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马云誓师打假!能改变现状吗?
在央视315晚会开播的前夕,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打假誓师大会上高呼,“我们不是打假阿里队,而是打假中国队”。
不仅如此,马云还对这支“打假中国队”表示,打假投入不封顶,打假进人不设上限。“17年来我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跟假货相关的集团会议,将来也不会。”马云直言,今天消灭阿里巴巴容易,消灭假货难。
马云的此番发言与网络购物是央视315晚会发布的一号投诉热点不无关系。但当然,这也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公开表示打假决心,去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下午,淘宝网总裁张建锋(行癫)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强调“打假投入无上限”,与假冒侵权的战斗将是场你死我活的战斗,要“让假冒侵权无处存身、让不良商家倾家荡产”。
阿里受累于假货危害,被迫打假
从2015年淘宝网总裁张建锋的全员内部邮件到2016年马云在打假誓师大会上的演讲,足以看出阿里巴巴对打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主要源于假货对阿里危害,正如马云所说“阿里巴巴是假货的受害者”。
1.因假货泛滥,阿里巴巴频繁触及“恶意市场”名单。早在2011年3月,因存在大量侵权产品以及伪造作假等行为,淘宝网与搜狗、百度一同被列入“恶意市场”名单之中。2012年,美国贸易代表将淘宝从”恶意市场“的名单之中移除。2015年10月,美国服装鞋类协会AAFA再次发声明,美国政府将淘宝网重新列入“恶意市场”名单之中。
2.被列“恶意市场”名单影响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的评价。在IPO前夕,“恶意市场”名单成为阿里的命门,直到解决了这一问题,阿里才得已顺利上市。同时,被列入“恶意市场”名单也使阿里巴巴被看成一个伪造者,严重打击了公司信誉。上市后,这一点便最直接表现在股价上面,或将成为阿里股价反弹的最大障碍。
3.存在法律诉讼风险。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恶意市场名单从2006年开始每年更新一次,极具公信力,一旦被列入这个名单,阿里可能面临海量股市投资人主动提起的官司,这对其声誉及股价将造成严重伤害。以史为鉴,聚美优品曾因被曝售假,先后在一周内遭到了八家美律所起诉。
阿里仍难改变假货泛滥现状
为了摆脱“恶意市场”名单的纠缠,阿里巴巴在打假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从六年前开始着手研究大数据治假,聘请高管专门负责打假,组建了超过2000人的打假团队。
据阿里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4月至9月,阿里巴巴向执法机关推送售假团伙线索717条,获各地执法部门立案的为330条,被破获的案件为279起。期间,阿里巴巴协助警方捣毁制假、仓储、售假窝点6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5人。
尽管阿里巴巴在打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改变其电商平台上假货泛滥的现状,这也是其频繁涉及“恶意市场”名单的原因。
那么,为何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假货屡禁不绝?
1.淘宝商家售假违法成本低。从表面上来看,阿里巴巴打假的力度并不小,但假货就像狗皮膏药似的一直黏在淘宝身上,假货泛滥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究其原因,是因为淘宝对售假店铺大部分是做关店处理,也就是说,淘宝店主售假行为可获利润预期,远远高于售假行为本身所带来的风险。在利润面前,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售卖假货。
2.消费者贪婪助长假货泛滥。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归根结底,是消费者的攀比心理以及其对低价的追求滋生了假货市场。低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制假售假分子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这种消费心理上的弱点,从而导致很多廉价、原单、高仿充斥着淘宝,消费者知假买假。
3.阿里巴巴是一家轻资产的平台型公司,旗下淘宝采用了C2C的模式,只需提供网上平台、流量和中间商服务,据悉,每天约有10万家新的淘宝店铺通过注册。但对于平台来说,这些店铺是否会用来销售假冒产品并不明确。
写在最后:
“假货”似乎是阿里巴巴长久以来难以摆脱的标签,尽管其在打假方面投入了一些列资源,但由于消费者需求、售假背后的利益链条以及淘宝所采取的经营模式等因素,都决定了阿里巴巴即使采取大力度打假也很难改变其平台上假货泛滥的现状。
轻松掌握更多最新电商资讯,请关注思路网微信(isiilu)【微信搜:思路网】
【版权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