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收购Beats:取悦华尔街的高大上策略
文/王如晨
当一个牛逼公司面临创新难题时,股价疲弱而股东又有更高期待时,并购往往会是手段。
对于苹果来说,收购BEATS,短期的效应,就跟新增300亿美元回购量、下月股票1拆7一个逻辑。
媒体人当然有无穷的解读。收购BEATS的目的,为了“时尚”啦、“新潮”啦、“库克希望走出乔布斯的阴影”啦,不过都是苹果方面希望你我来炒作的话题,免费帮它做做增值的公关传播。
苹果现金很多,但它收购案不多,巨资的案子更少。在一种半封闭的模式下,过往的苹果主要还是立足于自身的研发力量,以少胜多,就是以高质量的单机战胜机海战术,以品牌、供应链、消费体验、高利润对抗分散的谷歌阵营。
但是,这种局面挑战越来越大。首先,苹果未来的每款机器肯定还会保持相当高的品质感,它对供应链还是有很高的掌控权。但是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制造步入成熟期,谷歌阵营追赶的速度加快了,从硬件上看,苹果虽然能继续拥有一定优势,但肯定不会像过去那样太明显,不会是动不动我是高端,你太粗糙,甩人家几条街的格局了。
应该说,苹果的硬件领域,应该是对手最容易跟上的角度。当然,从体系上整体打败苹果几乎很难。因为,很多公司是想通过复制苹果来超越它,每家公司都不一样,不可能真正超越。或者说,你能打败你心目中的苹果,但是你很难打败现实中的苹果。它们并不一样。
苹果的敌人,体现在营销上,当然是三星们、华为们等等。但真正的威胁与压力来源,还是在于它自己的创新。未来每前进一步,都比过去成本更高,风险更高,苹果一家不可能独立完成。想想,连芯片领域都会受制于摩尔定律的瓶颈,材料创新、工艺提升,从图纸、代码到商品的实现,哪里是一个苹果所能左右的呢?
苹果开始巨额收购,虽然符合一部分商业逻辑,但是,在我看来,更是整个行业阶段创新困境的体现。而苹果因为过去在资本市场创造了太高的期待,股价、市值、利润几乎无可匹敌,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资本市场。在所谓为投资人服务的理念下,它维持现有市值、股价、利润局面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苹果上季财报虽然继续增长,但基本上仅有iphone与服务业务增长,其他产品线大幅下滑,iPod之类甚至濒临死亡状态。在新品推出前缺少市场刺激点的空白期,新增300亿美元回购、将股票1拆7,都不过是单纯财务的刺激手段。
这类手段不能太过密集,否则外界更能看出苹果的被动。市场一直期待它推出什么iWatch、TV甚至汽车之类,我认为,这种动作于它只会有短期效应,因为这类产品的消费与应用特征,决定了它们不会像手机一样,属于高频次体验消费,属于很快见顶的领域。
这个时候,苹果面临的出路是,它必须再中短期内,在维持iPhone、iPad等优势基础上,给外界创造一种新的产业与业务效应,刺激手段不能继续集中在财务面。
所以,这也是我看待苹果巨资收购BEATS的理由。短期内,它只是苹果针对外界质疑创造的一种想象空间。BEATS的品牌价值,会因苹果投资而得以提升,而苹果肯定会将它包装成一种出路的样子。
放在整个TMT行业思考苹果,当硬件工业受困于摩尔定律后,苹果需要进一步强化内容、软件及服务的力量。我认为,苹果赢回借助Beats,在不限于音乐层面的流媒体业务上,强化布局。如此,在丰富模式的同时,可以高大上地取悦华尔街:刺激资本市场,拉抬股价,提升市值。2014年,说不定,苹果还会慷慨地分红呢。
最后,我说收购将会成苹果的市值管理手段,其实这也不是它一家。视线转向中国,BAT不是也经历一轮疯狂的投资么?虽然这有它们完善生态的用意,但谁敢说没有刺激资本市场的目的呢。眼前的科技股板块,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深跌后,好像正在横盘整理,于无声处,如果听不到惊雷,一定会听到继续并购的消息,不信走着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