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专利战:攘外必先安内?
文/贾郡
真是晴天霹雳,一早的新闻居然是中兴华为向酷派小米发出侵权律师函!在国外专利巨头虎视中国手机市场的局势下,竟然是中国公司打响了专利战的第一枪。
从后续的消息看,小米、OPPO否认收到律师函,而华为表示“目前没有向国内手机厂商发律师函”,中兴则含糊地表示“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专利诉讼是一项门槛很高的诉讼业务,涉及到技术、法律、证据提取、赔偿计算等众多细致繁琐的工作。从2007年起,当手机公司在欧美日韩等国提起多项数额巨大、影响深远的专利诉讼时,中国市场上却一直风平浪静。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专利诉讼的业务复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专利侵权诉讼的赔偿额度不高,不足以调起专利巨头的胃口。
今年以来,中国专利诉讼的客观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了:政府高层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知识产权、专利的重要意义;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也在北京、上海、广东陆续的筹建和设立;专家和媒体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使“专利”这个小众的话题得到了广泛地讨论。
专利战即将发生的传言一直笼罩着中国手机市场,主要厂商的“备战”行为也能印证这种传言不虚:2014年10月底,联想公司以29.1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买下2000件原摩托罗拉的专利,同时获得了另外20000件专利的实施许可;11月初,小米公司则斥资1.03亿人民币从大唐电信购买了芯片的专利授权。此外,小米公司还经营着专利运营公司“智谷睿拓”,这家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致力于信息领域的投资。1995年至今,中兴、华为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分别达到15189件、24216件,主要集中在数字信息传输、线路选择、通信网络、多路复用技术等通信技术方面,这些专利的积累主要得益于两家公司的网络设备主业,而在偏向用户端的应用技术、即“电数字数据处理”方面,两家公司的专利都仅占其发明总授权量的7%。
但是,智能手机并不是实现简单的通讯功能,还涉及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触控技术、人机交互、感应识别、电源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分布在“电数字数据处理(G06F)”领域。在这些方面,IBM、微软、索尼、三星等国外公司不仅拥有的专利数量更多,而且申请时间也更早,成为国内手机厂商的共同威胁。然而,专利诉讼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从政府对专利诉讼的容忍程度、到社会和市场的舆论反映,从法院审理的适用标准、到诉讼程序的具体操作,从律师/代理人团队的专业能力、到搜证质证的难度估计,还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目前的传言只是在“律师函”的级别,律师函通常只是谋求谈判的一个引子。对于在专利储备上处于劣势的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抱团取暖、一致对外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产品都集中在2500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这种刺刀见红的竞争关系势必会阻碍“中华酷米联”结盟。
如果中兴华为发起专利诉讼,则会给中国的专利战趟出一条血路来,外国公司的大刀很快就会砍向他们的脑袋。倘若国内公司选择结盟,相同的竞争模式也会必将使得这种盟约在利益面前显得脆弱不堪、而且注定不长久。国外厂商高举在空中的专利之剑,怕是早晚要落下来的。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