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慈欣的《三体》走红互联网圈?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李北辰/文(微信公号:future-is-coming)

  尽管雨果奖受到了美国右翼势力干扰,致使一些优秀作品未能入围,但非常坦率地讲,作为刘慈欣——或者说《三体》的粉丝,听到大刘获奖还是很开心。

  作为一项小众文学,在中国,无论是科幻作家还是科幻迷,都是一小群醉心于“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的家伙——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地球实在是太小了。但非常有趣的是,近些年来,由于《三体》在中国互联网圈的意外走红,小说中“高维打低维”和“黑暗森林”等特殊语境下的术语频频出现在某些大佬的演讲稿中,雷军就曾发微博表示:“在金山集团战略会上,花了很多时间分享读《三体》体会,其中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战略非常有帮助。”

  嗯,也许是新经济的瞬息万变,让商业理论都有点儿跟不上了,长久以来“野蛮生长”的中国互联网界偶然发现,一部名为《三体》的科幻史诗中设定的哲学框架,竟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暗合了这个圈子的混沌,残酷,与沮丧:无底线的竞争,巨头杀红了眼的吞并,初创公司在幽暗中小心翼翼的前行,都有着极强的代入感。于是,这部描写人类未来的硬科幻迅速被互联网界奉为圭臬,甚至成为了替不少商业行为背书的教辅。

  还记得去年在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一个分论坛上,包括刘慈欣在内的几位科幻作家与雕爷、张向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人就“黑暗森林与互联网”对谈,其实这一话题本身就略显科幻,刘慈欣曾在采访中跟我说:“科幻是一种关于可能性的文学,而在所有可能性中,《三体》展现的是最糟糕的宇宙。”——那么互联网界如此热衷于探讨这片“黑暗森林”,是在完成一次集体自黑么……

  无可否认,《三体》中所谓“宇宙社会学”的逻辑起点,的确与互联网经济颇为相似,譬如:生存是宇宙文明第一需求(在我看来,无论巨头还是初创公司,追求基业常青都是工业社会思维的一个妄念,生存永远是第一需求);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在互联网所谓“注意力经济”下,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内容都呈指数级增长,但每个人日均上网时长基本固定,注意力资源非常有限)……于是,《三体》推导出:在黑暗的茫茫宇宙中,一旦发现其它文明的存在,就应该立刻毁掉这个文明,所谓“毁灭你,与你何干”——这个霸气如签名的句子也曾被一些互联网企业常挂嘴边。

  但事实上,将互联网商战比作黑暗森林并不符合逻辑。在《三体》中,宇宙社会学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两个文明天各一方,有着宇宙级别跨度的信息鸿沟,客观上无法沟通;第二,物种之间难以想象的差异,对方是否属于碳基生物都不一定,有着宇宙级别的“鸡同鸭讲”。于是,为了自身文明的延续,毁灭也就成了唯一选择。但上述两点在当下商业社会并不存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一个圈子里,你和你的“敌人”可能身处于同一个微信群,也可能在现实中低头不见抬头见,甚至知悉对方的所有底牌。所以,在互联网商战中,把别人灭掉可以,但不要俗气地套用“黑暗森林”的逻辑。其实就像刘慈欣本人所言:“在某些状态下,互联网商业中可能呈现出黑暗森林的某种元素,比如双方在互联网的商战中可能被对方某种往最坏方向的想法陷入囚徒困境,但我认为这种状态只是局部性、阶段性的,发展不成小说中描写的那种极端的黑暗森林状态。”

  在我看来,不少商业策略与《三体》的对比都有些生拉硬拽,譬如被说烂了的“降维攻击”,这是一种让人类文明指数降低的攻击方式,如今已被视为一种竞争法则,其背后逻辑十分简单:我的层次很低,那么我就把你拉到同样层次来消灭你。一个经典“降维”案例就是免费,大意是别人都不免费,我免费,你们也玩不成了。事实上,关于免费经济十几年前就被包括凯文凯利等人说烂了,这不过是一种合理趋势,“降维”只是另一种讨巧的说法。

  几乎可以肯定,黑暗森林并不符合未来商业文明的发展方向。我觉得,IT巨头的恐惧只是因为生物学已扎根互联网,这也是互联网将颠覆一切的根本原因之一(譬如,根据回报递增原则,小公司有可能如细菌般疯长)。

  你可能无数次看到过这个词:生态系统。嗯,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世界的确如一个森林般存在,只是它并不“黑暗”,黑暗只会摧毁公司之间任何协作和互利的可能,而在真实的森林,尤其在未来的森林,相信会有无数的小物种和新的巨型生命(如现在的BAT)一起舞蹈,就像凯文凯利所说:“新经济紧密连接的天性使它更像一个生态系统,冲突和战争经常被用来比喻工业经济,‘共同进化’或者‘相互感染’等词汇才更适用于新经济。成功将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包括一个由供应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组成的网络。”未来,让互联网这个生态系统健康繁荣的不是扛把枪见谁灭谁,而是大规模的开源和协作——未来企业完全有可能都是搭平台的。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除了一系列的暗合,互联网创业者痴迷于《三体》还有其他原因么?一个简单的回答是:至少在过去,科幻读的少——要知道,这也许是中国互联网界第一次大范围拥抱科幻。这次代表刘慈欣上台领取雨果奖的译者刘宇昆就曾表示:在美国互联网圈的概念里,科幻与互联网很多时候属于同一讨论范围,“互联网工作者怎么可能不对科幻感兴趣?”就连一向低调地刘慈欣也霸气外露了一回:“不要问为什么互联网界会对《三体》感兴趣,要问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界到现在才开始对科幻感兴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文被转载5次

首发媒体 新浪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