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看好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
前两年我去参加了一家转型许久的电器零售商的股东大会,也想看看这家从很早就要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企业,现在“转型”得怎么样了。回来我就发现,希望又落空了。其实它资金、体量、行业地位什么都具备,但核心文化没变,组织层级和利益格局也没变,只是扣了一个互联网的概念。
如果传统产业要进行互联网转型,本质上意味着什么?即打碎自己过去的文化、组织形式和利益格局,整个链条要粉碎后重塑,这样本体压根儿就不存在了,所以“转型”是一个悖论。 其实传统产业所面临的不是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而是两种文化的竞争,“落后文化”总是要让位于“新兴文化”,这也是传统产业链真正受到致命打击的地方。
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最近看一本《人类简史》,里面说: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动物,站上这个世界的食物链顶端,核心的原因是,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产生了文化,文化让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同盟关系(比如国家、宗教),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的事物(比如上帝)来传达思想,将陌生人结成某种团体,力量就强大了。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就是这样去影响社会的,原本在世界各地毫不相干的人,因为某个偶像、某个节目,一夜之间像潮水一样覆盖了所有信息渠道,背后的事儿能不火么。
互联网通过文化发生作用,而创新的落脚点是方法论。 年轻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文化和方法论,行为模式和价值观都在改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传统企业想要去转变,不但没有这套方法论,即使照搬,核心利益也解决不了。内部的利益格局,必须打碎重组。传统产业的人想,既然我做不了,那我出钱找最牛逼的人来做,不是一样能成功吗?如果您按照出钱占大头的利益分配,牛逼的年轻人早不和你玩儿了。所以美国人才创造了VC的投资文化,充分尊重智慧在创造中的地位。利益格局的打碎还有从外部进行的。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并且是线性、去组织化、去中心化的,是把每一个专业的个体和它的需求方直接联系起来,互联网只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服务,让供需双方得到价值的最大化,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在解决这一点。传统企业为什么接受不了这一点?因为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公司这类组织都有可能消亡,传统产业太习惯于高度的组织化,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严密、固定地衔接,而互联网将其打碎了,以后的商品、交通、医疗、教育,这些产品、服务和资源,都会通过去中心化的进行连接,不再需要传统的组织。
换句话说,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如果成功了,就相当于把原先的自己“消解”了,也就是干掉自己。 而对于本来就产生于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最开始就凭借着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加上了一帮VC给钱,于是智慧和资本的结合,就把传统产业干跑了,所以有人说美国这套VC的东西挺牛逼,赚不着钱还挺高兴。那是因为长远的利益在后头,文化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有人会问,当这个世界只剩下互联网企业,会不会形成新的寡头?比如现在的那些巨头。我觉得,虽然传统的组织在慢慢消解,但在迄今为止的社会环境里,如果所有的组织都消失,也是不现实的,甚至还会存在一些过渡性的大型组织,但拿BAT和传统企业相比,前者的层级还是少了很多,而且关键是运转效率高。也许在将来,后来的这些组织也会消失,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以单独的面貌出现,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国家,甚至民族,因为这些本来也就是人类虚构出来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其实祖国的概念,就是一个人以习惯的生活方式长期生活的这片土地。过去的生存几率非常低,因此需要聚集在一起增强力量。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不需要社团了,在巨大的社会分工下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然后有可能回归到最质朴的生活。
互联网的文化是扁平,每个人都会独立地做自己的决定;传统产业的文化是层级,能适应以前的效率,但现在正被逐渐摧毁。
毕竟互联网在中国才真正发展了十几年,而大面积的社会影响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未来的形态究竟什么样,还需要不停地去创造、去实践,真正的互联网文化,可能会产生在所谓的“互联网原住民”里,现在的大佬们岁数上不赶趟了。
可能有这么一种论断:互联网企业生而为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人生而为互联网人。马化腾也说:有时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传统企业也好,互联网企业也好,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就像纪录片《COSMOS》里说:Nothing last forever,even the sun,传统企业也有它最好的时代,也曾经辉煌过。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技术推动,比如火种、农耕、蒸汽机和互联网,而技术改变生产力之后,又导致了思维方式、方法论和文化的进步。时代早就英雄,过去的英雄在下一个时代被淘汰,互联网造就的信息化时代,也会有自己的终结点,或许是智能时代,或许是生物时代。
回到现实中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如果你把它当成简单的技术升级,那就错了。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竞争,核心在于效率。同样解决一个需求,传统产业在效率上被互联网公司拉开了极大的差距,失败在所难免。而经济层面的“效率”产生,则依赖于组织结构、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因素。
传统产业如果想再次找到生命力的话,就要从方法论、利益格局上彻底打碎自己旧的东西才可能新生,互联网+这种转型的想法,可能需要彻底地放弃自己才行得通。 而最终的未来是可以预期的,就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尽头,也会有重新挑战自我的新文化现象产生。(文/张逸龙)
更多电商干货,关注思路网微信(isiilu)【微信搜:思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