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是该全面清查《叶问3》和社区001了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老铁
以往315我们多将注意力停留在实物类产品的侵权方面,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侵权行为已经逐渐“线上化”和“集团化”作战,简言之,线上貌似正规军参与的消费者侵权呈逐渐扩大之势,铁哥也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加大以下两类领域的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其一,《叶问3》制造虚假繁荣搅乱金融市场
不久前上映的《叶问3》并未在电影行业掀起太大波澜,反而成为财经媒体的热门话题,简言之,《叶问3》最大投资方快鹿集团为保证其收益最大化,将票房收益证券化,通过刷票房等行为制造虚假繁荣,以实现在P2P以及旗下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套现的目的。事情一经媒体曝光,引发业内外强烈反响,一方面如若用户投资参考数据可人工干扰,何谈金融市场的安全性;而另一方面广大电影售票平台并未如其标榜的那般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监控并公布如此明显票房异常现象,基于此,各类电影售票平台常态发布的各类报告又有几分客观性呢。
如果对此类事件进行纵容,其后果不堪设设想
1.对指导用户行为数据的严加监控;
当票房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投资回报的重要标准时(还有诸如衍生品等增值收入),其成绩便关乎将票房收益证券化的背后资本方面的生死存亡。因此,从动机上,采取票房收益证券化的资本都是有刷票房的嫌疑的,而事实便是,去年几乎所有采取此行为的电影均被质疑有刷票房嫌疑,从《捉妖记》到《港囧》,概莫能外。
因此,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当票房已经不仅仅关乎电影市场的繁荣度时,便应该对其数据进行严格监控,使人工不可随意干扰数据。令铁哥比较后怕的是,如果《叶问3》未被媒体曝光,被票房误导购买理财产品的用户的权益如何保证,建立在虚假繁荣之上的理财产品能确保不亏损吗?
2.互联网企业要真正发挥大数据优势
根据有关媒体披露此次《叶问3》刷票房几乎是以下三方的合谋:1.投资方在资本市场获利;2.院线可通过高票房拿到第三方售票平台补贴;3.第三方售票平台获得繁荣数据,吸引资本注意。
其中第三方售票在此次行为中的无为和纵容尤其令铁哥失望,原本要颠覆旧有不合规商业形态的互联网企业已经陷入了“作恶一份子”,其标榜的大数据和情怀在此根本未有任何建树。
因此,整件事情如果能在售票平台层面给予“屏蔽”,也便没有了此后的种种纠纷。因此,铁哥建议有关部门和互联网企业能够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监控和提供真实客观数据中的功效。有关部门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大数据监管和分享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二,社区001的用户储值不退事件
社区001已经退出公众视线有很长一段时间了,2014年的明星创业项目,在2015年多次传出资金链紧张之后,终于难以为继:多地业务停滞,储值用户无法退款,不少人甚至前往其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微博下留言维权。
这与传统线下健身房跑路如出一辙,只是受害面更大,危害人群更广。
我们暂不讨论社区001其商业模式的漏洞,在此只探讨如何用户在预收费互联网产品中的权益不被侵害。
建立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制度是保证银行业稳定的重要手段,可避免银行业“被挤兑”的风险。而对于预收费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一方面不仅是其服务的享受者,而另一方面用户通过储值卡的形式乃是互联网企业的“储户”。因此,铁哥建议参考“保证金”制度将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冻结”,确保企业资金紧张之时用户权益不受损失。当然,“冻结”手段不局限银行账户冻结,而可通过与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等产品进行创新性的“保证金”制度。互联网企业的灵活性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在此可进行有效结合。
随着O2O行业泡沫的破灭,大量如社区001这般预付费企业将迎来最艰难时期,但铁哥始终认为消费者不应该为企业的失误买单,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失。
在铁哥看来,315不仅不应该只是三月十五日的维权日,且不应该只将注意力放在“假货”层面,以上类似两类侵权事件有扩大之势,但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是不弱于“假货”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