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战略会是滴滴维持高估值的一味良药吗?
在处于无人驾驶状态的Uber努力摆脱各种丑闻之际,其昔日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却忙着向海外布局。
7月24日,滴滴宣布联合领投东南亚移动出行巨头Grab的新一轮融资;
8月1日,滴滴宣布将与在欧洲和非洲提供打车服务的同行Taxify展开战略合作。滴滴将向Taxify出资,同时滴滴和Taxify的APP也将实现互联互通,提升双方用户的便利性;
8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投资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企业Careem。
出海的滴滴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移动出行市场上频频布局。连同此前投资的莱福特(Lyft)、欧拉(Ola)和巴西九九约车(99),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覆盖了全球六成人口。
曾经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的Uber版图却处于不断收缩状态,先是与其在俄罗斯的竞争对手YandexNV合并出行业务,将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六个国家的打车业务拱手让人,然后又宣布将暂停在中国澳门的拼车业务。
就在昨天,Uber寻求滴滴投资的消息又在网上不胫而走。两年之间,攻守易势,昔日的王者,皇冠摇摇欲坠。
出海也是无奈的选择
日前《华尔街日报》发布一篇专栏作家的文章—《滴滴还值500亿美元吗?》,对滴滴的估值提出了质疑,其中提到“在坐拥庞大现金规模以及似乎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之际,滴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证明其500亿美元估值的合理性。”
作为全球估值第二高的创业公司,归根溯源,滴滴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无非是因为解决了用户出行的“打车难、打车贵”两个痛点。当然,如果没有借助腾讯、阿里推广移动支付的快车道滴滴也很难有今天。
五年时间里,滴滴通过风投、私募股权和债务融资筹集了150多亿美元。融资的逻辑也很简单,即烧钱获取用户,但网约车大战结束一年多来,滴滴依然并没有获得自我造血的能力。
一方面,在网约车新政之下,符合资格的司机越来越少,接单数量也随之下滑;另一方面,在收购Uber中国之后,滴滴虽已占领了网约车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取得垄断地位后的滴滴减少了补贴,提高了服务的价格,这些举动引起了用户的不满,关于滴滴“吃相太难看”的指责也纷至沓来。
此外,移动出行领域不断涌入的新玩家也侵蚀着滴滴的市场份额。以当下风头正盛的共享单车为例,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统计,如果将国内各大共享单车平台公报数据相加,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接近1500万辆,滴滴的短途出行市场很难不受影响。
在中短途市场上,越来越热的汽车分时租赁也将成为滴滴的有力竞争对手。而当滴滴车辆数量减少、提高服务价格之后,与出租车相比,滴滴的优势已没有那么明显,这也很难给用户一个必须要使用滴滴的理由。
目前虽然在规模上一家独大,但滴滴并非真的就无外患。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全国现在仍然有超过130家网约车平台,易到、首约车等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尽可能在某一细分方向做出自己的规模来。在监管上和滴滴较劲的出租车公司也在行动,其中一些正在做大自己的网约车服务,并针对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向监管机构提出了申诉。
高估值之下的滴滴却没有实现盈利,对滴滴来说,利用现金流优势突击海外营运业务,撬动海外市场增量,是维持其高估值的必要举措,毕竟滴滴还要继续讲故事给投资人听,否则拖得越久,估值就越有可能不稳定。
滴滴的出海之路会一帆风顺吗?
滴滴出行的2017年年会上,程维明确将国际化定位为五大战略之一,将为此成立“远征军”奔赴海外。今年4月,滴滴宣布完成超5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时,也表示将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滴滴把主攻的方向选定在中东、东南亚和北非地区。程维曾说:“中东和北非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多样性,对专车经济来说代表着巨大的商机。”实际上,无论欧洲还是北美租车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与完善,正在迅速变革的中东和北非对滴滴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机会。
在扩张策略上,充当建设者的滴滴采取了更为温和的合作方式,
首先,通过投资当地优秀的运营商来实现滴滴的全球化布局。
其次,尝试与当地运营商打通产品线。去年4月在美国上线的“滴滴海外”就是通过与Lyft产品互通,让滴滴在形式上直接进入了美国市场。
此外,滴滴、Lyft、Grab、Ola四方曾宣布建立全球合作框架,这一合作除了能够为它们带来更多收益和更大的用户群体之外,全球无缝连接的服务也让它们具有和Uber一样的全球竞争力。
最后,派驻工作人员奔赴海外,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技术和运营能力。
这种温和的合作方式与Uber喊打喊杀的策略形成了巨大反差,也获得当地运营商的支持和拥护。以Grab为例,滴滴除了投资Grab之外,给Grab带来的还有经验、技术、运营、管理能力等“中国经验”。
Grab创始人陈炳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相比于富有攻击性,实行”焦土政策”的Uber,滴滴和Grab更像是互相尊重的兄弟:“这种合作关系保证了我们可以更好地立足当地,尊重当地的市场条件。”
随着滴滴海外市场的逐步扩张,在境外使用滴滴出行叫车也会越来越方便。但滴滴的国际化之路未来依旧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人才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技术起步较晚等。
在突飞猛进的路上,滴滴的性质似乎也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滴滴越来越不像行业前沿的颠覆者,更像是一个风险投资人。
从投资人那里拿到钱,然后去投资那些具有前景的初创公司,滴滴的这种海外扩张逻辑近乎与风险投资人无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王丛曾表示,对于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正常,未盈利的初创公司应该把筹集到的资本用到经营上。
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尚未可知,但滴滴如果不在经营以及用户体验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户很快就会用脚给出答案。
相关服务
滴滴快车_省油效果好
¥199-7399元
快塑网
费用面议
容联云通讯
费用面议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