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高科技风险:铱星魔咒盯上谷歌
文/水哥
人们所熟知的谷歌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互联网公司,但其近几年的表现让人觉得它更像是一个未来科技研发中心。从谷歌光纤、谷歌眼镜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谷歌气球和无人机,谷歌公司所涉猎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互联网甚至计算机科学的领域,仿佛其要告诉全世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业界分析师指出,谷歌在非主营领域投入的研发经费正逐年增加,其组织资源力量也在向非核心方向倾斜,尽管佩奇多次重申谷歌在其他领域的投入不到总营收的2% ,投资者则更多认为这些项目缺乏短期变现能力。 正当谷歌踌躇满志迈向星辰大海的同时,他的新老对手facebook和微软则不断对其主营互联网广告业务进行渗透蚕食,这给谷歌公司未来营收与利润增长造成直接威胁。即便如此,谷歌似乎并无取消非主营领域长期研发的打算,后来曝出的谷歌卫星互联网项目计划更是验证了其对该类研发事业的深度执着。
过来的资深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人或许永远都不会忘记人类科技产品商业史上的一次惨痛失败——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将66颗近地卫星送入太空组成覆盖全球的通信星群并打造“无论何时何处,通信永不中断”的概念,这在当时是何等大胆前卫的计划。然而,铱星计划从1987年提出构想、1990年付诸实施至1999年梦碎破产,历时12年斥资50多亿美元,且系统建成后投入使用到终止运营仅仅只有16个月。
铱星破产对摩托罗拉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其失败原因异常复杂,其中有决策因素、产品因素、运营因素,但主要是市场因素。在铱星建设的10年时间里,地面蜂窝系统发展迅猛并夺走了铱星公司的目标市场,诺基亚也凭借小巧玲珑的GSM移动终端迅速取代了摩托罗拉的首席地位。尽管铱星系统在技术上对地面通讯系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无法转化成市场上的绝对优势。铱星计划的巨大风险远远超过了当时人类及公司组织的智慧极限和承受能力,在这样的高风险面前事情往往变得难以预测,即便是拥有6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和永不言败工程师精神的移动巨头摩托罗拉也不能幸免于难。
如今,铱星已俨然成为高科技风险的代名词,铱星事件让科技公司学会了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更全面地规划战略,权衡和调整项目间的资源。事实上,美国作为项目管理的发源地,拥有最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知识体系,铱星商业化失败的事实本令人不可接受。但是项目管理的应用在80年代还只局限于美国政府主导的国防、航天等领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比铱星早了20年的GPS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在当时看来是一次大胆的冒险,而如今谷歌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同样近乎疯狂。据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公司将发射180颗小型卫星为全球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一项目初始预计将耗资30亿美元,而最终成本会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可能是200亿美元,也可能是无限烧钱。事实上,像卫星互联网这类疯狂的项目在Google X实验室的名单中并非少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生物医疗等等,每个看似拉风的项目背后都蕴藏着巨大风险。
传闻谷歌公司最神秘的部门Google X实验室有一份列举了100个“丧心病狂”的高科技项目清单,其中甚至包括了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有的太空电梯。 尽管这些项目对吸引公众眼球和刺激股价抬升表现出一定作用,但多数业内专家认为它们非常脱离现实。
近年来谷歌在各种高科技领域的涉水不断趋深,其背后的风险因素也逐渐显现。Google X招募了来自世界各地专攻不同领域的科学专家,仅仅在生物医疗领域谷歌就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且不论这些项目的成功概率和能否实现商业化,单要养活这些桀骜不驯的科学家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据外媒消息,主管谷歌卫星互联网项目的科学家迈克尔•奇特林近日跳槽到Facebook,也从侧面暴露了谷歌高科技项目蕴藏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然而谷歌在高科技的高风险面前似乎并不以为然。由于Google X实验室的神秘性质,我们无从得知谷歌是否在公司战略上对项目选择和优先级进行一定安排,也无法知晓其是否对非核心业务的高科技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影响判断。我们所知道的是,Google X的领导者——谢尔盖•布林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也许这就是谷歌未来最大的风险,也是其最大的弱点。
IT业界是一个梦幻和现实交错的世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的商业公司,也有无数的它们在这里倒下,也许只有懂得如何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权衡的蓝色巨人IBM才能历经百年不衰。盖茨曾经说过他与乔布斯同样是冒险者,但其骨子里则是真正的商人。或许谷歌的创始人们仍还年轻,但铱星的魔咒已然如黑云般笼罩在山景城的上空。热血的布林、冷静的佩奇、狡黠的施密特,三个小伙伴能否带领谷歌化险为夷,让我们静观他们的故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