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的策划和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好玩的互联网营销

首先,非常高兴能在馒头商学院做这次分享。讲到好玩的互联网营销,为什么我们现在要给营销贴一个叫互联网的标签呢?它跟我们之前的营销有什么区别?我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能更便捷地和用户来沟通,无论用户在哪,天南海北甚至国外都没关系。在以前,我们最好的传播方式可能是做路演,或者做一些线下的地推活动。

在互联网上,用户不仅能接收你的信息,他还能快速地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你、可以互动。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营销跟以前的营销会有不一样呢?是因为整个消费时代在变迁,包括我们用户也在变迁。我们的用户从70后80后,现在已经到了90后,那这个玩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消费时代在变迁,整个互联网营销来说是一个强调参与的时代。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亲自监制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是怎么萌生创意的,中间遇到哪些问题,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谈到互联网策划可能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好的互联网策划,什么是不好的。我认为第一点,好的策划首先要有话题性和炫耀感。什么是话题性呢?现在大家每天都发微信、刷微博,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事件都是以话题为中心的。我们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话题,互网上的每个事件都是由话题来扩散的。

如何让我们的活动比较受欢迎呢?首先要有话题感。其次就是炫耀感,现在在互联网上我们强调什么?强调分享!如何让用户来分享你的产品?用户没有理由来帮你做广告,所以怎么让他参与到里面之后,他有成就感,并且把它炫耀出去!

2、我是手机控

这个案例是我来小米之后做的第一个案例,是在2010年的时候,那时候的背景是小米手机刚发布之前,小米还没什么名气。我们做了一个发烧友用的Rom,刷机用的。我们当时的用户只有一些核心的玩手机玩得非常深度的发烧友。那个时候我们就想手机马上就要发布了,我们能不能有活动让发烧友帮助其他的用户来认识小米,至少听说小米。

当时我们想:做这个活动一定是要跟手机有关的、平时大家也会讨论的,并且还会分享的。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活动,话题叫做“我是手机控”。2010年的时候当时正好是智能手机的一个换代潮,大家从传统的Symbian系统换到了安卓系统,玩手机比较深度的人管自己叫“手机控”,所以我们发起的话题就叫手机控。

这个活动怎么玩呢?首先通过点鼠标就可以标记出我每年用的手机,比如我第一个手机是摩托罗拉的2088,大概是在零几年左右,我一点它就出来了,然后我第二部手机是什么第三部手机是什么,而且还可以输入关于每一个手机你自己的故事,比如说我当时是什么情况下买的这个手机,我是当时失恋非常痛苦所以我就买了一个手机,或者说当时觉得这个手机非常棒所以我决定买这个手机,底下还可以添一些故事。当你都输入完之后,会生成一个你的手机编年史。

雷军雷总当时也参加了这个活动,他玩了之后,整个画面比较帅,他用了很多手机,机龄15年用了五十多部手机,平均一年换4部手机,一共花了19万元。所以其他用户在玩的时候我们也生成这样的一个图片,上面会有他所有用过的手机,在哪一年用的,并且我们帮你算出来一共花了多少钱,每部手机多少钱,机龄是多少。

随后,我们还会给你打一个标签,你属于上面级别的手机控。比如说你是菜鸟级别的,或者你用手机用了特别久,属于骨灰级别的,像雷总属于神马级别的手机控。我们甚至还可以生成一些签名档,可以让你发到论坛。

总之准备各种各样的素材让用户传播出去,并且还可以一键分享到新浪微博。活动发出去之后我们做了一个改进,有用户提出来说有没有用手机跟我差不多的经历,所以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功能,当你找到跟你经历差不多的人,你可以去微博去@他,你也可以去认识他,就是加入了一些社交的功能。

这个活动做下来之后,我们当时以为大家参与不会很深度,点点鼠标标记一下可能就完了。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功能就是关于这个手机有什么故事,后来发现写故事的人非常多,很多人可能用了十多部手机,他每个下面都长篇大论说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个手机,所以用户的参与度还是比较深度的。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定义的是一个小活动,当时我们的论坛大概有4万的发烧友,当时也没什么钱,所以也没任何奖品,也没投任何的广告,当时就是在论坛丢一个链接,让大家来玩这个活动。

当天熬了一个通宵,上线的时候大概是两点多,发现有四千个用户瞬间就来了,我想还不错,还有人来,没那么无聊。到了大概四点的时候,来了三四万的用户。吃完饭回来,发现用户已经到了十万,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很惊讶了,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了。当时有新浪微博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们好像做了一个活动还挺火的,他们内部都在讨论为什么会有一个话题叫“我叫手机控”,火速地串到中国新浪微博话题榜的前几名。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已经到了50万用户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整个活动大概沉淀了有100万个用户。

这个用户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首先这个话题是你在餐桌上和朋友本身就会聊起来的,“你看我这个手机怎么样?……”,“想当年我第一个用的手机是什么……”,“这些年买手机花了这么多钱……”,所以是大家经常会去讨论的。其次,你很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手机告诉别人,你看看我一共用了这么多手机,花了这么多钱,是很有炫耀感的一件事情。所以,有了话题性,有了炫耀感,就促成了分享。其他用户在微博看到的时候,就会想我也用过很多手机啊,我为什么不去秀一下?所以才让这个活动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效果。

我认为好的互联网营销活动,要引发用户对产品本身的一个思考。 现在互联网上活动花样太多了,有微博的,有微信的,有各种各样的游戏,什么都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最适合我们,我认为这活动一定是要体现出你产品本身的一个特点,你讲述你的产品最想告诉用户的一个点。

3、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接下来再说一个小米电视的活动,当时起的slogan叫“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什么叫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呢?它有几个特点,一个它是47寸,年轻人的客厅一般都比较小,它正好符合年轻人的客厅。第二个是它的配置很好,但是价格很便宜。当时是只要2999就能买一台47寸的电视。最后一个是它的颜色很丰富,它下面的面板有很多颜色,比如说银的,橙的,黑的,什么颜色都有,比较符合年轻人的特点。

在做发布会的时候,我们在现场设计了一些很漂亮的体验间,各种各样年轻人的小房间,比如说小粉嫩的、很黑酷炫的,这个效果很好,很多记者拍照传播,后来我们做宣传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发愁,因为手机好讲,比较好想活动,比如说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拍照,发微博等等各种各样的应用,但是电视非常不好讲,因为电视你看看就完了,没有什么太多可讲的。

后来我们在想,我们可以让用户自己设计自己的客厅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叫“预约晒客厅,分享赢电视”。用户在预约购买的时候,必须要经过这个过程:“假如你买到小米电视,你准备把客厅装成什么样”?返回页面的时候,你可以定义你的地板是什么颜色,墙是什么颜色,电视柜是什么样子的,左右摆件是什么,当然产品是最核心的明星。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米电视的颜色,并且你可以选择电视里的画面,然后你可以生成一个客厅,这些是用户生成的一些客厅的图片,每张都是非常精美的。我们当时算了一下,我们所有的搭配组合在一起大概有上百万种搭配,所以每个用户晒出去的客厅是不一样的,都是属于自己的。当创作完这个客厅之后,可以把它分享到微博上。

这个是我当时玩了之后在微博上的一个分享,这个就是我的小米电视客厅。然后我们又在下面加了一个,如果通过的客厅搭配,我猜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我推断出你看电视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君子好逑式,比如有人喜欢趴在那看,躺在那看,搂着女朋友看,各种各样的。所以这个活动是基于产品的特点:我是多彩的,我是年轻人的,很个性;它的特点就是:时尚多彩年轻,表达的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参与方式是:晒客厅。

4、我们的150克青春

第三个就是为产品赋予情怀。小米手机以前出过一个青春版,比较久了,大概11年的时候,其实青春版是一个降配版本,它是从双核1.5G降到双核1.2G,卖得稍微便宜一点。当时出降配版本的时候,我们一点都不激动,觉得出个降配版本没啥意思,我们都强调顶配。后来我们就想这个降配版本是谁来买呢?降配版本肯定是比如说那些经济能力没有那么好的学生来买,所以我们想要不就叫校园版好了。讲校园的话,其实找到这个关键词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延展了。

当天晚上我们一帮人待在会议室里想,跟校园有关的是什么?当时场面特别热闹,大家都在翻百度翻goole,找来找去大家都觉得非常头疼,觉得太散了。这个校园版到底怎么做?有个人看了这么多很感慨。说:“活了这么多年都留不住2斤青春!”这2斤青春,重量和青春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马上就想到说我们的手机是多重,量了一下,大概是150克。所以我们就叫做青春版。

它是什么样的青春版呢?150克的青春版。我们都想到了一个话题叫“#我们的150克青春#”,我们的盒子跟其他的手机盒是完全不一样的,上面连手机两个字基本都没有!一面是“小米”,一面是“青春”。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装的就是150克的青春版。

后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事情,首先是围绕青春话题。我们想关于青春有什么?关于青春就是校园。我们大概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画了五六十张这样的插画,都是关于大学生活的,有的是在宿舍晾袜子的,有的是挂科,有的是在学校门口吃烤串,总之都是每个上过大学的人都会经历的一些场景。

然后我们怎么来用它呢?我们开始没有在网上说要发一个新的手机版本,我们就是发图,然后加一个话题叫“#我们的150克青春#”。这个时候用户都蒙了,说你们要干嘛?但是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说“我挂过科”,“我们学校的西门烤串很好吃”。

后来我们觉得效果很好,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动画片的微电影,一个小短片,就把这些东西做动了,然后配了一个很好听的音乐。那个就叫“我们的150克青春上集”。放了之后,大家也觉得很好,我们在想这个时候还能做什么?我们有一个习惯,当想不出来很好主意的时候,我们就折腾老板。所以我们就找到老板,说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演一个微电影?他们竟然答应了!这个是小米的7位联合创始人,有雷总啊,阿黎啊,所有的各个大佬。

当时公司在望京,旁边是中央美院,我们就在里面租了一个宿舍,这些人就去演出了一个校园剧。这个放出去之后,用户又疯狂了,因为没有哪个公司老板敢这么做的,还觉得挺有意思。这个累计播放当时有200万左右。我们想这个话题到这个程度了,怎么让用户再进一步来猜你在做什么。

我们做了一个神秘活动,叫不要错过青春,言下之意就是不要错过青春版,但那个时候我们没说要做青春版。我们的小字就是5月15日青春的重大事件,必须关注到时候才能参与,就是我现在不告诉你是什么,但是你不关注到时候你就参与不了。关注之后,我们就给他生成一张门票,像模像样的,你是多少号的VIP,你在几排几座,营造了一种现场感,他还能把这个分享到微博。

终于等到了5月15号发布的时候,发布了青春版,这个也是做了一点不一样,首屏(网页第一屏)小米手机青春版,但是没有放手机,反而放了七个老男孩。这个是当时有一个特别火的片子叫《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然后做了一个致敬,把上面所有的配置都写成了像海报一样的,其实这个时候用户已经不关心你是什么配置了,只关心说这个东西太青春了。随后我们放出了盒子,盒子放出来之后用户也觉得很好,没有见过这样的手机盒子,当时卖了一波售罄就不卖了。他们觉得这个盒子很漂亮。

当天我们发现用户喜欢这个盒子的时候,我们马上就在想这个盒子能不能做文章。我能做一些什么事情,我们马上做了这样一个创意,就是如果你有一个青春的盒子,你往里面装什么,这个左边是一个高富帅的盒子,他的青春是喝洋酒,包里揣着金条,穿着一件名牌,养了一个斑点狗,右边是一个屌丝的盒子,屌丝的青春有什么呢?可能他的包里揣着一块板砖,喝的酒是二锅头,养的是小土狗,所以整个这个传播也是很好玩的,把青春这个事讲明白了。

当天我们还做了一个事,前面我们做的情怀的铺垫已经足够了,后面需要一些东西来把它引爆,所以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微博转发活动,转发然后每两个小时送出一部青春版,这个时候已经比较粗暴了,没有什么情怀了,虽然这个海报还有情怀,我们把这个微博图做得像一本书一样,这个活动破了当时新浪微博有史以来转发最高的单条记录,是200万条。

其实这条微博做得也非常不容易,因为微博文案我们几乎改了三个晚上,140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写了了初始版,来想这个文案怎么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包括图片也是。所以整个传播里面,我们做的事情都很简单,但是花心思最多的就是怎么把素材做好,因为素材是最重要的。形式感可能是一方面,用户看得到的只有素材。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