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于7月11日在苏州做了一次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创新》的演讲,主要阐述了自己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形式变革和企业创新法则的观点,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此文由创客公社依据吴晓波现场演讲独家整理,未经其本人授权发表,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时略有删减:

经历了最近的股灾,很多人都来问我,在大家都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如何看待以后的市场?我给出的回应,就是我写的那篇文章《别慌》。为什么说别慌?因为中国经济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崩掉,我在全国各地看到的景象是,大量的企业都在积极地践行“互联网+”转型,年轻人在咖啡馆里整夜地讨论如何创新和颠覆,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和信心所在。

“互联网+”时代来了

中国的未来会怎样,主要取决于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怎样。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史,我们会看到,中国迄今为止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产业转型:1、1978—1998年之间,从重工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2、1998—2014年,从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型、从内贸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互联网产业意外崛起;3、2015年开始,从产业重型化向“互联网+新金融”转型。关于前两次转型,我写过一本书叫《激荡三十年》。

我们发现,在1978年之前,中国是一个物资十分短缺的国家,但到了1998年,中国的物资开始极大丰富,并出现了产能过剩,超过70%的产业产能过剩。也正是在那一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首次出现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倒闭潮,这些故事后来都被写进了《大败局》里。

在当时的情形下,政府意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而要发展新兴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开始提出转型升级。 但十几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还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取得的进展并不大。

在1998—2014年间,产业发生了变革,从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型,从内贸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互联网产业也开始崛起。这种变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比如企业太过依赖成本和规模优势,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优势已经逐渐消失;资源被过度消耗;城市化运动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农民工等。

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一些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但在新形势下,他们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考量,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家向我反映,这个世界越来越陌生,商业模式、获利模型甚至是消费人群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看不懂了,这就是眼下的世界。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依靠老的三驾马车来驱动已经不合时宜了,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切都在创新和变革,这种变革建立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是再创新,难度更大,但是趋势使然,不创新就得死。

海尔为例,张瑞敏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人,因为他把全球2.8万的产业工人,3万家线下门店都打散,并重新整合,把一个巨无霸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微组织,这里面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张瑞敏之所以下定决心转型,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时代的变化:随着各项成本的逐渐提高,成本优势已然不再,规模也不再是优势,而是负担,如果继续坚持原有的模式,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全世界的产业都在面临的一个挑战。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几个变化

什么是“互联网+”?并不是你花了三年时间把原本5亿的营业额分割为线下3亿,线上2亿,这种物理渠道的变化并不是“互联网+”。

1、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生产模式变了

“互联网+”首先改造的是生产线。比如,工厂可以为个人单独定制一件西装,从生产线到消费者拿到货物,只花一个礼拜的时间,这需要生产线的每个环节都做到高度信息化。

当一件衣服能够被放在生产线上定制的时候,被改变的就不仅仅是一件服装了,用户参与了这个过程,成为生产型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被改变了。在未来的商业世界,最完美的商业模式是,用户既是你的投资人,又是制造者和消费者,三体合一,如今已经开始有一些此类商业模式出现了。

另一个变化是,因为这件服装是定制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价格可以遵从“消费者的心理满意程度”原则来定,从而跳出原有的依靠成本定价的模式框架。此外,依据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掌握和大数据分析,你可以从中挖掘出更多的用户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衡量一个企业是新制造还是旧制造模式,企业主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1、产品定价有没有摆脱成本依赖?2、消费者关系有没有实现互动重建?3、有没有从规模化生产变为定制化生产?4、最后的1%是不是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弄清楚了这四个问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实现转型。

2、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服务经济模式升级了

“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变化,是服务经济模式升级了。年初我带着一批高管去日本开年会,其中大部分都是80、90后。在日本,我发现,他们疯狂地以高昂的价格购买电饭锅、保温杯、菜刀、电吹风、马桶等等,这让我非常震惊,并在飞机上写了那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那篇文章的点击率非常高,并引发了大讨论。

在这个现象背后,我看到的事情是,中国今天已经有了两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屌丝群体和中产阶级。其中屌丝经济的特点是关注价格,他们对价格更敏感,而中产阶级则更关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接近1亿的的中产阶级,这对中国商业的意义巨大,因为中国首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愿意为高性能买单的中产阶级。通常一个好的商业逻辑是,一个好的企业做出好的产品,卖出好的价格,然后获得好的利润,继续去投入生产好的产品,这也是每个企业的梦想。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由于多种因素,能坚持这种商业逻辑的企业并不多。但现在,马桶盖现象提醒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去重视用户的需求,生产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不必担心无人买单。

马桶盖现象给企业的另一个启示是,在未来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定位清楚服务人群,屌丝还是中产阶级?这会将企业带上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在向新消费人群靠拢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解决四个问题:1、中产阶级在总营收中的比例是否提升?2、社交文化传播是否成为二度营销的主要模式?3、社群关系有没有实现O2O化?4、软能力增值是否高于店铺及人力成本递增?

3、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消费社群模式变了

以小虎队和TFboys为例,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消费社群模式,当初小虎队红遍全国,妇孺皆知,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消费模式。如今,TFboys的音乐在百度音乐排行榜第一,但知道他们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这就是圈层经济。

TFboys成员王俊凯一条生日微博被转发了4100万次,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更有粉丝花费数万元为其做广告庆祝,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在消费模式上,以前小虎队卖一盒磁带给我们,需要经过唱片公司、盒带工厂、经销商、唱片店、经纪公司等多个环节,但现在TFboys如果要办一场演唱会,门票在网上几分钟内就会被抢光,这就是大众消费和圈层经济之间的差别。

中国已经从大众消费走到了圈层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既生活在真实世界也生活在虚拟世界,我们有不同的圈层,在里面展现着不同的自己。在圈层经济时代,企业做生意,不需要去讨好所有人,只需要照顾好特定圈层人群的喜好和需要,使得他们和企业产生人格级的互动,就能获得成功,圈层经济带来的影响是,以后大公司会越来越少,更多小而美的公司会出现。

4、从产业资本时代到金融资本时代:财富创造模式变了

这一次我们所遭遇的资本狂飙,是未来10年内最大的一个转折点所在,以后百姓的财富制造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产业资本时代转型到金融资本时代,意味着对个人来说,家里的财产总量中,财务性收入占比会越来越高。对企业来说,则意味着要将每一个商业模式和企业投资都尽快地证券化。

企业必须要跳出原有的“拿地盖厂房”的投资和发展模式,如果技术创新上没有大的改变,这种投资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以后企业之间的战争不再会是地面决战,而是在资本市场上对决,如果你不能熟练地运用资本运作手段来为自己的竞争力加分,你很快就会被其他公司吞并,从而消失在这个市场上。

除了证券化,企业投资的另一个可靠路径,是做股权投资,把原有的拿地盖厂房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去投资那些创新创业的项目,投资那些年轻人,让对的人去为你赚钱。投资10个项目,哪怕你亏了8、9个,但是成功了1个,你就能获得十数倍以上的回报。

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想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企业家必须要明白下面这四个道理,并做好准备,拥抱这个时代:

1、要把世界交给80后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企业家们必须要认识到和去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世界让给80后。一个符合“互联网+”时代标准的企业中,80后的比例至少应该要占到70%以上,否则你是没有未来的,因为当你的消费者都已经变成了80后之后,只有80后才能更了解他们,懂得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2、世界变平,区域消失,第三以后,自动离场。

在“互联网+”时代,只有行业的领军者才能获得胜利。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时代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必须要精准地选择企业定位,哪怕是非常细分的定位,然后迅速地切入进去,做到行业前三。这个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取决于你的行业排名,而非你的行业规模。

3、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还没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

十年前,中国银行业就开始担心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但十年之后很多当初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真正颠覆和改变银行的是互联网金融。如铜墙铁壁一般的金融体系,是被互联网支付改变的,当支付改变了之后,金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和支付方式就发生了改变。

最近也有很多人问我,房地产将如何应对未来的互联网冲击。我认为房地产现在所遭受的冲击更多的是来自营销渠道、消费者关系和销售方面的冲击,房地产发展模式本身受到的冲击并不大,但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做互联网住宅,他们也许就是未来的破局者,尤其是当房地产智能化和太阳能改造成熟后,中国未来的房地产大亨,也许会从互联网圈中诞生。

4、未来五年的竞争将十分惨烈。

在新经济的视野中,当今中国没有传统产业,没有夕阳行业,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创新与对旧模式的颠覆。从今往后的五年,是新秩序的建成时期,败局日日发生,奇迹也会时时出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五年间企业的竞争和淘汰将会非常惨烈。(口述:吴晓波,整理:刘小咪)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