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合并:数据与架构的整合才是难题
文/小白不菜
很快就要重新上班了。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发布会会不会是第一个引爆的新闻?
不管是不是年后的第一枪,反正春节前是最后一声巨响。
但是就在滴滴和快的尚有很多事情不明朗的时候,传出他们垄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根本不需要讨论,而滴滴和快的还差得很远。
首先,“垄断”是有很多判定条件的,《反垄断法》大家都看过对吧?
即便市场份额达到垄断地位,但是否做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事,也是判定垄断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条俺是从腾讯身上学的,这家老牌IM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当初被360告是垄断,但最后也没被判定是垄断,就是因为法院判定他们没有做妨碍竞争的事。
其次就是“垄断协议”——例如一些原来彩电厂商整过的价格联盟,就有点悬;
还有一个行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但现在滴滴和快的之外,还有那么多“的”类租车公司,什么易到、神州、去哪儿、Uber……
我看大家其实心里很清楚,接下来这两家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来自于这些公司,但如果滴滴、快的和神州、易到他们联盟了……那就可以套这个罪名了。看官们、菜心们,你们觉得可能么?
现在,专车尚面临诸多强敌,约租车(商务租车)、地方商务租车平台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仅神州就有6万辆车,易到和海尔要大量增加车源,Uber要和百度、易到联合,一嗨租车、AA租车都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关键竞争对手,此外还有大量城市本地用车软件不断涌出。这个市场才诞生一年半,格局远未定。
其次,国家还有相关规定:
1、参与集中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2、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但以下情况可以不申报: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50%以上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的;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
总之一句话,反正滴滴和快的两家收入没有一条符合,大家就别在“垄断”这个问题上瞎纠结了!
那么杨姐我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呢?
第一,这个合并是怎么交易的?
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双方是吸收合并,还是控股合并。
由于两家要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数据、人力,所以应该是吸收合并;
在我看来,这才是这次两个公司合并的最关键的问题——大多数合并、并购其实最难的是在合并之后,成功与否在此一役。这都不知道,说什么垄断不垄断,都太言之过早。
第二,即便是合并后,也不确定因素多多。
1、品牌:
还是单品牌?
2、数据:
滴滴和快的的数据整合,不知道要费多少精力,才能将数据库整合在一起,判定同一个人,再设计出怎么给补贴,来与神州租车等其他打车软件竞争。
智能出行,数据是基础,整合速度是关键!
第三,业务上:
一二线城市快的和滴滴都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越下沉挑战越大,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出租车是不是越来越少?城市用车规模、用车盘子越小,出租车价格低,专车价格也上不去太多。
与此同时,还要铺大量的渠道人员。
第四,合并后的新公司在智能出行方面的整合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可能不在技术本身,而是在政府关系、和突破一些国有公司的能力。
例如智能出行,我设想的是这样的:
只要在滴滴快的软件上设定好什么时候、从A地去B地,软件不仅能告诉我坐什么公交车,还能告诉我这辆公交车离我有多远,还有多久能到我的这站?我是否有别的选择,其他的车还有多久能到我这里!可能去的时候要坐专车、或者城铁才不堵车,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做公共汽车……所谓智能出行,应该是全套的解决方案,让我能最大限度地省心。
但是,这个需要和国有公交公司合作,在他们的每辆Bus上都安装定位系统。这个本来是不难的,原来华视传媒、巴士在线都可以在每辆公交车上装液晶屏放广告,怎么就不能装个定位的模块?
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做利益分割,因为这种服务是没有直接利益的——华视传媒和巴士在线他们可以和公交集团分广告(其实这两家公司基本就是新闻广告机),需要滴滴快的新公司用其他收入去打通这些国有公交集团。但是这两家公司现在还都没盈利,怎么能说服国有公交集团那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来参与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这是一个难题。
所以有这么多事情还木有搞定,滴滴和快的,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欢迎关注“创事记”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创事记的微信号“sinachuangshiji”即可关注!(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我们每天会推送多篇科技行业的犀利观点文章,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