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迅速:农村电商如何“强身健体”?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电商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蚌埠市怀远县是安徽省首批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7个县之一,其农村电商发展具有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可成为农村电商的“皖北样本”,然而,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凸显。
人才瓶颈:本地人才少,外地人才招不来、留不住
“本地电商人才缺乏,主要靠从外地招聘。然而,囿于农村条件,高薪也难招来外地人才,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
——怀远县羽翔花卉苗木经营部(“羽之园艺”网店)负责人曹健康
“电商人才缺乏是普遍现象,由于人才缺乏,本地许多企业‘虽然触了网却不会玩’。”
——怀远县晨曦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张曦彤
3月3日中午,在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区朱岗村的一个塑料大棚里,曹健康带着几个村民正在侍弄花花草草。
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曹健康回到村里,与父亲一起创办了羽翔花卉苗木经营部。目前,经营部建了4个苗木花卉育种大棚,每个大棚里有8万多盆、市场价30多万元的种苗,年销售额几百万元。
“虽然地处皖北农村,但我们的苗木花卉不愁卖不出去,我们通过网店将苗木花卉销售到全国各地。”曹健康介绍说,他开了自己的“羽之园艺”网店,网店销售额现在已经占到了羽翔花卉苗木经营部销售总额的八成,利润可观。面对每天雪片般飞来的网络订单,曹健康在为经营部找到电商发展路径而欣喜的同时,对未来发展也有担忧:产品供销两旺,羽翔花卉苗木经营部应该努力扩大规模,占领更大的市场,但却受制于电商人才缺乏,迟迟不敢迈大步前进。
“本地电商人才缺乏,主要靠从外地招聘。然而,囿于农村条件,高薪也难招来外地人才,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曹健康无奈地对记者说,电商在农村还是个新事物,绝大部分农民没有这方面技能,有点电商基础知识的农村人才也都倾向于去城市就业;愿意来本地农村工作的外地电商人才极少,高薪招聘来的外地人才常常难以适应本地的生活环境,即使来了也很难留得住。
“电商人才缺乏是普遍现象。”怀远县晨曦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张曦彤告诉记者,自2014年怀远县首批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全县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由于人才缺乏,本地许多企业“虽然触了网却不会玩”,电商业务一直做不好。她成立晨曦电子商务公司专门帮本地企业代运营电商业务,业务非常红火,“有电商代运营服务需求的企业非常多,我们挑着做”。
对电商人才,张曦彤自己也“叫渴”。张曦彤告诉记者,她在本地根本找不到成熟的电商运营专业人才,公司现有员工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据她了解,有些本地农村电商不得不将部分“技术活”转包给外地专业团队做,“成本较高,还增加了企业风险”。
对于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省人大代表周磊建议,地方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培训工作开展较早的城市、职业教育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培养精通电子商务的应用型人才。推进电子商务、快递及物流配送等学科专业建设,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加强电商知识普及。选择实体店、农资店,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为切入点,进行电商培训。同时,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以人才引进促电商产业发展。
资金门槛:网络推广费用大,创业起步难
“看到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机遇和前景,也想创业做电商,但得知网络推广的巨大开支后就打退堂鼓了。”
——怀远县新城区一位想创业当电商的青年农民
“通过合伙人模式,基本没投入,就搞起了电子商务,还带动了实体店销售。”
——怀远县包集镇包集村电商艾魁
“看到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机遇和前景,也想创业做电商,但得知网络推广的巨大开支后就打退堂鼓了。”怀远县新城区一位青年农民告诉记者,身边“想干电商的人很多,但真正干的人很少”,除了技能、经验原因外,部分人就是被起步资金挡在了门外。许多像他一样想创业当电商的农民都不敢冒险把一大笔创业资金投入到网络推广中,“网络毕竟不是实体,万一投进去了没效果,岂不是打了水漂都没看到个水花?”
“电商网络推广成本很高,尤其是发展初期。”入驻怀远县电商孵化园,在天猫、京东开店多年的王涛透露,他的网店做得已经比较成熟了,毛利润每月在50万元左右,但推广费用每月都得花好几万元,一般电商的推广费用更要占到销售额的20%以上。曹健康告诉记者,他的“羽之园艺”店第一年推广费用10多万元;第二年更高,花了70多万元;现在努力每年控制在销售额的20%—30%。
“借船出海,跨过资金门槛”,在怀远县包集镇包集村开农资店的艾魁去年初尝了农村电商的甜头。艾魁与怀远县恩远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成为该公司的农村店合伙人,建了一个“网上超市”,半年增收10多万元。在艾魁的农资店里,每天都有农民盯着墙上巨大的液晶显示屏,选购“网上超市”商品。选定后,按价格付钱给艾魁,艾魁帮他们下订单购买;网络的另一端,恩远电子商务公司确认订单、组织货源、送货到艾魁的农资店;农民来店里收货或送货上门。艾魁高兴地说:“通过合伙人模式,基本没投入,就搞起了电子商务,还带动了实体店销售。”
如果说网上代购是艾魁的“电商1.0”,那他现在正在谋划的就是升级到“电商2.0”。艾魁告诉记者,电商帮助乡亲们解决了网购问题,下一步还要帮助他们解决网销问题。包集村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但苦于无销售渠道,他想通过“网上超市”帮助乡亲们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这既能让乡亲们增收,又能实现自己的“电商梦”。
“在农村电商发展资金支持方面,要做‘加减法’。”省社科院一位关注农村电商发展的专家指出,一方面,要设立农村电商创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以及农村居民的电商创业,为农村电商创业资本“加码”;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为农村电商发展“减负”。专家提醒,地方政府应与时俱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多做孵化平台、少建电商平台,重电商“大象”、更重电商“蚂蚁”。
对接农民需求才能稳步发展
韩小乔
近年来,随着电商下乡进村的热潮,不少农民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开网店卖农产品,忙得不亦乐乎。农村市场虽然规模巨大、潜力无限,但是目前农村电商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仅占农产品销售额的3%。
除了物流和仓储不发达、配送成本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网络覆盖率低之外,农村电商发展的障碍还在于没有抓住农民的需求。近年来,粮价下跌、果贱伤农的问题时有发生,对大多数农民而言,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要远比买进来迫切得多,也只有把更多的农产品卖出去,他们才有能力去网购,充分享受电商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有了互联网,农民仍然愁卖。一方面是因为农民“触网”意识不强,习惯了面对面的交易方式,对网上交易感到陌生,且存在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大多是一家一户经营,规模较小、没有品牌,又缺乏对电商运营的相关知识,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打开大城市的市场。
破解农村电商发展困局,需要电商主动对接农民需求。农民对电商不熟悉,就要升级用户体验,踏实做好服务,吸引他们走进体验店去感受电商;农民对电商不信任,就要让农民尝到网上交易的“甜头”,知道并非不靠谱、不安全;农民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要通过大数据告诉农民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农民卖东西难,就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集中采购农产品,或者积极开展公益性推广和众筹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帮助农民。总之,电商必须切实把农民的需求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线下的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快捷的物流配送、融资、科技等方面的服务。
拉近电商与农民的距离,离不开人才支撑。要着力培养农民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电商经营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农村电商发展中来。既要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的资源对农民进行电商培训,让他们会上网、懂营销、能策划,也要引导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等开展电商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示范带动。
农村电商离农民需求越近,就能走得越稳、越远。
文/朱胜利
轻松掌握更多最新电商资讯,请关注思路网微信(isiilu)【微信搜:思路网】
【版权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