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航事件背后折射的科技“歧视”,其实更恐怖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联航事件背后折射的科技“歧视”,其实更恐怖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maomaobear

最近两天,关于美联航强制驱赶亚裔乘客的事情罕见的在美国和中国社交媒体同时发酵。美联航的股票一度盘前跌了6%。

事件本身是一件令人气愤的冲突,估计后续会有法律诉讼,也许会有二次发酵。但是事情背后的一些事情更是让人细思恐极。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时代,机器会通过大数据对各个族群进行分析。如果侵犯华裔或者亚裔权益成本较低,收益较好,那么机器决策就会倾向于侵犯华裔和亚裔的权益。

一、美联航事件始末

美联航事件并不是一个普遍事件。事情的起因是美联航四位空乘人员要乘坐一架满员的航班,需要有四个人换乘其他航班。

美联航官方把换乘解释为超售,这个其实是在浑水摸鱼。超售是航空公司的一项潜规则,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美国的经济学家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计算航空公司如何才能盈利最大化,最后的结论是多卖票应对临时退票的乘客,保证航班的满座,如果航班恰好没有退票,那就让部分乘客无法登机,给乘客经济补偿。

这个理论被航空公司接受,然后广泛使用。超售的乘客最后往往被拒绝登机,不得不接受补偿。

而这次美联航的问题不是超售,而是要给自己的职员乘机特权,用超售的处理方法来征集四名志愿者,把已经办理手续登机的乘客赶下飞机。

由于美联航给予的补偿缺乏诚意(数额低于标准,而且是代金券而非现金,一次只能用50美元,还有使用期限),所以它们征集不到4名志愿者。

然后,在随机抽取中,两对亚裔夫妻被抽中,其中,一位自称是华裔(事后媒体消息称其为越南移民)的69岁乘医生,因为有病人预约而拒绝下飞机。

此后,美联航利用警方暴力把这位医生赶下飞机,驱赶过程中,医生被打的血流满面,失去视觉,像布娃娃一样被拖下飞机。

这个过程被同机乘客拍摄传播,在全美引发热议。在美国的关注点是航空公司强行赶走乘客,并通过警方过分使用暴力。

而在中国,这件事情的引爆点,在随机抽取的受害者,暴力对待的受害者为何总是亚裔、华裔?受害者所发出的我是中国人的抱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华裔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被歧视,区别对待是一种延续多年的常态。

就在这件事情发生前不久,法国就有华裔抗议事件,抗议华人无端被警察枪杀。

二、恐怖的随机规则

在美联航的事件中,美联航解释被抽取的四名乘客是随机抽取的,并非有意针对亚裔。而事实上,商业公司所谓的随机抽取是靠不住的。

商业公司追求最大利润。本来机票就不应该有超售的概念,但是为了最大利润,经济学家建立的模型,把违约作为选项之一进行研究,超售就成为规则。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多年以前,德国的甲壳虫汽车盛行,美国一家汽车公司研发出类似于甲壳虫定位的小车,但是最后发现这种汽车有严重的起火隐患。

汽车公司进行了计算,如果更改设计要付出多少成本,如果放任这个隐患,死人后出现赔偿要付出多少成本,最后发现死人赔偿的成本较低,于是这款车就大模大样的上市了。

而航空公司所谓的随机规则也是这样,什么样的人补偿可以少一点,违约成本小一点就会被列入优先名单。

华裔或者说亚裔(不含中东裔)在各国都是典范移民,他们安分守已,经济地位相对比较不错。不闹事,习惯于逆来顺受,忍让。侵犯他们的权益比较安全,成本比较低。

于是,华裔就成了各类随机抽取的受害者,不仅仅是航空公司,酒店房间客满。华裔,亚裔也是优先调换对象。

而可怕的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时代,机器会通过大数据对各个族群进行分析。如果侵犯华裔或者亚裔权益成本较低,收益较好,那么机器决策就会倾向于对华裔和亚裔进行侵犯。

人类筛选还有一个道德标签,而机器学习是完全功利化的。只要你设定利润最大化,法律的底线不能突破,那么合法歧视与侵害甚至会成为规则。这才是最恐怖的。

三、有斗争才有地位

华裔或者说亚裔在美国的地位原本是远远高于非洲裔的。非洲裔是奴隶的年代,亚裔就是自由人。但是排华法案华人没有反抗。而非洲裔有民权运动,有马丁路德金,有黑豹党。

前赴后继的斗争,让非洲裔的权利和地位越来越高,有了非洲裔议员、非洲裔国务卿、非洲裔总统。后来已经到了非洲裔要求结果公平,说话都不能说错的地步。

虽然非洲裔歧视还存在,但是动辄洛杉矶暴动,巴尔的摩暴动让社会各方都要衡量成本。

这种现状如果进入到机器学习里面,未来的各种规则自然会有利于非洲裔。

而华裔和亚裔的处事方式,必然会让规则越来越不利于自己,到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会更可怕。

美联航事件也许未来会走法律诉讼程序,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无声无息,不疼不痒,那么下一次被侵害的还是华裔,亚裔。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无论是人类时代,还是AI时代,真理永远是真理。

美联航事件背后折射的科技“歧视”,其实更恐怖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随意打赏

歧视事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