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到底是不是失败者?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大猫
“先搞半张经济舱的船票就OK了,慢慢再换一张船票。”一年多前,陈一舟在面对媒体时这样说道,甚至将自己比作了“不过是家里有点储备的小土豪”。但即便如此,不太主动出现在媒体视野中的他依然被频频摆在聚光灯下,被各种虚虚实实的外界评价围绕着。
直到人人网2014年财报的发布,陈一舟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风口,一切对人人业绩或产品的不满最终都指向了陈一舟本人。
人们喜欢将人人网同同样起于校园的Facebook比较,以哀叹陈一舟的“痛失好局”,甚至最终将这归结为陈一舟本人的决策失误,而忽视了其外在的种种客观条件。我们总愿意复盘失败者的经历,因为大大小小的败局拿来品评一番总可以彰显某种智商上的优越,这倒也不算什么错误,正如古人常叹息项羽未渡乌江一般。但有些事情或许当局者未必迷,反而更明白个中滋味和原因。
放到陈一舟身上更是如此,人人算不上什么败局,便已被无数评论者手动刻了墓碑,未免有些过了。简单总结了一下各方对陈一舟的评价,大概有这么三顶帽子是各路评论最喜欢加给陈一舟的,仔细想想也颇为有趣,算不上陈一舟洗地,只是觉着简单地就为一个互联网老兵下了“失败者”的定论确实有些偏颇。
第一顶帽子:背弃社交?
提及陈一舟和人人,人们总会想到人人的前称“校内”,这个2005年上线的校园SNS社区可以说是陪伴了一代人的象牙塔时光。而在很多人看来,陈一舟似乎最大的错误就是将“校内”改为“人人”,并在后续的发展中背离了社交的大方向。当然,大家在评价此时的时候更喜欢说的是,“假如王兴继续做校内”,九败一胜的王兴总让人感觉到一丝悲剧色彩,也更容易让人们为其打抱不平。
可问题是,从校内改名人人,很多人选择性遗忘,“校内”这个字眼本身的敏感,也最终促使陈一舟将校内改名,也一直未向太多人讲过。改名后的人人希望将社交做得更大,连接所有人,这一步是有些大了,但说到背弃显然有些跑题。
相比Facebook的发展环境,当时的人人网想成为一个覆盖所有人群的社交网络并不算容易,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2005年7月,知名投资机构Accel Partners向陈一舟创办的千橡互动投资1000万美元之前不久,便已经以1270万美元投资了Facebook,而当年12月,王兴的校内网才刚刚创建。
某种程度上,大家所感到的背弃不过是自己长大了,而人人并没有一起与之成长,但用户年龄分层这似乎又是所有社交产品难以逾越的鸿沟。
即便是在国外,Snapchat、Tumblr、Facebook的用户都存在着年龄层的差异,Facebook被爸妈霸占,Snapchat成为新好,又更何况国内呢?QQ空间、人人网、微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一代人必然的社交网络迁移。但是无论国内国外,这种用户年龄的分层也从不是绝对的,各个产品之间也绝非用了B,就会和A决裂一般,无非是谁用得更多罢了。就如同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就没人用人人网了,只想问一句“大学生毕业,老师们就失业、学校就关张了吗?”
回到陈一舟身上,1999年就创办ChinaRen的陈一舟似乎从创业之初就和社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陈一舟的千橡互动又在2004年收购了著名中文社区猫扑,之后便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并购校内网的故事。可以说这位互联网老兵一直都在做社交,并且算得上有所小成。即便是在人人投资的诸多项目之中,社交也同样是一条“中轴线”:
2014年7月,人人参投匿名社交应用Yik Yak。
2014年9月,人人领投了股票投资社区雪球。
2015年1月,人人又领投了美国社交化选股投资平台Motif Investing。
即便退后一万步讲,看看现在各种以“人人”两字开头的创业公司(人人湘、人人贷、人人车……),“人人”这个名字改得也是挺有先见之明的。当然,说起先见之明,这或许又要说起陈一舟另一顶被戴的“高帽子”。
第二顶帽子:投资高手?
在此之前,这顶帽子只属于前世界首富巴菲特,但随着人人先后以不错的溢价从艺龙和唯品会退出,不少媒体和自媒体将这个带着名号也送给了陈一舟,但却带着几分揶揄的意味。
只是客观地来说,一个公司创始人在对某个产品未来发展趋势上有着良好的判断力,这显然不能算作一件坏事儿,更何况是这种投资不是为其本人而是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这种投资行为更不应该被判定为“投机”,这是万恶的旧社会才有的名词。
说到这里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位同样精于投资的早期互联网人——陈天桥,但相比陈一舟来说,陈天桥和他的盛大资本在命中率和回报率上似乎都比不上陈一舟和人人,毕竟能够看准唯品会这种妖股既需要眼光,也需要运气。
与其说陈一舟是股神,倒不如说陈一舟对一些新的方向和趋势有着不错的把握,陈一舟在三年前就曾投资了SoFi这一校园贷款公司,而后国内校园金融领域的火爆似乎已经证明了这一次投资的成功,就在不久前,SoFi刚刚完成了D轮2亿美元融资。
陈一舟本人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人人投资美国创业公司,除了财务上的回报,更多的是想看看国外怎么做,然后再在国内进行改造。多年对校园、对社交的坚持,可见一斑。
第三顶帽子:管理?
这个……在看完各路评论文章之后,似乎已经成了另一大槽点了。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脾气的CEO,更有不少颇有成就的成功创业者身上带着一股痞气,近期最有名的莫过于那篇“痞子唐岩”中描述的陌陌创始人唐岩了。江湖气、草莽气自古以来在中国都算不得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甚至更可以当做一门领导哲学,这种事情往坏处说可以理解为脾气暴躁,往好里说则可以说成直率豪爽。正如当初我的老师告诉我的一样,媒体其实很简单,想让你看到什么,那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你想看到什么,那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我无意讨论性格刚柔之间孰优孰劣,更难以判断陈一舟的性格究竟对人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但至少作为一个几乎从第一波中国互联网创业浪潮就拼杀到如今的老兵,陈一舟可以算作那成功的1%中的一个。
当然,有时候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对陈一舟和他的人人满怀期待,甚至有时候用一些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激文字去评论他,但老兵不死,我们更相信在当前的战略之下,人人不会凋零。人人分期和人人趣学这样从人人网土壤延伸的金融和教育产品,似乎也更符合人人网校园起家的DNA,我们不妨放长远一点的眼光去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