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售到游戏,混合现实+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有很多
编者按:AR和VR技术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为主流。加密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也是如此。区块链可以独立于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让用户能够在网络上安全地交换商品和服务,而AR/VR技术是非常好的可视化工具。两者的结合能否加快两类技术的普及?Cappasity的联合创始人Marianna Alshina认为,有一些场景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文章发表在VentureBeat,由36氪编译。
新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的重点是安全、分权、个人代理和独立性,它可以帮助小企业和自由内容创作者进一步控制生产和收入。对于独立企业来说,一个加密货币的系统会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VR技术可以让人们从舒适的家中获得现场演出——音乐、戏剧等。表演者可以连接到在线市场,并对内容的访问和定价进行控制。艺术家们可以在AR中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潜在的买家就能看到作品在他们的空间里是怎样的。加密货币可以实现点对点加密支付;买家不支付费用,卖家就不必支付给画廊的房东或代理的费用。
VR和区块链的结合对于那些难以盈利的在线出版商来说非常有用。例如,VR技术尤其适用于视频教程和旅行指南等内容。通过给内容创作者一笔小额费用,观众可以在意大利乡村的公路上驾驶一辆豪车,他们可以学习如何烘焙完美的圣诞火腿,就像他们自己在现实中做的那样。
另一方面,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交易员,工作时使用的是一个360度的虚拟现实界面。沉浸式的体验可能会提高效率,理解市场波动,减少干扰。根据高盛的数据,到2025年,AR/VR市场将获得约3200万用户,并拥有1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对一个奢侈时装的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不是吗?随着时装品牌和零售商尝试使用这些技术,适用于试穿服装的AR应用程序会相对较快地传播。
我们还尝试过与零售商和奢侈品牌合作,并了解到向在线客户提供3D购物体验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留存率。在此基础上加入区块链,可以为年轻的设计师提供小额交易支持,也可以通过智能合同获得国家层面的买家购买新产品。
决策与安全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家杂货店,拿起一个苹果,看到价格、营养信息,以及品种信息。然后把它放进购物车,在没有实体收银台的情况下走出去。听起来舒服吗?
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考虑这一概念的第二部分了。亚马逊正在努力在2018年建立Amazon Go。他们承诺提供无缝的结账服务,这样顾客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来购物了。亚马逊利用AR做了家具展厅。在那里,顾客既可以看到自己想买的沙发,也可以把它投射到客厅,看它是否适合。
消费者获得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任何在购物过程中帮助消费者的东西都值得你去了解。例如,3D可视化已经帮助电子商务客户在网上挑选合适的东西。在Cappasity,利用了3D图像的商家在线转化率有5%到40%的增长。例如,Jake(一个来自旧金山的时尚品牌)尝试了这项技术来推广一个新系列产品。调查显示,95%的用户更喜欢3D视图,而不是视频回放。
如果加入区块链,会发生什么?首先,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技术为在线支付交易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并有助于保持金融数据的安全。加密货币的使用也保证了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一定的自主权。最后,区块链会让仿冒品变得更加困难,这样一来,买家就能更有把握地通过一个AR界面来获得他们所选择的东西。
回到无人商店的想法,选择一种加密货币系统可以让企业大大降低管理费用。消费者可以通过AR和智能合约来保证能够买到合适的产品,并且交易流程是有保障的。
新的虚拟经济可以建立社区
区块链的分散特性和加密货币的使用将为真正的虚拟经济提供动力。例如,在网络游戏中,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可以消除中央枢纽或游戏内商店。玩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在线经济。因此,一个普通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从一个托管的游戏服务转变为一个复杂的虚拟世界。
那么VR呢?现有的VR游戏并不是在线或多人游戏。玩VR游戏似乎是一种孤独的体验。VR的沉浸式质量与MMO游戏和虚拟货币游戏内购买的社交体验相结合,可能会以现实世界的社区为蓝本创造一个激动人心的虚拟世界。
加密货币和VR技术的整合并不局限于网络游戏.想象一下类似于eBay的AR或VR在线拍卖公司,但完全是个人对个人。没有中间商或拍卖商,而是一种在线版的社区跳蚤市场。
新的数字世界
AR/VR和区块链的能力,可能会导致线下经济的重组,建立新的虚拟经济,并重新设计人们认为“自然”的日常生活(例如:工作、购物或休闲)。AR和VR技术的未来,意味着线下和线上世界的沉浸感和互联互通水平将会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毫无疑问,它将被消费者和企业广泛采用。
当AR和VR技术与加密货币进行商业整合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组具有巨大的潜力。区块链的分散化和安全特性允许用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AR和VR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对数字世界的设想。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