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掌阅:用做实业的态度来做互联网
如果要给那些死掉的国内外明星创业公司写一段“墓志铭”,那么一定是:
“生于风起,死于风停”。
在互联网创业“飓风”一去不回头的2016,许多创业者们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处在一个快速下降的趋势中,而迎接他们的是资本与模式的“万丈深渊”——据《商界》杂志统计,截至2016年7月份,创业公司倒闭总数达到2000多家,已超过创业总数的10%。
尽管令人难以置信,但创业者们必须做好准备,因为这一趋势将长期维持下去。随着中国的经济步入L型曲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殆尽,随着资本的热情逐渐冷去,越来越多的“猪”会陆续从曾经的风口落下。
“往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在这一阵“风声鹤唳”中,还有一群坚挺且不断上升的创业企业能够给后来者以启示。当我们对他们的传奇故事抽丝剥茧,最终都可以归于某一句创业心得。
这次我们来关注下掌阅,一家用做实业的态度来做互联网的互联网文化企业。之所以选它,是因为近日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B Insights发布了全球独角兽榜单(估值10亿美元以上),共有来自21个国家174家公司上榜,中国市场有33家公司入榜,其中就有这家掌阅,但其却很低调,因此值得研究一下。
打造核心技术壁垒
有一位企业家这样评价现在的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讲故事、造概念的太多,干实事的太少。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在中国,模式创新占到80%,而发达国家60%以上是技术创新。
互联网企业该做的实事是什么?就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
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创立初期,都曾经吃过技术的苦头。很多时候,创业者拉上了一个技术合伙人一起干的时候,并不能保证技术的基础牢固,其APP经常会遭遇启动慢、闪退、流量虚耗等问题。
当创业者们临时起意开始创业时,很多时候可能只有好的idea,但却没有坚实的基础,于是很容易在许多方面受到挑战,甚至无法完成稳定的服务。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一些超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里,可能60%以上是技术工程师。而这次分析的掌阅就是如此,其技术人员比例极高,除了移动端的APP外,公司的版权系统,编辑系统,管理系统,客服系统,文字转换系统等等,都是程序员们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掌阅几十万册电子书管理游刃有余,电子书制作快速且精致的背后,是技术开发的优势在发挥效力。
诚然,在资本热情高涨期,一个好的故事,一份好的愿景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当资本逐渐“清醒”,他们的关注点仍将回顾企业发展的最致命问题——你将用什么来保障的你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
答案是——技术,别无其他。
用产品吸引而不是价格补贴
烧钱补贴用户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隐痛”,无论三年前的出行平台补贴大战还是近期的餐饮O2O补贴大战,都似乎在印证一个逻辑——无补贴,无客户。
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以掌阅的发展经历为例,不但不补贴,反而向客户收钱,仍然能生存甚至发展下去。
创业伊始,掌阅便选择了一条“逆市而动”的路径,不提供盗版书,少提供免费书,读者付费进行阅读。这在当年盗版横流的市场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掌阅的逻辑很简单——用产品告诉你付费书和免费书阅读体验的区别。通过自建技术团队,耐心打磨产品,掌阅iReader成了用户手机中的一股阅读“清流”——书籍排版精美、翻页、笔记、搜索等操作体验良好,无广告,无错字。通过一套精心打磨的产品,掌阅让用户明白了付费能够获得更好的正版阅读体验,能够更快的看到更多自己喜欢的书,从而培育了用户的正版付费阅读习惯。
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之下,补贴模式已经捉襟见肘,创业企业应该尽早转换思路,把精力聚焦在产品的打磨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上。须知补贴出来的虚假繁荣,终不敌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和口碑。
上下游打通,带动行业共赢
创业者总是言必称“革命”,期望以“打破”的方式快速占有市场。但甚少有愿意从“改良”的角度出发,用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帮助整个上下游,整条产业链得到提升。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做实业的逻辑所在——不是一家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带动企业所在的行业、产业、地区,行业上下游伙伴一起做大做强。这个逻辑套用到互联网创业企业同样适用。纵观那些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其发展背后正是这套“共赢理论”在起作用。
以上文中提到的掌阅为例,其收费阅读理论能够成立的先决条件其实是对于出版社、作者等内容生产机构的支持,无论是电子出版系统的开发,还是分成规则的设定,都保证了出版社、作者能够在这项付费阅读事业中获得不错的收益。以这样的共赢模式运作,读者、作者、出版社、掌阅自身各有所得,才能将正版付费阅读这把火烧旺。
而违背这一规则,一心想上下游通吃的企业,其发展虽不至于“步步惊心”,但也会处处受阻。以上门送药为例,目前市场上运作有两个逻辑,一个是中央集中模式,绕过线下药店直接采购并派送;二是药店联合模式,将线下药店纳入服务网络,由药店提供药品销售和派送。从目前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到,采用前者模式,企图与线下药店抢夺市场的企业纷纷倒下。而采用后者模式的企业,因为实现了与线下药店和用户的共赢,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与资本距离产生美
在资本的舞台上,每天都有无数创业公司的悲喜剧在上演。喜剧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上市、成为市场霸主、估值飙升;而悲剧往往只有一种——资本撒手而去,业务难以为继。
与资本共舞是创业者必须学习的一门艺术。融资是好事,但最好要想明白为什么要融资?融多少?为了这部分资本需要放弃什么?交换什么?
融资的大忌是为了获得更多资本青睐而轻易破坏企业的定位和风格,因为资本相对“短视”,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因此难免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干涉。理智的创业者应该在内部界定好资本的干涉范围,保持企业领导者的决定性话语权和独立经营的原则。
以曾经红极一时的博湃养车为例,由于前期资本的热捧,使其走上了一条重资本的快速扩张之路:即通过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然后凭借市场份额募集下一轮投资,如此周而复始。据报道,它在巅峰时期的业务覆盖范围达到全国22个城市,员工数量也一度高达1400名,并以5~10倍速度疯狂增长。但最后的结局却因为资本收缩以及企业本身对资本的挥霍无度而陷入僵局。
资本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反而会伤人伤己,创业者要守住初心,不被资本的热情冲昏头脑,保持良好的财务习惯,将企业的财务安全阀加强加厚。一旦企业自身拥有了不靠融资也能至少存活一年的财务“厚度”,在资本的舞台上才能争取到更加优势的地位。
当行业的风口呼啸而过,留存下来的创业企业应当再次反思自己的初心——是为了快速套利,还是做大做强,乃至成就百年基业。如果是后者,不妨沉下心,避开坑,以做实业的态度来发展技术、打磨产品、和资本和平共处、惠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不再做风口上的“猪”,而是做落地生根的“树”,不畏寒风凌冽,面向未来恣意生长。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