新鲜概念。社区形式早已有之,从最早的BBS、论坛,到豆瓣、贴吧,再到现在的知乎,来往扎堆,本质上都是社区产品,甚至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很多媒体平台,其实也是一个类社区产品。在社区平台内,人与人之间是基于内容聚焦的社会化关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社交与社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实现的是人与人的连接,生态相对趋于内向,而后者则是实现内容与人的连接,生态相对趋于外向。

在社区内,人的个性化表达得以彰显,个性化需求得以细分,我们各类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满足。一个大的社区内部,电影《美人鱼》可以构建一个社区,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地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可以构建一个社区,引力波可以构建一个社区,鹏博社可以构建一个社区,本地名小吃可以构建一个社区……

总结

社区本质是基于表达需求而建立的组织结构,在内容关切点的岛屿上,我们不经意间遇见同类人。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在社区内我们的根本需求不再是社交,而是表达需求的满足与表达欲望的释放。

轻松掌握更多最新电商资讯,请关注思路网微信(isiilu)【微信搜:思路网】

【版权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